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教学策略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及教学策略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文言文教学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老师恨教,学生厌学,尤其是农村学生更感到痛苦与无奈。本文将分析农村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渗透人文思想、培养学习兴趣、加强读诵指导。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现状分析教学策略

文言文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是历史淘洗后的结晶。在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过程中,从大方面来说,可以继承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扩大学生对祖国古代社会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思想、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传统的感情;从人性的方面来说,可以修身养性,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当前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却不尽人意,在“教”与“学”中存在很多误区,教学效果令人堪忧。尤其是农村文言文教学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在不少地方仍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造成这种局面最主要的是农村学生薄弱的基础积累和对文言文恐惧的心理。

一、薄弱的基础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最大困难

农村中学生绝大部分同学的家庭教育基本缺失,古典文化的熏陶和积累几乎是一片空白。小学阶段仅仅背诵了几首古诗,对于文言文,不要说一篇课文,就是一句话、一个字那也是无法理解的。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只注重课堂教学、注重课本文选的教学,忽视课外迁移,忽视文言文经典篇目、经典诗文的阅读和学习,使文言文教学犹如池中水、井中蛙,失去了文明古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滋养,变得视野视野狭窄、枯燥无味,毫无生机,更别说通过有效的课外延伸拓展,形成广泛涉猎学习文言文,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自身水平的良好氛围了。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实施文言文的教学,其难度和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恐惧的心理是文言文学习的最大障碍

古代的文化背景、历史条件、相关的典章制度、社会形态都与现代存在着巨大的时空距离。因此,文言文语言表达形式、表现方式、语词含义等方面都与现代汉语有着语言距离。正是这种“古”与“今”的巨大差异,造成了学生了恐惧心理。然而这种恐惧,畏难的心理,成为了文言文教学的最大障碍。很多学生一看到文言文就像看到了火星文一样,随便看了一眼,看不懂,就产生畏难,恐惧的心理,于是就放弃阅读理解,以后便将文言文置之墙角,再也不理。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学生主动去学文言文尚且不容易,更不用说去学好文言文了。

因此,农村文言文教学要注重以下几个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扩大文言文积累量,识记诵读并重,夯实文言文学习基础。

一、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习兴趣

基于上文,我们谈到恐惧的心理是文言文学习的最大障碍,那么我们首先就要想办法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激发他们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多学生都喜欢听老师讲故事、讲成语、讲名言警句。基于这一点,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导入上做文章,用生动、活泼的故事、传说导入,如讲授《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等故事性较强的文言课文时,教师可先给学生讲故事,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文言文,继而落实字词句篇的教学。让学生陶醉于我们的文言文课堂导入,陶醉在文言文课堂中。

当然,我们也可以借助于名家的翻译。因为文言文教学中既存在着“古”与“今”的巨大差异,也存在着由“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必然联系。如果我们片面注重“攻坚克难”,忽视了从古到今、循序渐进,一头钻进“之乎者也”的文言文城堡里,忽略古与今的必然联系,人为在古今之间划一条鸿沟,那么,教学活动就会变得越来越难。然而,名家的翻译因其“信、达、雅”的特点,成为了搭建在“古”与“今”之间的桥梁,它使文言文更容易理解。同时,翻译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名家的翻译又极大的丰富了文言文的内涵。比如,我在讲解《氓》、《静女》这两篇文章的时候,选择了姚小鸥《诗经译注》中的译文,来帮助学生理解。学生不仅可以很快的理解原文内容,而且激发了学生兴趣,消除了他们的恐惧心理,有不少同学就自己翻译,教学效果良好。

二、扩大文言文积累量,课内课外结合。

农村学生受条件限制,对文言文的阅读量不够。一学期最多能学不足10篇,中学期间,漫漫6年,最多学60篇。试图通过60篇文章“范例”,让学生能读懂远超过360篇的文言文,实在是天方夜谈。所以,很多高中毕业,文言文仍不过关。

千百年传统语文教育,一直重视积累,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所以要学好,教好文言文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积累、积淀,课内课外结合,扩大文言文积累量。

三、诵读背诵并重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反复朗读能领会文章的旨意。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对学生的诵读要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指导,需要避免毫无目的机械重复的读,根据作品的特定要求,给学生以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的指点;每次的读要有不同的明确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还是读出语气、读出语势;是在读中粗知大意、掌握思路,还是在读中体味情感、感悟意境;这些要求都要具体给学生以明确的导向。讲后的诵读会对课文产生一种全新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的朗读”,才是朗读目的之所在。诵读需与会意密切结合,以求借助诵读,在更深层次上理解文意,如在诵读《岳阳楼记》时,要领会洞庭湖胜景、岳阳楼阴冷、晴明景象等画面的意境,要求学生边诵读、边意会,力求使自己沉浸在文中所创充的意境中,“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这样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多看,多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运用、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如《蜀道难》、《声声慢》、《长亭送别》等诗词曲50首,《劝学》、《兰亭集序》、《赤壁赋》等古文20篇(段)。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你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

四、夯实文言文学习基础

在阅读背诵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文言的学习规律和方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掌握实词的意义,主要有4个方面: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

掌握18个常用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包括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把握文言句式。文言中的句式与现代汉语大体是相同的,我们只需掌握其不同的部分。这不同的部分主要是: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置句式和省略句式。 其中,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就是倒装句,教师就可以举例,多分析,让学生找到学习的规律,这样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文言文中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而鉴于因文言文距离我们的生活较遥远而产生的字词句难以理解的特点,教师应当不断努力,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方式生动起来,真正做到使学生由厌学到乐学,进而养成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