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邦尔康辅助治疗烧伤患者的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邦尔康辅助治疗烧伤患者的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814-8824(2007)-4-0045-02

摘要:目的 观察邦尔康烧伤抑菌霜辅助治疗烧伤的疗效。方法 将18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90例和对照组(B组)9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邦尔康辅助治疗,疗程均为5~7天。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8%、72.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有显著差异性,治疗组中仅有1例出现轻度胃部不适,停药后自动消失。结论 邦尔康辅助治疗烧伤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烧伤 邦尔康 疗效

选择两家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院收治各类危重烧伤病人180例。其中,男性127例,女性53例,年龄在1~66岁,治愈时间平均为浅Ⅱ度6天,深Ⅱ度9天,Ⅲ度18天总有效率100%,治愈率98.8%。

1.2 对照的选择与对比条件的比较 随机分两组,对照组(B组)90例,治疗组(A组)90例。

1.3 治疗方法 ①控制创面感染给予广谱抗生素[1],预防性用药,对创面已感染或有分泌物的创面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②应用抗生素加强创面湿度及换药,充分引流,清洁创面,控制创面感染。③使用药物生长因子促进上皮生长。④使用同化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⑤使用活血化瘀药物改善局部循环。⑥营养支持疗法。通过以上方法并结合各种检验,密切注意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并发症。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邦尔康烧伤抑菌霜治疗。

1.4 烧、烫伤深度与面积判断[2] Ⅰ度:损伤及表皮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时伤及棘状层,但发生层健在者。Ⅱ度:表皮全层及真皮浅层损伤者。浅Ⅲ度:真皮深层受损,仅残留深部皮肤附件者3~5深Ⅱ度。Ⅲ度:皮肤全层以至皮下组织、皮肤附件完全破坏。

1.5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外科学》诊断标准执行[3]。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4]。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男性127例,女性53例,年龄1~66岁,烧伤面积1%,24%。浅Ⅱ度烧伤27例,深Ⅱ度烧伤65例,Ⅲ度烧伤88例。烧伤原因:热浪烫伤12例,蒸汽烫伤28例,低温烫伤9例,化学烧伤31例,电击伤42例,其他热力烧伤58例,烧伤至入院6小时至63天不等。

2.2 疗效的副反应 A组有1例静滴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出现胃肠道反应,出现呕吐、胃肠胀气,停止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后症状消失。邦尔康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

2.3 疗效判定 ①痊愈:涂用24小时~48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和体症消失。②显效:涂用后体温恢复正常,临床主要症状和体症大部分消失或部分减轻。③无效:涂用72小时后症状无变化或者加重。

2.4 治疗效果 2组疗效比较,见表2。

3 讨论

3.1 烧伤在我国为多发病、常见病、随着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烧伤患者日益增多。另一方面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飞速进行和各类药物的研发,使得烧伤患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尤其是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治愈率已达到90%以上。药物在烧伤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对人体各脏器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为医务人员所顾及,也引起药学界广泛关注,并为今后烧伤患者治疗,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有效、安全、合理地使用药物提供一定的帮助。

3.2 邦尔康烧伤抑菌霜主要成份含乙酸银和乙酸锌释放出的银离子和锌离子,将创面大负荷的细菌吸附于表面,达到一定浓度便可顺利地通过细菌的外膜抵达靶位,与细菌的DNA的双螺旋链中的碱基结合,使细菌丧失分裂和繁殖的能力,从而达到抑菌或杀灭细菌的目的。银离子和锌离子对于烧伤创面引起的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克莱白氏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3 邦尔康中的银离子在活体外的抑菌性很强,同时通过补偿锌损失来维护锌平衡,增加了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它是生物酶的激活剂,能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对免疫过程细胞的吸收、新陈代谢、分裂和繁殖等都有直接和间接的作用。锌和银的结合应用可扬长避短,收到更好的创面抑菌效果。邦尔康可使受损伤的组织保持一定的环境,在一定的组织环境中复苏,防止由于组织干燥而加深坏死,改变了因传统的切削痂而破坏了皮肤组织机构和体表外型,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3.4 邦尔康联合抗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药物使用,该疗法可免受外界细菌侵袭和继发感染,能达到生理性愈合,起到疗程短疮痕少,无疼痛并能保护新生长皮肤组织的环境和条件,因而使创面达到早期愈合的目的。

我们认为邦尔康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烧伤患者疗效可靠,作用迅速,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新谦,金有缘,汤光,主编.新编药物学.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

[2] 郭鹞,主编.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429-444.

[3] 黄家驷外科学.第五版.

[4] 马斌荣.医学统计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