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海宁:“马桥模板”演绎潮头风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海宁:“马桥模板”演绎潮头风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于我国的经编产业来说,“马桥现象”已然成为一个模板。自2000年从零起步到如今全国最大的经编生产加工销售基地,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以真实的发展经历证实,这不是一个传说。而贯穿其飞速成长整个过程的,是开拓创新、积极推进转型升级的不懈实践与探索,这也成为了海宁经编黄金十年的最大注脚与内在精髓。2012年5月26日,“走基层 看纺织”中国经编万里行报道小组首站深入经编腹地,充分感受海宁经编产业精彩演绎潮头风采,零距离观察、触摸其发展脉络,由表及里地深度呈现并解读其大发展背后沉淀的经验、感悟与思考。在经编产业进入“十二五”发展新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今,为我国的经编产业乃至整个纺织工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潮起海宁契合万里行活动初衷

5月26日上午,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中心共同主办、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经编分会承办的“走基层 看纺织”中国经编万里行活动海宁站新闻会在中国经编总部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副会长张延恺,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经编分会会长沈顺年等中纺联的领导,以及浙江海宁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濮新达等共同出席。以“四个一”为切入点,众嘉宾和报道组成员一起认真观看了万里行活动特别制作的经编产业宣传片《经编之路》和海宁经编产业发展历程宣传片。随后,一份凝结着行业智慧与汗水的《中国经编产业分析与发展报告》首次正式对外。该报告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经编分会与东华大学联合完成,其中的热点话题引发了现场领导、专家和媒体的多方互动和深入交流。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副会长张延恺,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为海宁经编产业园区授牌、授杯、授书,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经编分会会长沈顺年将活动首站大旗交到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濮新达的手中。随着大旗的舞动,会场气氛被推至高潮。

过去的十年里,海宁完成了经编产业的高度聚集,成长路上有着道不尽的故事,足以为其他经编产业集群的前行指明方向,并提供可靠实用的经验。同时,作为纺织工业体系中的一个分支,经编产业对于整个纺织产业的发展却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中国经编产业分析与发展报告》中指出,经编业是纺织业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针织行业“十一五”规划把经编业作为重点发展提升的产业,提出了经编业的调整方向和发展重点。由此,也凸显出海宁经编产业园的发展对于引领行业不断变大变强的积极意义。而上述种种,恰与万里行活动的初衷相契合。

“走基层 看纺织”中国经编万里行活动以挖掘发展潜力、 营造发展环境、实现行业新跨越为目标,发挥“宣传作为重要生产力之一”的优势,走进基层,深入企业,通过记录我国经编产业发展过程中典型的人和事,为我国经编产业“十二五”乃至更长远时期的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探讨新途径。会上,浙江省海宁市市长戴锋在发言时表示:“经编产业作为海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万里行活动对海宁经编产业发展优势的深入挖掘,必将促进该产业更科学、更健康地快速发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表示,本次活动第一站从海宁出发,目的就是希望发挥海宁经编产业集群一如既往的行业龙头、行业引领作用。

十年光阴打造经编业界奇观

会上,濮新达针对近年来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始建于2000年,2006年升级为省级开发区,是浙江省首批省级特色工业园区,以及国家工信部认定的全国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被国家科技部列为“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2002年,园区所在地马桥街道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经编名镇”。十年光阴大浪淘沙,留下了海宁所打造的经编业界奇观。目前,该园区开发面积5.7平方公里,入园企业468家。尽管身处环球金融危机、生产成本上涨等严峻的市场大环境之中,2011年,该园区实现技工贸收入300.60亿元,利税16.3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为201.38亿元,同比增长15.0%;销售为200.02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利税9.13亿元,同比增长6.6%。今年1~3月份,实现技工贸收入58.69亿元,利税1.49亿元。其中工业产值为41.60亿元,同比增长1.7%;销售42.89亿元,同比下降2.2%;实现利税1.11亿元,同比增长1.9%。

“园区在开发建设中,形成了四大优势。”濮新达表示,首先是特色明显,总量冠全国。目前,园区内的企业有85%以上从事经编及相关产业。同时园区内形成了原料、织造、深加工、成品等前、中、后配置合理的产业链。园区的经编业经济总量占海宁市行业总量的 70%,约占全国行业总量的20%左右,是全国最大的经编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园区企业生产的经编灯箱广告布、蓬盖布约占国内市场的70%,经编土工材料约占国内市场的40%。

