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读古训 赚现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古训 赚现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董山是记者在山东偶遇的一个有趣的中小商人:他快乐自在,满嘴“之乎者也”、“子曰中庸”和如今流行的“和谐社会”等词。

他是一个经商十年都没读过一本营销书刊的现代“儒生”,在激烈浮躁的商海沉浮中追逐着自己喜爱的孔孟之道。他的经历,对当今为财富打拼却难释怀“读书人快乐自在”情结的大量商人而言,应有所启迪――

(一)

1996年下半年,实在受不了老婆唠叨“赚钱少,光看书”,我辞职“下海”了,辗转全国各地帮大学同学做保健品销售。之前对儒学兴趣甚浓,“下海”之后也一直将《论语》等书带在身边,只不过读得似懂非懂。

2000年我回到家乡,加入山东华孟集团,不久被派至东营,负责本草蒜素的销售。

华孟集团的老板孟总坚信“山东大汉千百年来的健壮体格,与大蒜的神奇功能休戚相关”,于是投巨资开发了本草蒜素。但没想到华孟启动全国市场耗费了大量财力人力,却两战两败。此时选择东营市做第三次全国样板市场的启动,实际上是打算最后一搏!

本草蒜素是一个“怪项目”。所有人都为其潜在的巨大市场热血沸腾,但所有人都遇到一个难以破解的难题:本草蒜素功能特多,对顽固性头痛、中风偏瘫、三高、顽固性肠炎等都管用,但任一单项功能拿出来,却无法与相对应的药品功效相抗衡。

怎么给这个产品定位?东营的前几任经理,都没有找到答案。

煎熬到2001年9月11日那一天,我也没有找到答案,并且集团再也无法忍受无止境的资金投入了,于是那天我彻底转变了“人生角色”:从一个打工领工资的经理,变成了给人发工资的东营市场承包人!集团把最后一个月的市场费用3万元拿给我,但算借款。

“实在不行把家里的5万元存款拿来,不信找不到出路!”我发了狠心,但其实很心虚:“下海”5年了我一本现代营销学的书也没看过(至今仍如此),脑子里装的满是《论语》、《大学》、《老子》、《金刚经》等条文。

东营原有13位业务员,到11月初,就凄惶地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市场上每天仍只能卖600元左右的货,货款还不够一天的电视广告费!

怎么办?对这个功能复杂的保健品,怎样给消费者一个清晰可信的产品定位?

11月下旬,某个冬夜,我无奈地摸着《论语》,忽然灵光闪现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圣人们是如何说的呢?”“类比!”“对,只有类比!”

我赶紧思考:如今的现实生活中,哪种东西同样是多项功能却已被人们广泛认可,可用来比喻我的产品呢?

然后我连夜找人配音了这个广告:“牛奶是人类接近完美的天然食品,美容、补钙、助眠。蒜素是人类接近完美的天然药品,适用于三高、冠心病、中风偏瘫。牛奶提供营养,蒜素净化血液,喝牛奶加蒜素,一箱本草蒜素保您一年平安!”

这个“喝牛奶加蒜素”的电视广告开播后,我煎熬着等待。

几天后的11月25日,两位经销商打来电话:明天要2箱货!第二天又有经销商打来电话要3箱!其后每天销量增至5箱、10箱……我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我的脑子仍在不断思索:圣人言“天道忌满,人道忌盈”。那么我的“一箱本草蒜素保您一年平安”的说法,会不会太过了啊?这很容易招致祸端的。

于是我赶紧又把最后这句广告,修改为“每个老年人每年准备一箱本草蒜素与牛奶配合使用,可以使心脑血管病下降70%~80%,降低西药用量……”。这样实事求是地一改,我反而显得更加诚信了。

结果东营的胜利油田众多职工、老干部甚至各局级领导,也纷纷加入到“喝牛奶+蒜素”的大潮中了!2002年,我在东营的本草蒜素全年销售近200万元,我也赚到了自己的人生第一桶金90万元!

我第一次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才是磨砺自己理解儒学的磨刀石。

(二)

“三十不发,四十不鼓。”我长久不明圣人此句的真义。接下来的青岛惨败,才使我读出其中一点味道:三十岁左右的人生,仍有很多不足,如急于追求成功,很危险啊……

2002年5月,东营刚获成功,三十一岁的我意气风发,趁势进入了庞大得多的青岛市场。我招兵买马30多人,尤其是同样三十出头、比我能干得多的X君,加入我的队伍,更令我自鸣得意。

没想到,我从此开始了在美丽青岛的三年惨败!

