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沉重的煤炭链(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沉重的煤炭链(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运煤还是输电,孰更经济、更环保?认识深刻但改变很难;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谁便捷、谁节约?道理浅显,但铁路运煤通道严重不足。

世界主要经济体在资源问题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二律背反现象:资源出超与资源贫乏并存,每个经济体都拥有独特的资源秉赋,但同时又存在着严重的资源约束,比较优势的展开势必引发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流动和资源争夺。在持续的竞争中,谁的资源利用效率高、环境代价小、福利产出大,谁就会最后拥有比较优势,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制高点。

价值与代价的纠结

从能源问题看,这方面的角逐已经打响了前哨战──能源正成为人类未来10大问题的首要问题。作为成长迅速的新兴经济体,中国的能源存量是多煤、乏油、少气。其资源秉赋劣势明显──能耗主要倚靠耗煤和煤转化来维系,煤炭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2009年达到29亿吨,比煤炭产量第二的美国多出19亿吨,煤炭堪称为中国经济的超大宗商品,形成了举足轻重的煤炭链。在未来20年里,无论清洁能源怎样迅猛发展,也难以撼动煤炭能源在中国经济中的牢固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对能源需求的刚性增长,去年世界煤炭市场经历了里程碑意义的结构性变革,中国从长期煤炭出口方摇身变成了主要的进口方,2009年中国在全球市场的煤炭净购买量达到1.03亿吨,占国际煤炭交易量的15%左右,中国的煤炭消耗已经与全球经济息息相关,煤炭链因支撑着中国进军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而备受关注。

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3405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速度为9.1%,2009年消耗一次能源约为31亿吨标煤,比上年增长了6.3%,根据能源消耗总量和GDP年度统计结果计算,2009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为1.077吨标煤/万元,比上年降低了3.61%。2009年中国进出口总量150630.7亿元,其中出口82017.8亿元,占GDP比重为24.46%,可以折算成8.9亿吨标煤出口──中国的煤炭转化为出口产品的价值在为全球消费者提供着消费福利。

但是,大量消耗煤炭的结果使中国付出巨大的资源代价、环境代价和经济代价。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极度不平衡,中国煤炭的破坏性开采、污染性燃烧、不合理物流以及廉价性变相出口,产生了一、二次能源利用价值率较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逐年增长、矿区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GDP“黑色”成份偏重等一系列能耗负效应。因此中国的能源战略和能源企业的经济追求与社会责任担当应充分一致起来:将资源节约、节能减排作为首要的社会责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逐步降低煤炭消耗的比重;注入现代生产力提高煤炭链价值,全面降低煤耗的社会代价,实现煤炭的现代化生产、清洁燃烧、合理物流与高效使用,实现中国经济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煤炭链中的“二元结构”

中国煤炭链由“一次链条”与“二次链条”经由物流链条的多重链接构成。每年29亿吨之巨的煤炭在此链条内灰飞烟灭。在一次链条上,分布着煤炭资源勘察、设计、科研、建矿、采掘、炼焦、交易、储运、进出口、中介服务等环节;在二次链条上,有煤化工行业,如煤制油、煤制气等,也有高耗煤的发电、供热、钢铁、水泥、多晶硅等行业。公路、铁路、港口等煤炭运输部门将生产与消费沟通起来,形成数额可观的“运煤GDP”。庞大的煤炭链,也成就了煤资源富集省区的“煤炭财政”和煤炭GDP的每年高速增长。在煤炭的一、二次链条中关联度极高的是煤炭行业与火力发电行业、焦碳行业与钢铁行业。数据显示,煤炭需求有50%以上来自火电,而火电占中国发电量的80%以上。连结煤炭供给与煤炭需求的则是公路、铁路、水路等煤运通道,在目前情况下,煤炭供应的紧张并不是产不出煤而是运不出煤,运送能力的滞后问题日益突出。

这里借用经济学中的“城乡二元结构”概念来分析中国煤炭链三大环节生产力水平的巨大差异以及“二元结构”并存所造成的两难选择。城乡二元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在煤炭链条中,这种“大生产”与“小生产”并存的矛盾比比皆是。