二是设备先进,科技含量高。目前园区内的高档KS、双轴向等经编机及相关设备有2300多台(套),占全国高档设备的四分之一,其中双轴向经编机为260多台,占全国拥有量的90%。企业已累计研发出国家和省级新产品600多个,获得国家和浙江省专利600余个,8个企业和产品获得了国家火炬计划项目,8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三是产品广泛,市场竞争力强。园区内的企业已具备生产2000多种产品的能力,产品涵盖产业用、服饰类和家庭装饰三大类别,其中产业用纺织品占海宁经编产业园产品总量的60%左右。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服装、灯箱广告、交通、风力发电机叶片、游艇等众多领域。企业生产的高强度涤纶丝、防静电、防辐射面料、高档灯箱广告布等技术水平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有些甚至超越了国外同类企业的生产水平。

四是效益突出,发展前景好。2011年园区平均每亩土地产值419万元,人均年产值达到109万元,人均利税5.3万元,远远高于全国纺织行业的平均水平。海利得、锦达股份、八方布业等10家企业荣登“中国针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强企业”榜单。

开拓创新成就黄金时代

“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产业链完整;技术装备基础良好、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巨大;产业集群优势突出;产品结构日趋合理??”《中国经编产业分析与发展报告》如是分析我国经编产业的竞争力因素。同时,也指出了当前我国经编产业的劣势,如落后的生产影响产品提升;设计能力弱,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自主创新意识薄弱;与相关行业间还未形成共同提高的良好运作机制;人才因素制约行业发展,高级专业人才缺乏;品牌意识淡薄,营销手段单一。该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经编产业符合国家产业发展需要,国际竞争力强,正处于上升周期,产业增长空间广阔。在这一历史机遇下,须从自身入手应对挑战。提高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大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建立并完善经编公共服务平台等等,均是今后我国经编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而在这些课题的潜心攻克上,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及园区内的企业早已迈出了尝试性的脚步,也因此开创了十年发展的黄金时代。“优质产品的标志、质量诚信的代表、科技创新的先锋、社会责任的表率、团结协作的模范,这就是‘马桥经编’的内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濮新达这样定义“马桥经编”。据介绍,近年来,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对海宁经编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园区围绕海宁加快“三市”建设和马桥建设“一城四地”总目标,借力经编产业总部优势和生产业省级示范优势,主动融入“服务业兴市”战略,在“一带十区”规划的指引下,更新理念、转变思路、创新模式,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2011年马桥街道(经编园区)拥有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8家,比去年同期增加8家,销售额达26.51亿元,同比增长60.37%;实现第三产业生产总值5.28亿元,占比14.7%,同比增长15.6%,生产业逐渐成为马桥经济新增长点。

长期以来,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濮新达表示,由于园区内中小企业占大比重,近年来受国内外不利形势影响,这一矛盾愈加凸显。同时,经编产业还面临回款难的问题,“上游化纤企业要求付现款,而下游服装配套企业采取欠款,且款额在增加,期限在拖长,致使企业的处境十分尴尬。”

为引领企业走出困境,海宁经编产业园区有的放矢,展开了多元化的服务。“首先,通过开展为期两个月、覆盖园区所有企业的走访,为企业送政策,解读目前各项鼓励实体经济的专项政策,帮助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奖项,充分享受政策,支持可持续发展;二是针对资金的问题,园区引入了两家担保公司,发挥园区的影响力和平台作用,加大与金融企业的对接力度,搭建金融单位与园区企业之间的桥梁,提升两者的信心,从而实现共赢的目标。”濮新达说,通过走访发现,园区内的中小企业还普遍存在技术研发以及由于产品研发薄弱而导致的销售难题,“为此,园区还提供送技术服务,目前已前期调研统计了19个企业碰到的技术难题,并将邀请国内最权威的专家学者出谋划策。同时,进一步加强园区与大专院校的合作,把科研产品产业化。”

他表示,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差异化和高端化,园区致力于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服务与引导工作,“如通过园区内的展览公司组织企业走出去、请进来,在国际国内市场中拿到更多的订单,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2009年,园区倾力打造了目前国内首家经编产品专属交易中心——中国经编总部商城,除了展示经编的服饰、装饰、产业用面料,原辅料及机械配件,还在此举办海外买家对接会,为企业构建全方位的国际贸易平台。