X君是我的校友,曾与我多年共事,业界名头响亮。我真心佩服他的能干,于是两次力请,慷慨承诺,才把他拉入我的队伍。华孟集团的大老板也是求贤若渴的人,知道后当面夸我:“聪明之举!”

当时我心里,真是非常高兴啊!

我满脑是“桃园结义”、“道济天下”的圣人理念和梦想,所以虽然我是启动青岛营销公司的实际出资人(我前后投入60万元“家当”,我公司的“宗主国”华孟前期为我提供了40万元垫资和价值100万元的产品),却痛快淋漓地答应了:我这个拿钱举事的“土财主”,占25%股份足矣!其他股份由没出资金的“兄弟们”分享,其中X君独占20%股份!

然而圣人早有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X君到来之初,吃苦耐劳,工作踏实,大刀阔斧,新公司业务很快步入正轨。

然而不久,从公司下面开始,有了不和谐的声音。其后一些人向我反映他们的困惑:为什么给X君那么大的权力?公司到底谁是老板?我回答他们:我们要抱团打天下,他有能力让他发挥有何不好!

不久事情更复杂了。几位来自北方的兄弟加入我的队伍,不久就另立山头了,并且在另立山头的过程中,他们专程到我公司的“宗主国”华孟集团去控诉我的不足。此事把我弄得十分难过,最后竟然是X君亲自“挺身而出”,华孟集团才还了我“清白”。事后华孟的大老板在车上,当着我俩的面说:以后你要多听X君的意见!

我既难堪又难过,对X君既感激又困惑。

不光彩的公司内讧结束,已是2003年夏,我们开始为秋季销售旺季的到来,准备媒体投放。我在东营已积累了足够经验,所以提出了原定方案:仍然把电视作为主投入媒体,在秋季来临前一个月大规模投放。这样除了能很好地为秋季销售旺季做好准备外,还因当时电视媒体被同行和管理部门关注少,不易招忌恨和恶意投诉。

但我万万没想到:原本根本没有争执的方案,X君此时却和我拗起来。他说:不同意原方案!应在秋季来临时先打报纸广告,然后再向广播电台广告转移!

我错愕,我无措,最后做出了后来让我痛悔不已的决定――软弱让步!当时我想:佛家不是有云“忍他,让他,由他,过几年你再看他”吗?由他吧!不久我带着几个员工去开发潍坊、烟台等新市场去了。没想我就此永远失去了夺取青岛市场的战机!

结果按X君的部署,我们在青岛的报纸广告刚有点效果的时候,果真遭遇了工商部门查禁,并且雪上加霜――一则极其不利的新闻报道出现了。当X君急忙转向广播电台做节目广告时,却已找不到一个医学专家来做!

2004年初我赶回青岛,公司销售网络已千疮百孔,经销商因大量积货而怨气冲天,X君也已“退去了”。此刻我才得获知了一些情况:之前的X君,因自视极高和我的慷慨及软弱,竟然产生了“鸠占鹊巢”的荒唐念头,曾想让某位重量级人物到华孟去建议“走马换将”。此事未成,他就把心思放在了利用我的公司资源,为他自己找项目“留后路”上。如今事情败露,他只好迅速“退去了”。

然而,我真不能把自己在青岛的惨败,归于X君,真正的原因,还是我自己内心的迷茫和软弱!那时我对儒家“为人处世”思想的本质并没真正参悟和掌握,尚处在圣人所言“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见善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的混沌的人生阶段!

X君走后的2004和2005整整两年中,我被每天急功近利的琐事纠缠和迷惑,没有静心读书和好好想一想,结果自己一直在这种软弱、迷茫的心灵牢狱中痛苦挣扎,在管理公司员工上一败涂地!

我试图兴致勃勃地给“兄弟们”讲经布道,结果复杂混沌的讲述,引来的是他们讥笑我“食古不化”。在我的没有统一思想的公司里,人人自大而私欲膨胀,常常是令出不行,在人仰马翻的暗耗中,大家勾心斗角,一片混乱……

事情发展到最后,在我自己的公司里,我竟然不敢将那些太过分的人“开销”!这都怪我在公司成立之初的不成熟,我对那些只要是亲戚朋友牵线搭桥介绍的人,就马上慷慨地委以重任。结果一段时间后当我发现他们为人有较大缺陷或工作不能胜任时,却难以让他们离开――他们已掌握了公司一些合理却不合法的市场行为,并暗示着威胁我:“一旦举报,你的生意就得玩完!”

