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磁州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磁州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古磁州地区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本文从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开发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古磁州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古磁州 文化遗产 旅游 问题 对策

一、古磁州地区文化遗产简述

古磁州,主要包括邯郸市峰峰矿区和磁县一带,在唐宋代及其以前一直为全国或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彭城镇以北20公里的磁山新石器时期的遗址,曾出土过大量的夹砂褐陶和红陶器,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其命名为“磁山文化”。从而确定了这个地区作为古老陶器发祥地的历史地位。北齐时开凿的南北响堂山石窟,处于北齐文化带的中心,代表了北齐石窟的最高水平。两晋南北朝时期,区域内的彭城镇、临水镇地处中原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成为京师邺城西郊的名胜之地。陶冶技术也趋于成熟,完成了由陶向瓷的飞跃。后随历代王朝变迁,该区归属变更频繁。隋开皇十年,因盛产瓷器而设“磁州”。宋代,矿业、手工业和商业发达, 临水镇、彭城镇是磁州窑的重要发祥地,并形成以民窑为主流的“磁州窑系”,其成就不在汝、官、定、钧等宋代著名官窑之下。元明时素有“南景德,北磁州”之称,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陶瓷产区。清代后衰落。

历朝历代在这里都留下众多的文物古迹。境内现存各类古迹12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分别为:响堂山石窟、 磁州窑遗址、纸坊玉皇阁。

二、古磁州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紧张,保护力度不足。古磁州众多的文化遗产需要大量资金用于保护和开发,其资金来源基本靠政府拨款,受经济发展所限,地方财政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由于保护经费不足,资金缺乏、设施陈旧、维修不力等原因,加之其所具有的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特点,造成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如皇姑庵、寺后坡、水浴寺等基本上处于“原始”状态,既没有人员管理,也没有任何保护设施,周边环境十分恶劣。

2.宣传不到位,文化遗产价值未充分体现。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古磁州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其特色与价值未充分体现,例如作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响堂寺石窟,其价值完全可以同甘肃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四川大足石窟等石窟艺术相媲美,但由于开发挖掘滞后、宣传包装欠缺等多种因素,造成其知名度已远远落后于甘肃、洛阳、四川等地的石窟,甚至都不被当地的群众所了解。

3.旅游开发层次较低,缺乏文化内涵。文化遗产古迹旅游资源的精髓在于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但目前古磁州文化遗产的开发仍以游览观光型为主,其文化价值主要由讲解员的简单介绍和导游随性而谈的的奇闻异趣来体现,游客的参与性很弱,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被忽略,颇具特色的当地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特质不能充分体现,游客兴趣索然。例如,在对磁州窑文化的开发上,除了富田、盐店两个遗址外,游客们既看不到磁州窑自古至今的各种代表展品,也不能亲身参与陶瓷的制作过程,对磁州窑文化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口头介绍上,不能切身感受磁州窑独特的文化魅力,使磁州窑文化对游客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4.旅游资源开发为单向开发。发展文化遗产旅游业,除了要作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旅游景区建设,还必须重视旅游地和客源市场、旅游服务及其设施之间的相互的关系,将他们视为有机的整体。只有旅游景区建设与配套设施建设同步进行,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业的产业化发展。而当地作为旅游业发展重要载体的住宿、交通、商贸等方面的设施建设仍嫌不足,不能适应目前旅游市场的发展需要。

5.开发主体单一,以政府主导型为主。目前,该区的旅游业投资基本上都是靠政府投入,开发体制不够灵活。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投资体制单一,没有形成系统的吸引外来资金,吸纳民间资金投资发展旅游业方面的政策措施和多渠道投资开发、经营旅游资源的新体制,民间资本投入旅游业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导致当地旅游资源在开发方面没有大的进展。

三、古磁州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对外知名度。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磁州文化。如政府与新闻、出版、文化等部门密切协作,利用广播、电视、国际互联网、期刊杂志、宣传画册等等传播手段,印发有关体现当地佛教文化、陶瓷文化、民间文化传统,展现当地自然风光的旅游册;在国内主要城市设立办事处或代办点,积极参加国内各种旅游交易会,邀请国内外记者进行考察、拍摄专题片、进行专题报道;通过举办大型活动,如磁州窑文化节、响堂寺庙会、正月十五乡村田地采灯游等活动,不断扩大古磁州文化遗产价值的影响力,提高旅游的知名度。

