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学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的目标与定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的目标与定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21世纪我国教育的发展对中学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其培养工作的目标应该是:为建设支持教育发展所需的一支高素质的中学教师队伍而培养一大批学科、层次、年龄、学历与职称结构都比较合理的高水平的中学骨干教师。

关键词:中学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目标;定位

21世纪我国教育的发展对中学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目标应该是为建设支持教育发展所需的一支高素质的中学教师队伍而培养一大批学科结构、层次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与职称结构都比较合理的高水平的中学骨干教师。

一、数量培养规模化

中学骨干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构成了当前中学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的主要突出矛盾。而一所学校乃至一个地区,骨干教师能不能起作用,也是与数量问题有直接关系。一般而言,骨干少了,不成气候;骨干多了,容易产生内耗,同样形不成合力。因此,首先必须研究骨干教师究竟以多少为好的问题,便于有计划地按一定数量来培养,以形成规模化。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笔者专门进行了问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500名中学教师,有效问卷449份,约占89.8%,下同)。在调查问卷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一所中学究竟需要多少骨干教师才能对全校产生积极影响?结果有46人回答“需要1/10左右”,占10.24%;有153人回答“需要2/10左右”,占34.08%;有172人回答“需要3/10左右”,占38.31%;有78人回答“需要4/10左右”,占17.37%。也就是说,赞成骨干教师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答题者最多,两者加起来大大超过半数,达72.39%。这与笔者的研究思路和结果正好相吻合。如果说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的骨干教师可以承担百分之八十到七十的工作,那么把骨干教师的数量控制在规模为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之间就是最合适的了。

二、学科结构合理化

中学骨干教师的数量培养控制在规模为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之间,这是就一所中学整体而言。那么,各个学科间又该具有什么样的比例,才算合理呢?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笔者同样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问卷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你认为一所中学中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应各占多大比例才算合理?结果有376人回答“中学语文学科与中学数学学科应各占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中学英语学科应占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五,其他各学科总数应占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五”,占答题者的83.7%;只有73人回答是非上述比例,只占答题者的16.3%。也就是说大多数答题者所赞成的比例正好与笔者的研究思路和结果相吻合。但“其他各学科”总数所占的总比例分配时也应考虑其合理性,既要照顾到各个学科的层面,考虑到各学科在学校全部学科中的比重,也要照顾到各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同时还要考虑到各学科教师自身素质的因素,要防止分配比例时将不够格或勉强够格的教师由于分配比例的因素而硬“塞”到骨干教师队伍中。当然,对所有各学科都应作同样的要求。

三、层次结构合理化

对一所中学来说,拥有骨干教师的层次越多、越高,而且越高层次的骨干教师人数也越多,就足可以说明它的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学校的名声很高,甚至远近闻名。要达到这样的理想目标,一当然是要靠教师个人的主观努力,二主要是要依靠学校诸多的客观因素,如领导有方、有好的育人环境、形成有利于骨干教师成长的氛围,等等。那么,一般来说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层次结构,才可以说明问题呢?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笔者主要是通过走访名校,了解一般中学,经过两者对比、分析,再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一般来说,普通中学校级骨干教师的比例应占骨干教师总数的40%左右,县(市)级骨干教师的比例应占骨干教师总数的30%左右,地(市)级骨干教师的比例应占骨干教师总数的20%左右,省(市)级乃至国家级骨干教师的比例应占骨干教师总数的10%左右;而名校则应是上述比例的倒置数,甚至更高。当然,骨干教师的层次结构是动态的,只要经过教师和学校双方的共同努力,普通中学的骨干教师层次也会不断升高,学校的地位与名声也会随之不断升级。因此,一个学校要想改变自己的地位,就应在升高骨干教师的层次、增加高层次骨干教师的人数上下功夫。

四、年龄结构合理化

中学骨干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是否合理,最能体现出该支队伍的培养与成长状况及老化与青黄不接等程度,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大事。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中学骨干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问题,以使之形成合理化。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笔者在对知名的骨干教师作了充分的个别访谈并听取有关权威等各方的意见的基础上,依据中学骨干教师的成长规律,提出自己的思路与见解。中学骨干教师队伍最佳的年龄结构应是:30岁以下占5%左右,30―40岁占25%左右,40岁以上占70%左右。但考虑到由于历史的原因导致当前现有的中学骨干教师中面临大批年长者即将陆续退休而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青年中一时还难以大批地补充上来,而中年中人数相对减少(有的学校甚至出现断层),因此当前应加大对中学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适当放宽这方面的相应比例。放宽的幅度可根据各自青年骨干教师的整体情况而定。同时,即使经过加大力度的培养,促使其提前成为一名骨干教师了,也还要甚至是更加要注意对其进行再培养。

五、学历结构合理化

学历培训是培养一个骨干教师的前提与先决条件。而要培养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就要使这支队伍的学历结构形成合理化。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笔者仅在认真分析、总结地处城镇与农村、中心城区与偏远市郊、经济条件发达与相对落后等不同地区的教师状况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思路与见解。笔者认为,现阶段:

――在条件完全具备的经济发达地区,作为中学骨干教师培养的青年对象,受教育的程度均应达到硕土毕业水平,而其中还应有20%以上需达到博士毕业水平;

――在条件基本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作为中学骨干教师培养的青年对象,受教育的程度均应该达到大学本科毕业水平,而且其中还应有50%以上需达到硕士毕业水平,5%以上需达到博士毕业水平;

――在条件不具备的经济不发达(或相对落后)地区,作为中学骨干教师培养的青年对象,受教育的程度均应达到大学本科毕业水平,而其中还应有20%以上需达到硕士毕业水平。

事实上,这个比例并不高,但又是很现实的,因为它框定在现阶段作为中学骨干教师培养的青年对象。而即使作为中学骨干教师培养的数量全为青年培养对象,也不过是在教师总数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之间的上述比例。何况现阶段作为中学骨于教师培养的对象不可能全是青年教师,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可能会有青年与非青年之分。

当然,鉴于当前的特殊情况,对于年长一点(即非青年)的中学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来说,其文化素养与认知结构均已达到了一定的层次,甚至职称也达到了高级,故对其学历要求可根据其本人的实际学力水平而决定是否对其提出相应的要求。

六、职称结构合理化

职称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与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作为骨干教师,其职称理应高于非骨干教师。否则,就称不上是教师中的骨干了。但作为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其职称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结构,才算是合理呢?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笔者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问卷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你认为作为中学校级、县(市)级、地(市)级、省(市)级、国家级骨干教师应具备何种相应的职称(请在表三中选择)?结果,对中学校级骨干教师所应具备的职称选择中学二级教师的最多,达56.1%;对中学县(市)级骨干教师所应具备的职称选择中学一级教师的最多,达62.3%;对中学地(市)级骨干教师所应具备的职称选择中学高级教师的最多,达75.6%;对中学省(市)级骨干教师所应具备的职称选择中学高级教师的最多,达84.4%;对中学国家级骨干教师所应具备的职称选择中学高级教师与中学特级教师者基本上是平分秋色,两者相差无几,说明中学国家级骨干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确实是“至高无上”的。(详见附表)

也就是说,中学校级骨干教师应具备中学二级教师及其以上职称,中学县(市)级骨干教师应具备中学一级教师及其以上职称,中学地(市)级与省(市)级骨干教师应具备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中学国家级骨干教师应具备中学高级教师职称或中学特级教师荣誉称号。这与笔者的研究思路和结果正好相吻合。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