我真后悔莫及!这才理解“己身不正,虽令不行”的道理。在公司内部的这种“缓慢失血”中,我只能期待市场出现奇迹!

到2005年12月,我在青岛彻底输了,输得所有“家当”仅剩10万元!我心力交瘁,黯然回到故乡烟台。

那天漫天飞雪。我无语问天:难道圣人之言,今天无用了?我书读错了?

(三)

连续30天大雪,烟台百年一遇。

我静坐家中,又搬出那熟悉的一堆书来――我非得从这些书中,读出一个逍遥自在的“经商之道”来!

其时,一个朋友已为我联系了一个不错的新项目,经销一种先进的青少年治近视眼镜。我期待着从家乡市场“东山再起”,但更期待着在新的事业开始之前,能弄明白在青岛的惨痛教训,解开心灵中软弱与迷茫的枷锁!

手捧典籍,心灵渐亮。2006年正月初一,我读到《管子》第十六章《白心》,看到朱幼文先生写的解题,特别是其第三点“守正养和”之时,一颗沉重的心,怦怦跳动。

细想之前种种“不顺不和”,我顿时茅塞顿开:正是因为我心中不知“正”,不知“正”就是“度”,从而不敢理直气壮地“守正”啊!

我与同学、朋友一起做事,没有感情就走不到一起,没有权益就失去了共同的目标,感情和权益之间的“度”把握不当,“正”则不能立!同理,我与他们的信任和监督之间的“度”,也是一种“正”!我带领他们时,民主和集中之间的“度”,也是一种“正”……

但我在青岛三年的严重错误,就是管理和原则的“度”缺失,而没有“守正”――我过多地讲感情、民主、让步、平等,而大大忽略了反面的权益、集中、原则、秩序,才给他人造成了我软弱无原则的错觉,促使他们走向了肆无忌惮的对立面……再回想在东营时,正是自己把握好了“器满则盈”和实事求是的“度”,才使自己“守正”而致成功。

青岛惨败,终于成为我人生的最大一笔财富!

心灵的困境,豁然明亮!2006年春节之后,我再次招兵买马,开始了新项目在烟台的市场开拓,同时开始了在团队中“守正养和”的“思想基础教育”。

为寻找一本准确、简练而通俗的教材,我颇费了一番脑筋。

我不会如其他老板一样糊弄一些所谓“现代化企业理念”给员工,它们很简单,但也很表象和肤浅。教员工学《论语》全篇吧,肯定太繁杂了,大家短期内难有收获。给大家简单地强调“仁、义、礼、智、信”吧,那是长期以来对儒家思想的片面误导……怎么办?

后来我发现了《弟子规》,如获至宝!

众所周知是经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整顿之后,才真正步调一致。但众人不知的是,《弟子规》中早有类似的经典含义“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如把“父母”改为“领导”,这不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具体指导吗?

如今找到了团队建设“守正养和”的基础教材,我决不再像在青岛之时,寄希望于每个员工都是“君子”自觉自发地去提高思想,最后导致乱局。我决定:要坚决统一团队思想,效法300年前康熙的每周早读早训,每周六、周日公司员工都要一起早读早训《弟子规》;40岁以上员工必须熟读,40岁以下员工必须背诵,并且大家都要学会用它来分析公司的事务!

早读早训《弟子规》作为我坚决执行的活动,最先员工们可能是“忍气吞声、不得不参加”,每周六、周日公司一片书声朗朗。然而不久之后,他们开始从内心里欣然接受:他们发现《弟子规》的内容很有道理,大家从小接受的传统教育很模糊,现在一下清晰多了,思想水平一下进步了!

而我在青岛出现过的公司管理难题,现在也一下轻松了:团队中每个人都依照已融入他们血脉中的《弟子规》行事和看待问题,再也没有骨干分子形成个人膨胀的现象,再也没有命令执行不了、个人意见第一的现象,再也没有为个人利益争来斗去的暗耗……

思想统一的和谐团队,迅速促进了公司业务的开拓和健康发展。2006年底,我的公司掌控的烟台市场,又一下成为了这个新项目的全国样板市场!

如今我期待着,对人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一种更加快乐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