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手术切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方法,总结降低手术并发症的经验,采用对2003年7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产妇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得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会阴侧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在产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有较为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因此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手术操作要精细,术中要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术后要清洗伤口,预防发生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一般好发于卵巢、直肠子宫陷凹、盆腔腹膜和子宫肌壁等。其他部位也发生,但较少见。由于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增加,术后发生手术切口的内异症的病例也逐年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近10年来诊治切口内异症患者有18例,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于2003年7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切口内异症患者18例,其中腹壁切口内异症患者15例(均曾经行剖宫产手术)。会阴切口内异症3例。患者年龄在22~40岁,平均在33岁。发病时间最短8个月,最长8年,平均4年。病灶大小月1.5~5.5cm。其中有3例腹壁内异症为多发灶,其余为单发灶。
1.2临床症状。18例患者均有产科手术史,手术切口局部触及包块,且包快有不同程度的,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切口瘢痕疼痛。经期增大,经后缩小,肿块活动差,与周围边界不清。
1.3治疗效果。18例患者诊断明确后,其中1例患者因病灶较大,且多发灶,在术前给予口服孕三烯酮3个月,使病灶缩小后手术。有3例再次妊娠(使病灶缩小,行再次剖宫产同时切除)。16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治疗,2例在神经阻滞麻醉手术治疗。术中所见病灶切面见紫褐色小结节,质硬与周围组织粘连致密。15例腹壁切口病灶中有2例为于切口旁,其余均原手术切口处。3例累及肌层,8例累及筋膜层,4例位于皮下组织。3例会阴切口病灶位于会阴侧切口周围,未累及括约肌及直肠壁。术中用锐性分离法切除病灶。尽量切除病灶及其周围组织1.0cm。累及筋膜者仍切除病灶周围组织1.0cm。会阴切口内异症者切除病灶时注意勿损伤直肠黏膜。18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在增生的结缔组织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间质、炎细胞和出血等。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切口愈合良好。为了预防患者术后复发均给予孕三烯酮治疗3个月。随访1~2年,无复发。
2.讨论
2.1手术切口内异症发生的原因。内异症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有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淋巴播散、医源性播散、免疫发病等学说,但其发病机制多数学者认为是内膜种植所致,至今已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1],医源性的内异症说明其发生与子宫内膜种植有关[2],本组18例患者均有产科手术史,说明手术与内异症的发生有关。
2.2手术切口内异症的诊断。手术切口内异症的典型临床表现为:(1)有经腹和经阴道产的产科手术史;(2)手术切口瘢痕处质韧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3)与月经相伴的周期性切口瘢痕胀痛,有痛性肿块经期增大,经后可缩小;(4)超声可见腹壁皮下脂肪层或肌肉层内实性不均质、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的低回声包块[4]。一般根据上述症状和体征,即可作出诊断。
2.3手术切口内异症的治疗。切口内异症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病灶[3],因为直径大于1.0cm的内异症病灶单靠药物治疗较为困难[5]。因为它对药物反应差,且停药后复发率高,尤其是疼痛症状明显,影响生活治疗,而且一旦确诊,以尽早手术为宜,因为病灶逐渐增大会增加手术难度(手术一般选择月经刚结束时进行,这时病变结节较明显,边界较清楚,手术容易彻底,术后不易复发)。如果不及时就诊,病灶较大,则有可能进腹腔,甚至借助人工补片修补为切除大片病灶而缺损的腹壁,在创伤增加的基础上,也不见得比切小包块时彻底,所以说还是强调有病早医。18例术后均用孕三烯酮治疗3个月,无复发。随访1~2年,治疗效果良好。
2.4预防。(1)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剖宫产率;(2)提高手术质量,剖宫产时应减少宫腔操作,保护腹壁切口,术中清洗切口及腹腔,术中缝合子宫时不能穿透子宫内膜层,杜绝腹壁切口内异症的医源性传播;(3)建议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
参考文献:
[1]赵学英,郎景和,冷金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02.
[2]黄薇,牛小宇,韩艳华.子宫腺肌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1):15-18.
[3]彭丽芳,王莉莉,唐晖等.9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46-1647.
[4]李茂谊,李振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的价值.中国计划生育学,2007,137(3):180-181.
[5]路光升,林婉君,周丽.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65例临床分析[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