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积极谨慎面对中国并购市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积极谨慎面对中国并购市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天的中国并购市场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前所未见的画面:一边是国内资本大举并购海外资产,而另一边,境外资本在国内的并购业务却步履维艰。数据再次提醒了我们,通过协议、联合和并购等一系列方式,中国正在快速发展。

根据一月份普华永道公布的市场分析报告来看,2010年中国市场的交易数量达到了创纪录的4251宗,总额超过了2000亿美元,同比增长27%。另据两位名为James C.Chapman和Linlin Li的律师于2月16日公布的一份声称已经过汤森路透证实的市场分析统计显示,2010年,有超过3000笔交易涉及中国企业,总额达1311亿美元。此外,跨境交易总额为807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21.2%。

从各个领域的活跃程度来看,中国表现出了一个新兴市场的强劲动力。这些表现极为活跃的领域并非是并购热门领域,而是推动发展的真正基石――原材料领域。根据上述统计,2010年中国的原材料行业占总比重的24%,随后是能源、电力行业和金融服务业,比重分别为20%和17%。

关注未来发展所需

活跃于中国并购市场的参与者们认为,中国企业如此急切地向外扩张,其主要目的在于以世界级的价钱收购世界级的资产,制造世界级的爆炸性新闻。但是,不仅仅只有中国在这样做。

摩根士丹利亚太区并购部主管Samuel Kim对此解释说:“整个亚太地区的交易活跃度远远超过了世界其他市场,而中国市场又是其中的主角,交易总量超过地区市场总量的三分之一,而国内企业的海外并购交易总量是入境并购交易的两倍多。”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交易之所以如此活跃,要得益于低廉的资本成本和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而缩水的资产估值。所以,中国企业才能如此如鱼得水。”至于海外自然资源并购交易,这完全是受到持续不断的经济增长的需求驱使,而且已经成为了近些年的投资主题。改变的只有所关注的资源种类而已。

此间的经典案例有二。2010年12月,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斥资约10亿美元,分别以股权并购或债务并购的方式取得了巴西七家输电特许权公司的运营权。美邦律师事务所(Milbank Tweed)香港管理合伙人AnthonyRoot就是这项交易的中方人,他向我们解释了其中的奥妙所在。“我认为这笔交易的成功得益于政策的扶植(国企投资须经政府批准)与提高收益的需求的综合作用,毕竟他们在国内的利润非常低。”

有道是好事成双,正当国家电网为自己在巴西的大手笔沾沾自喜时,它里程碑式的海外并购交易纪录便被中国石油巨头――中国石化71亿美元入股雷普索尔(Repsol YPG SA)巴西子公司的交易刷新了。而正是这些交易,使中国在巴西这个拉美国家的众多贸易伙伴中坐上了头把交椅。

“中国对海外资产的占有欲是永无止境的”,普华永道的大中华区PE业务合伙人鲍德伟(David Brown)声称。“在他们对自然资源表现出强烈欲望的同时,这些中国买家又开始将手伸向了高科技企业。他们只想把先进技术带回国内,将其植入中国的发展土壤。而且,他们现在又对机械与设备制造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汽车制造业也在所难免。”

只要稍加留意便不难看出,这股潮流其实是汇聚八方细流而成的。在雷曼兄弟公司后,他们放弃了华尔街的模式,开始向其他形式转变,Root坦言。他认为,“突然之间,中国意识到原来自己有实力在海外对高层次的目标进行大型投资。例如,当财富基金中司在国际上高调参与各个金融服务领域时,他们其实已经从摩根士丹利那里分得了一大杯羹。此外,中国的石油巨头们纷纷在海外争抢天然气和原油资源,电力企业加大煤炭的收购力度等等,这些都成为了国际自然资源价格一路攀升的主要原因。”

“而像国家电网公司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他们的举动倒没有那么直接了。虽然寻找煤炭资源是其投资计划中的一个相关主题,但实际上他们对此并不是非常关心。虽然这只是一家电力输送企业,但他们却是中国最大的铜消费企业,这也说明了他们为什么会在全世界搜寻铜矿。“

