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我的教学“读”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我的教学“读”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堂教学中,课文的朗读引导十分重要。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而在我们贵州某些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朗读,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寥寥无几。

朗读是我们现代文化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项功夫。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得加以重视。在我们贵州省西南地区,语文课堂上,学生对课文朗读的教学现状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朗读的声音形式过于机械、单调。

早读课时,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似乎读得很整齐,很响亮、很有激情,但如果你走进仔细一听,全是一种刻板的固定腔调。遇到该念轻声的助词“的”,全读成第一声“dē”,把所有“了”字念成第一声“lē”,把每一句话里的每个字的字调都归于某个固定的音高里,如“春天来了。”这句话,大致还可以谱上曲。

这样,读书成了“唱书”。朗读者成了见字出声的“机器”,发出来的是噪音,听来无味不说,还有点刺耳呢。

2、 朗读过程中,平均使用力量,声音没有抑扬顿挫,不分轻重缓急。

课堂上,很多时候学生的朗读都是齐读。这样的朗读很容易做到整齐,声音响亮。但从头到尾却是一种腔调,平均使用力量,就像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一样。这样根本达不到朗读的目的,学生会感觉到朗读很累,朗读成了一种负担。学生尚未明白朗读本身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又怎样去引导学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我认为这是有“法”可循的:

1、信心百倍,积极主动。

为了传达朗读课文的内容,以事省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朗读者要由衷地感受到作品的深刻丰富,预见到它对听者具有多方面的教益。教学中要想办法让学生引发出比较强烈的朗读愿望,并充满信心,这不是空洞的,勉强的,而是出于对朗读本身的兴趣,爱好,发之于对朗读课文的理解,感动和欣赏。朗读者之对于朗读作品,应该成为一种切实的需要,就像诗人写诗,画家作画,摄影家拍照,书法家挥毫,这种需要是一种动力,心向往之,欲罢不能。这种朗读作品的需要,促使朗读者沉着、镇静而又积极、炽烈。这时朗读者心里会不断地鼓励着自己:我一定要朗读好,我肯定能朗读好,我必定会朗读好。

2、全神贯注,进入课文。

就是在朗读中注意力集中,排除干扰,全力以赴。

犹如欣赏着这进入角色,有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的问题一样。我们应该学会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使自己在进入朗读时,有足够的,适度的控纵能力,既不游离于外,也不陷入其中,真正掌握各行使朗读的主动权、自。

3、动脑动心,有感而发。

在朗读时,应做到“见文生情,”即看到文字,又看到内涵;再现场境,又引动感情;产生表象,又把握本质……几乎同时涌现出来,在脑际萦回,在脑中激荡,在声音中流露。

4、速看慢读,由己达人。

要正确处理“看、想、读”这三者的关系。

由于听者是从声音上感受作品的,所以要求看和想非常迅捷,而读就要从容。速看包含着“速想”,并用想把看和读化为有机的整体。

5、全身松弛,用声自如。

全身松弛,并不是懈怠,而是指这样的状态:能松能紧,需要松时即松,需要紧时即紧。犹如排球上的运动员,根据来球的情况,可以马上跳起拦网、扣球,也能立即伏地抢接救球。

6、 克服固定腔调。

朗读中的固定腔调是一种明显的缺点,克服它,这里我觉得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增强语感,辨别优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优秀的朗读示范,应该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一是要注意状态,要打破固定腔调,使语流符合朗读规律,必须改变言不由衷、消极被动的朗读状态,加强思想感情的运动,切实把握语言的色彩和分量,注意气息声音的变化,使有声语言充满活力。

总之,我们应该在语文课堂中重视朗读的训练,积极主动去引导学生,教给他们朗读的方法和技巧,用心培养他们良好的朗读习惯,努力提高他们的课文朗读技能,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作品或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