在煤炭生产环节这个属于第一产业的领域,高端生产与原始作业并存的局面尽管逐年改变,但调整这种“二元结构”的代价是极为沉重的。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小煤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政策宽松的条件下迅速蔓延开来的。1983年4月,当时的煤炭部了《关于加快发展小煤矿八项措施的报告》,同年6月28日了《关于进一步放宽政策,放手发展地方煤矿的通知》,11月6日了《关于积极支持群众办矿的通知》。这三项国家政策的实施,对刺激煤炭产量,缓解煤炭供应紧张局面起到了显著作用,但因煤炭产业市场进入门槛太低,也引发了全国一哄而起的开矿热潮,不少非法采矿单位混迹其中。原始采矿的代价是惊人的,资源浪费严重――采1吨煤要扔6吨煤,“吃菜心”的掠夺式生产毁了不少宝贵的煤炭资源;破坏环境的后果是严重的,矿区的植被毁于一旦,水土流失严重,小焦碳排放乌烟瘴气;生产安全毫无保障,百万吨煤死亡人数居世界首位。有鉴于此,1998年12月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煤矿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到1999年底之前,关闭2.58万家小煤矿。此项举措执行的效果是明显的,1998~1999年,全国共关闭33220家小煤矿,保留了3.8万家乡镇煤矿,2005年至2008年又正式关闭了1万家。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的要求,2010年底国内小煤矿的数量将会控制在9952个以内。目前国内年产30万吨的小煤矿数量为12038个,到今年年底,还有2086个小煤矿需要完成关闭,其主要方式是扩能改造、由大型煤矿兼并收购和关停关死。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小煤矿数量过多,与煤炭大工业生产的格局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中国的煤炭产业而今呈四分五裂状态,参与采矿的企业多达1万至1.5万家。这些企业大致分为大型煤炭生产商、中型省属煤矿和被称为乡镇企业的小型煤炭生产商。”一家海外媒体对国内煤炭产业现状做了如上描述。

中国煤炭生产的“二元结构”并存现象,与国内煤炭消费和煤炭运输的“二元结构”状态有异曲同工之处。衡量一个经济体的生产力水平主要看它的能耗方式。可以说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耗能方式是原始的、分散的直接燃煤方式,造成了原汁原味的二氧化碳排放和较低的能效。中国北方千家万户的生火做饭、冬季取暖等生活用煤为小煤矿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小电厂、小锅炉、小钢厂、小水泥、小化工等五小工业,为落后的但成本较低的煤炭企业留足了巨大的商业空间。中国北方的中小城市和县城,还没有几家建有集中供热、保障煤炭清洁燃烧的热电联产的火力发电厂,大量分散落后的供热锅炉房,支撑着漫长冬季的居民取暖和单位供热,诸多的供热企业也较难从国有大煤矿买到与其营收相匹配的煤炭燃料。

难解“煤堵路”

落后的煤炭物流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今年9月中旬,京藏高速惊现大规模的“煤堵路”现象,拉煤车辆(消耗着柴油与汽油)拥堵在高速路上长达百公里,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空耗着宝贵的交通资源。采用汽车长距离运煤暴露了两大问题:一是运煤还是输电孰更经济、更环保,可以说是认识深刻,但改变很难;二是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谁便捷、谁节约,道理浅显,但铁路运力建设相对滞后,动力紧张主要是指铁路运煤通道严重不足。

当前,有关部门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关闭小煤矿(年产30万吨以下)的举措日益严厉。如何为城乡居民提供更环保更经济的生活燃料,怎样彻底改变以依赖小锅炉为主的城镇供热方式,如何配备现代化运力以适应煤炭的合理物流需求?当我们集中力量去关闭小煤矿的时候,上述关乎中国民生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应当得到重视,小煤矿消失后的市场空白应确立负责任的市场主体去替代与填补,否则就会顾此失彼,引发出新的经济与社会问题。

(作者为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