推动中国经编产业的原创力和品牌化发展,促进经编成果产业化,一直是海宁经编产业园区思考的问题。今年5月26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经编设计大赛”的新闻会上,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杨世滨会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胡守忠院长、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濮新达主任、浙江淘宝商城网络有限公司朱宇作为承办方代表,签署了四方协议。本届大赛首次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天猫”,与其合作成立Tmall“卓越时尚设计师”文化创意平台,重点推出“签约设计师”项目,为设计师和市场搭建桥梁,成为拓展虚拟空间的一次全新尝试。

未来开启“世界经编之都”

据濮新达介绍,受低迷的市场环境打击,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4月园区的工业总产值略微下滑了1.1%,出口下降了7.5%,降幅较大的是欧洲,但广告灯箱布作为园区出口的主打产品,仍旧凭借高竞争力保持了良好的销售势头。园区内中小企业的利润有所下滑,但目前尚有订单做,基本能够保持不亏本的状态。对于后半年园区经编产业的发展走势,濮新达认为取决于国际、国内两方面的因素。“首先,要看欧债危机能否解决,以及美国经济能否走出低谷;第二,要待我国政府出台的扶植实体经济的相关政策逐渐显现效力。”谨慎的同时,他又是乐观的,“经编是朝阳产业,其产品无处不在,我们应对该行业的发展抱有充足的信心!”

过去的一年,园区通过“建设大平台、狠抓大提升、推进大拓展”,实现了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园区开发提质增效、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下一个十年,开启“世界经编之都”成为海宁经编的又一目标。据濮新达透露,“十二五”期间,园区将以产业集群、产业延伸、自主创新、区域品牌、总部经济为提升重点,建立和完善“政府推动、行业自律、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长效发展机制,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努力实现经编产业空间布局集群化、原料生产基地化、经编产品差异化,切实做好经编行业的转型发展、科学发展。

记者手记

在“万方”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名工人可以同时看两台经编机,充分显示了经编生产高效率的优势——这也是记者通过万里行活动真实感知到的经编世界的魅力之一。今年60多岁的日本老先生丹藏淳治,便是因着对经编的痴迷,在退休后来到中国海宁做义工,在“万方”任技术顾问兼高级工程师。毛伟华同样是一名从经编基层工人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作为经编人,两人还以普及、推广经编为己任,将共同著写一本关于经编行业标准的书。这种对于经编的热情和责任感,也是推动“万方”、海宁,乃至全球经编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原动力。

浙江万方:修炼内功 破解困局

目前,我国拥有约3000家经编企业。在海宁经编产业园区,一批特色企业迅速崛起,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正逐步成为世界经编工业的中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低迷的行业环境下,这些企业凭借积极创新的精神,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浙江万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

“万方”的前身是始建于1982年的国有企业海宁经编针织厂,2000年整体改制为民营企业。秉持科学创新求发展的管理理念,其从最初生产家用蚊帐等低端产品为主的企业华丽转身为如今产品涵盖服装、装饰、产业用高端领域,集经编、染整为一体的现代化新材料高新技术企业,并创造了业界两个第一——“国内第一家通过世界著名日产汽车公司验厂认证企业”、“中国纺织行业经编产品第一次真正融入世界著名日产汽车公司汽车产品。”

“近几年,‘万方’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以推陈出新的产品开发能力,赢得了市场竞争的优势。”据总经理毛伟华介绍,“万方”实行品牌化经营,产品的外观风格及内在质量均达到国际同类水平,70%左右出口至欧美、日本、韩国、东南亚国际市场,享有良好声誉。“万方”主要生产经编汽车内饰面料和功能性面料,是日本本田、雅阁公司和国内汽车生产厂商最大的面料供应商,所生产的防水、拒油、抗静电汽车内饰面料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达10%。

当前,不景气的行业环境致使很多企业陷入经营危机,而万方却逆势突围,利润率坚挺在10%左右。对此,毛伟华表示,这与“万方”长期注重“内功修炼”分不开,且由于“万方”的主要产品是汽车高档内饰面料,汽车零件采购期较长,通常是签3~5年的采购合同,目前订单比较稳定,已经签到了2014年。今年,“万方”不仅没有蛰伏过冬,反而增加了4台经编机,并下大力气投入中水回用系统,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