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标中提出,数学课程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那么,什么是应用意识呢?《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予以解决。下面我就围绕这两层含义从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抓住生活契机,让学生寻找生活数据,感受应用起源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对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有着自己的理解。当遇到一些生活现象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知识去解释这些现象,进而去研究这些现象,以进一步获得对现象本质的理解。
就小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常识,也具有一些生活经验,这些正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而义务教育阶段的许多数学知识,如概念的产生,计算法则的由来,几何形体的特征及有关公式等,无不渗透着数学在现代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教学有关数学知识之前,精心设计课前活动,让学生在课前活动中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
在教学数学“税率”一课前,让学生去了解自己的家长所缴纳的税款,如农业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等等,让他们对税率有个初步的了解。继而思考:什么是“税率”?我国现行的税种有哪些?为什么要交税?学生带着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主动地寻找答案。教师通过常规化的布置这样的课前活动,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学习“税率”的意义和作用。
二、精心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应用机会,激发应用兴趣
学生对生活情境尤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挖掘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生产以及相关学科中的应用,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首先创设如下现实情境,森林小学要举行运动会,共有7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每个运动员参加6个项目的比赛,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个运动比赛项目吗?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有应用知识的冲动,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激起了学习兴趣。
三、关注观察角度,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沟通应用渠道
在现实世界中,事物的存在形式是千姿百态的,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或读出它们的数学表现或描述,只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找出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才有可能进一步去探究其中的规律或寻求数学的解决办法。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寻找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是主动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
例如,在旅游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现活动中的一些数学问题,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描述身边的事物,鼓励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合理地解决诸如根据出游的人数和租车的价钱合理租车的问题;根据要划船的人数和租大船、小船的不同价钱合理租船等数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周围事物和现象外,还应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具有原始背景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去寻找相关的数学信息,并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四、结合综合实践,助学生灵活应用知识,提升应用能力
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综合实践活动是学与做的结合,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认识数学的价值,逐渐形成数学应用意识。从课堂到实践,要解决问题,学生需要通过自己查阅各种资料、收集信息、处理数据、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找出实际背景中的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一些数学知识来进行方案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而且获得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学完“利息”一课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真正到银行去存一次钱,这对他们更好地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联系与区别有着很大的帮助,既巩固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收集、分析生活中的数据信息,让他们从中感受数学知识应用的根本源头;精心创设学生耳熟能详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应用知识的兴趣;调整学生观察现实事物的角度,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做个有心人;及时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