作为一个中国并购市场的资深参与者,Root表示:“如果是在十年前,人们看到这样的情形,肯定会认为这是私营企业的行径。实际上,这些国有企业的交易与私营企业的行为无异。”

积极谨慎的时代特征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私有企业在这股风潮中无足轻重,实际上它们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几个月前的吉利一沃尔沃并购案了,该交易金额高达13-15亿美元(视其未来决策而定)。据有关报道称,沃尔沃2009年岁入124亿美元,而其税前亏损额为6.53亿美元。揣测其未来计划,吉利并购沃尔沃无非是借其名望在中国市场推销自己的豪华汽车品牌,另则在

欧洲完成生产组装,销往全世界。

但重要的是,吉利购买的不仅仅是沃尔沃的品牌,更有其制造技术、发动机技术、设计技术、营销渠道和令其傲视群雄的基础设施等一整套体系在内。有一种猜测认为,一旦吉利的并购交易能够成功实现,势必激励中国的其他买家,效仿者将络绎不绝。

中国的资金实力并非近几年才具备的,今天的并购风潮已经算是一份”迟来的爱”了。但回想那个“万事俱备,只欠资金”的年代也不过是不久之前。那是合资企业大行其道的时代,中方合作伙伴们可以提供地皮、厂房、设备等等所有除资金以外的资源。正是缺乏资金,才会令FDI(外商直接投资)现象风靡了二十年之久。

除此以外,信心高涨的中国买家们其实对成功管理跨国企业也缺乏经验。加之全球危机给欧洲和美国的经济带来严重打击,使得中国买家们在庆幸海外资产的价格低廉之余又多加了一份谨慎。

但是,情况并非如此糟糕。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他们的腰包都是鼓鼓的,另外还有数不胜数的海内外银行机构都盼望着能与新兴市场的实业家们攀上关系,这也成为了他们坚实的资金后盾。世界经济本就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循环过程,何况另有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入境并购再呈佳境

AVCJ的并购数据显示,入境资产并购交易实际上要强于并购海外资产交易,占据了主导地位。2010年,共发生了1688宗入境并购交易,总额1035.83亿美元。相对于总额只有1.096亿美元的1658宗交易而言2009年相比,进步可谓神速。此外,2008年共有1952宗交易完成,总额1208.01亿美元;2007年,2217宗交易,1118.09亿美元;2006年,1467宗,566.21亿美元。

海外并购交易方面,2010年仅有149宗交易,总额361,86亿美元i 2009年,虽有171宗交易,总额却只有322.75亿美元;2008年1 36宗交易,650.03亿美元;2007年虽然交易数量与2008年相仿(134宗),但交易总额却只占其半数(330.7亿美元)。

在过去的三年中,股权交易比例最大的并购案始终为海外并购交易。另从投资领域来看,金融服务领域独占鳌头,其次是运输、物流(含船舶运输)业和资源领域。

普华永道研究公布,由于战略布局需要,很多境外买家(主要是跨国企业)又重新将目光投向了中国。201 0年,此类交易增长了32%,这意味着又回到了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对此,Anthony Root律师基本同意,“不难发现,大量美国企业正有条不紊地以各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随后,他又向我们例举了自己正着手的两个案例:一家是可再生能源的原料输出商,目前正向中国市场扩张;另一家是加长豪华轿车的底盘生产商,也同样正准备进入中国市场。 “这些都表明跨国企业入华热情仍未退减。”

“从老牌跨国巨头到如日中天的中型企业,个个争先恐后。”

并购交易目前在中国市场仍以国内交易为主。在2010年,共有2947宗国内交易,增长率为6%,交易总量月1310亿美元,同比增长41%。国家的政策和十二五计划确立的方向将继续为并购交易的发展保驾护航,政府的目的是在优化FDI的同时,继续进行资源整合和产业机构的调整,加速实现对外发展的战略。(见表1、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