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站直喽,别趴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站直喽,别趴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生了病,应当卧床休息,只有卧床休息,才能恢复健康。但是,老年人因病长期卧床休息,乃至久病卧床不起,就会带来始料未及的严重后果。如不及时康复,再站起来的希望就很渺茫。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久病卧床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这关系到老年人口晚年生活质量和千百万家庭的幸福。

久病卧床不起的病因

心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引起老年人久病卧床的首要原因。几乎占了50%以上。患重症脑卒中的老人经过抢救,虽挽救了生命,却留下了偏瘫,共济失调,从而使病人长期卧床。某些高龄脑血栓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而造成长期卧床者,则更难以康复再起。

骨关节疾病

骨折,尤其是股骨骨折后进行了石膏固定,卧床休息引起肌肉萎缩,造成关节挛缩或强直状态,使病人卧床不起;或因骨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引起关节变形、强直,使病人活动受限,进一步导致卧床不起。

高龄

长寿老人因多种疾病,近半数者生活不能自理。因此寿命延长而病残比例增加是久病卧床的常见现象之一。由于衰老的原因,高龄老人即使是感冒引起卧床,也可在短期内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发展成卧床不起。

老年痴呆、重症精神病和晚期肿瘤

老年痴呆和重症精神病患者因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无人照管,常常引起长期卧床;因跌倒后活动减少导致关节强直和体力衰弱者;不符合神经生理学的偏瘫康复训练,按摩手法粗暴等,均可导致老人久病卧床;晚期肿瘤和器官功能衰竭也会使老年人卧床不起。

久病卧床不起的危害

长期卧床可发生一系列并发症,使病情恶化。因长期卧床和制动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称运动不足综合征。老人一旦陷入这种状态,就难以自拔,难以摆脱这一生命桎梏。

一、对肌肉、骨骼运动系统的影响

肌肉萎缩及无力

在完全卧床休息的情况下,肌力每周减少10%~15%,亦即每天减少1%~3%;如卧床休息3~5周,肌力即可减退一大半,乃至造成关节永久性强直,发生不可逆的畸形。肌肉随即出现废用性萎缩,在股四头肌、背伸肌处尤为明显,肌肉萎缩可造成只剩下原来肌肉体积的30%~35%。

关节挛缩

肢体和关节长期制动,尤其有炎症或肌肉瘫痪时,容易造成关节挛缩。肌肉因制动而维持在一个缩短的状态下5~7天,就会显示肌腹变短,超过3周,在肌肉和关节周围,疏松的结缔组织转为致密,导致关节挛缩,明显影响站立。

骨质疏松

长期卧床后骨质中的羟脯氨酸和钙排泄量增加,骨的有机与无机化合物的耗竭,导致骨质疏松,因而卧床老人比同龄人更容易发生骨折。骨钙的转移引起短暂或持续性高钙血症,在受损的软组织中有钙质沉积,造成异位钙化。

腰背痛

长期卧床引起腰背肌挛缩,骨盆前倾,容易引起腰背疼痛。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心率加快 处于长期卧床的老人,交感神经的兴奋超过迷走神经,导致基础心率增快。心率每两天增加1次/分。

2.心力贮备减少 老年人心肌收缩力减退、心排血量降低,而长期卧床后心率增加,舒张期充盈时间缩短,可使心功能贮备进一步减少。

3.直立性低血压 长期卧床的老人在起立和坐起时,两下肢静脉回流减少,心室搏出量减少,从而使立位血压明显降低。轻者头昏眼花,重则立即倾倒在地。

4.水肿 因废用而不能活动的四肢静脉血液淤滞,液体渗透到组织间隙发生水肿,长期水肿可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渗透到血管外形成纤维蛋白,容易引起组织挛缩,挛缩又可增加废用程度,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5.静脉血栓形成 长期卧床时,可引起血容量进行性减少,下肢静脉血液淤滞,血黏度增加使老年人处于高凝状态,因而引起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三、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长期卧床能使潮气量、肺活量、每分通气量均减少,使机体呼吸功能锐减。呼吸表浅,每分呼吸频率增加,呼吸道内分泌物积聚不易排出,最后导致机体明显缺氧。

给老年人喂食不当造成食物误入气道,很容易诱发肺部感染,长期卧床容易引起细菌和病毒在肺内繁殖而发生坠积性肺炎。

四、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缺乏活动及长期卧床可导致食欲减退,肠黏膜及消化腺萎缩,吸收变差,厌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从而导致营养性低蛋白血症,最终导致营养不良,体力明显下降。

长期卧床老人因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胃肠蠕动功能降低,肠道吸收水分增加,加之液体和纤维摄入量减少,容易引起便秘。长时间便秘会引起粪便结积,甚至肠梗阻。

五、对皮肤系统的影响

1.皮肤萎缩 由于食欲不振和营养不良造成皮下脂肪减少,皮肤老化使皮肤厚度变薄及弹力纤维变性,从而导致皮肤丰满度丧失。皮肤的免疫力明显降低。

2.褥疮 这是长期卧床而又护理不良时最易发生的临床表现。多见于骶骨、坐骨结节和外踝等部分。不仅是机械性压迫所造成的循环障碍,而且也与营养不良、粪、尿等所形成的局部湿润与污染等因素有关。

六、神经系统

长期卧床的患者常伴有感觉异常、幻觉和定向障碍。不安、焦虑、抑郁、对疼痛的耐受力下降、易受激惹、失眠等症状亦可出现,患者生活积极性下降,平衡及协调能力亦明显变差。

长期卧床的老人自主神经系统活动亢进或活动不足,结果很难维持内脏自主活动的平衡状态,对心血管系统会产生不良影响。

七、心理表现

久病卧床的老人,大多有一定的心理精神障碍,因为不能外出活动,社交活动减少容易发生焦虑-抑郁症,智力活动能力也因显著减退。一旦久病卧床,生活质量会受很大影响,往往悲观失望,心理、精神障碍躯体障碍加重心理或精神障碍,形成恶性循环,直到使老人逐渐走向生活的终点。

久病卧床如何康复

以往对久病卧床的诊断标准,曾指出为老年人因病残经治疗康复后无效,没有希望再起而卧床6个月以上者才称为久卧不起。事实上,这不能一概而论。现在将老人因长期患病和伤残所致的生活能力减退,部分或全部生活均需要帮助者就称为久卧不起。并根据老人生活自理的程度将其分级为:一级,生活能自理;二级,卧床前期(室内能自理,但无人扶持不能外出);三级,卧床A级(室内生活需人扶持,床上生活为主);卧床B级(全天在床上生活)。现代医学认为,对久卧不起者,应当至始至终采取积极的态度。

久病卧床老人应争取早下床。越是老年人越应及早离床,预防久病卧床。防治感染,防治褥疮。及时处理神经性膀胱、尿路结石或尿闭。出现精神障碍时应进行管理和治疗,并妥善处理老年痴呆。加强锻炼,要千方百计使卧床老人进行活动与锻炼,包括床上的肢体活动和呼吸运动、气功等,逐步开始运动训练,装配矫形器以改善活动能力。要鼓励老人自己做日常生活活动,不要代劳。

重视心理康复。即通过语言、感情、举止、言行使病人了解发病的原因及有关因素,影响和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绪、行为,树立起对病残的正确认识和态度,改善和消除病人的病理心理状态及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与功能障碍。充分发挥精神对躯体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最终达到减轻病残度,促进治愈病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