2.编制科学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把旅游地资源、客源市场、旅游服务与旅游设施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以三者同步规划为其指导思想,对旅游业发展作出战略构思。在市场定位上,根据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周边地区为发展重点,着重面向500公里以内的游客,采取阶段性发展的步骤,逐步扩大影响;在景区规划上,以响堂山石窟、磁州窑遗址、玉皇阁等重点文化遗产资源为核心,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形成颇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旅游专线,打造旅游品牌。在项目开发上,充分利用环山绕水的优越自然环境,挖掘当地的风土人情,使文化遗产游与自然风光游、民俗文化游等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相结合,针对过去历史文物古迹旅游知识性强而趣味性弱的情况,加强其参与性与娱乐性,把以观光为主的单向旅游开发逐步发展为观光、度假、疗养、娱乐等多种功能并存的双向旅游开发。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使旅游资源真正转化为旅游经济。

3.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开发时应考虑到长远利益,明确历史文化遗产资源首先是“文化遗产资源”,然后才是“旅游资源”,在开发的同时要注重保护,必须制止破坏性的商业行为, 使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可持续利用。针对保护方面资金不足的最大难题,要从旅游收人中划出专项资金用于其维护工作。另外还要创造条件,争取将该资源列人世界遗产备选名录,这样既能使该资源获得全面的保护,还提高了知名度,使地区性旅游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

4.突出地区特色,加大开发力度。旅游的本质在于其吸引力因素,因此,应遵循特色原则,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突体现文化遗产一定时间和地城范围内的惟一性和垄断性价值,同周边的地区形成优势互补.如收集磁州窑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建设磁州窑博物馆和陶瓷会展中心,利用手工制陶参与性、互动性强的特点,开展传统陶艺制作旅游项目等,都为保护磁州窑文化遗产,弘扬磁州窑文化,发展陶瓷旅游提供了更好的载体;而响堂山石窟开发就应将其与周围的风月关、老爷山摩崖石刻、寺后坡、皇姑庵、水浴寺、小鬼道等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响堂山南北朝佛教文化旅游专线,并根据元宝山风景区与南响堂寺石窟一衣带水的地理位置,以滏阳河水为媒介,结合文化遗产与自然风光资源,建设成为集文化、山水、生态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提升其整体吸引力。响堂山景区要深度挖掘鼓山的特点,发挥佛教文化的特色,把响堂山景区建设成为集山水、生态、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景区。元宝山风景区可以利用与南响堂寺石窟相近的地理位置,贯穿到一起,利用滏阳河的水,增加水上游乐项目,提升景区的整体吸引力。另外,还要集中开发便于携带、具有纪念意义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如“磁州窑”陶瓷艺术品、“临水镇”系列风味小吃、“响堂山”佛教工艺品等。还有要打造一批专业旅游购物场所,如结合响堂寺旅游区打造专业旅游购物场所,建设地方特色商品购物一条街;结合磁州窑遗址景区建设磁州窑艺术陶瓷市场和陶瓷产品步行街,扩大旅游产业的服务范围。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人才的培养。旅游的发展必须有一系列的配套设施予以支持,其中占重要地位的有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旅行社及导游素质等。因此要实施旅游道路改造工程,加快修建和整修通往各个景区的的干线公路和景区内的道路设施,开通各个景点的旅游专线公交车,完善各景区的交通指引牌,清理通往景区公路沿线乱搭乱建有碍观瞻的建筑物等。还要抓好对我区现有饭店宾馆升级改造工作,加大风味小吃一条街、酒店饭店等餐饮设施的建设力度,尝试在景区周围建设农家旅店、度假村等形式的住宿服务设施,进一步推动服务业发展。另外对于文化遗产旅游来说,讲解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服务,一段精彩的解说会使游客兴趣倍增,所以既要完善以多媒体解说为代表的硬件设施设备,还要提高导游的素质,通过培训和学习使其学会如何抓住游客的心理,提供优质的导游服务。

6.搞活发展机制,加大投资引资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文化遗产部门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项资金支持和旅游部门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大旅游招商引资的力度,积极鼓励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租赁等多种形式开发旅游资源和经营旅游业,制定各种优惠政策,进一步调动民营资本、区外资金投资文化遗产旅游的积极性,并与驻区大企业、区外旅游企业联合开发的旅游资源。还要加强教育和引导,调动全民创业的积极性,支持景区附近的群众投身旅游产业。如鼓励响堂山景区附近临水镇、彭城镇的纸坊村、和村、黑龙洞等村的群众在景区周围发展旅游商贸、服务、游乐等项目,为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活力和后劲。

参考文献:

[1]席丽娟陈金华:国家重点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2,(06)

[2]李俊梅:历史文物旅游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河南社会科学,2003,(01)

[3]李秀霞:论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9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