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郑州,中部求超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郑州,中部求超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谈到郑州,人们对它的印象有3个明显特点,一是中国古都之一,历史文化深厚;二是国家的综合交通枢纽,地理位置显要;三是中国商业的发源地之一,素有“商都”之称。近年来郑州新区的开发建设,现代气息扑面而来,渐有“时尚之都”的说法。

说郑州是“古都”,因为郑州是五帝、夏、商三朝的腹地而成为中华文明的轴心区。约5000年前,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生于轩辕之丘,37岁时定都于新郑。新郑市裴李岗文化遗址距今约8000年,原始农业生产在黄河流域的发展是中华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说郑州是“综合交通枢纽”,因为郑州是陇海铁路、京广铁路交汇处,107国道、310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和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与国内外30多个城市通航;郑州拥有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郑州北站和中国最大的零担货物转运站郑州东站,一类航空、铁路口岸和公路二类口岸各1个,货物可在郑州联检封关直通国外。

说郑州是“商都”,因为郑州是传统的商业城市,20世纪90年代初以亚细亚为代表的大型商场引领了中国新的商业模式。随着知名商家进入,丹尼斯、大商等新的购物中心成为郑州的商业中心。除零售业外,郑州凭借其地理优势成为南北方的重要物流中心,华南商品通过郑州输往华北、东北、西北等地。以郑州火车站商业圈为代表的郑州国际小商品城等批发市场,是中国承接南北货物流通的重要窗口。

说郑州是“时尚之都”,因为郑州不仅更具现代化的气息,而且离外界更近,更接近时尚的前沿。高速铁路的开通,让郑州到北京只需2.5个小时,到西安和武汉只需2个小时,正所谓“世界有的郑州都有,中国有的郑州更多”,现代化的时尚元素在郑州日益见多。

然而,这些仅仅是郑州呈现给人们的外在印象,其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厚的支撑力,以及在中部崛起的征程中凸显出来的爆发力,更值得让人深思。

网络论坛上,关于郑州能否成为中部崛起领头羊的争论一直喋喋不休,随着建设中原经济区大幕的拉开,这种争论逐渐趋于理性分析,并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郑州,已经义不容辞地挑起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旗:挑大梁、走前头。

中原崛起看郑州

曾在网络论坛上看到网友这样说,“中国崛起看中部,中部崛起看中原,中原崛起看郑州”,这句话不仅说明了郑州在中原崛起中的分量,也表达了人们对郑州寄予的一种厚望。同时,也有人质疑,郑州是否有这种能力和实力。

郑州作为省会城市,是河南省发展的重心所在,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从综合实力上来说,理所当然地应该有这种能力和实力。然而现实情况怎么样呢?

有人曾经用过这样一个公式来描述郑州:4.5%+8%等于1/5+1/3。仔细一看,这显然是一个在数学上不成立的公式,但它的意思则是说:郑州以拥有全省4.5%的国土面积,全省8%的人口,创造了全省1/5的经济总量和1/3的财政收入。正如郑州市的一位领导所言,这个公式如果放在其他省辖市,应该说是很值得自豪的。但是郑州作为省会城市,这样一个等号,还不值得自豪,这个等号必须是一个大于号,也就是说郑州要用全省4.5%的国土面积和全省8%的人口,创造出远远超过全省1/5的经济总量和远远超过全省1/3的财政收入,才是郑州应当完成的任务。

郑州现辖6区5县级市1县,建成区面积329平方公里。2012年市区户籍人口425万,全市常驻人口863万。2011年,郑州市经济总量进入全国20强,全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912.7亿元,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20位;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2.3亿元,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17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87.1亿元,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19位。

国际上通行的区域性特大城市的基本标志是:经济总量超3000亿元,人口超500万,建成区面积超500平方公里。按照这个标准来看,郑州已经基本趋于这个目标,但从建成区面积来看,还有一定的差距。

从中部几个临近的省会城市来看,在人口上,郑州的常驻人口除了低于武汉的978.5万外,比济南的681.4万、长沙的704.4万、合肥的570.2万、太原的420万都明显高出一截;在城市化率上,武汉市仍高居中部省会城市之首,其次是济南、长沙、郑州、合肥,郑州为65%稳居中游;在人口密度上,郑州为每平方公里4211人,明显高于济南的1323人、长沙的3263人、武汉的2578人、南昌的3821人,高居全国省会城市第四名,拉大城市框架迫在眉睫。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郑州在加快城市化进程,尤其是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方面具有强大的潜力,郑州市也为此作出了规划:到2020年,郑州市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将提升到1/4,人口规模达到1500万人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1000平方公里以上,主城区面积达到800平方公里左右,城市化率水平提高到80%。

对此,郑州市也有清醒的认识,“跳出郑州看郑州,立足全局看郑州,从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看郑州,我们的差距还很大”。郑州市一位领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郑州的发展还不够重,还不够优,还不够高。所谓不重,就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郑州作为省会城市,首位度还不够。所谓不够优,就是经济结构还不够优化,比如在三次产业当中,服务业占的比重还不足40%。所谓不够高,就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还需要大幅度提高。

著名经济学者龙永图对于如何发挥郑州的中心作用,也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一个是要把量做大,即通过城镇化把量做大;另一个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多发展一些高端服务业,来提升它的辐射能力和拉动能力。这样的话,才能使郑州成为整个中原经济区的一个真正的龙头地位的城市。

标兵渐远 追兵渐近

郑州要想挑起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梁,要想走在前头,不得不面对周围地区大中城市“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严峻现实。

2011年1月6日,中国社科院公布的国内城市综合竞争力前100强中,郑州位居54位。与中部省会城市相比,低于排名17的武汉和27名的长沙。和周边省会城市相比,低于排名第七的南京、第30名的西安、第35名的济南。在城市经济竞争力前20名中,南京、武汉居第13名和第19名;城市文化竞争力前20名中,南京第2名、武汉第12名;城市社会竞争力前20名中,南京第2名,济南第15名。3个分项竞争力中,郑州均榜上无名。在中部及周边城市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和区域核心增长极的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郑州市的核心竞争力亟待提高。

放眼周边城市发展,呈现你追我赶、百舸争流的局面,郑州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处在不进则退、小进则退的关键时期。

郑州市统计局的一组数据显示,2011年郑州市生产总值达到4912.7亿元,名列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第20位,比2010年前移两位,超过烟台和东莞两个城市。目前经济总量排在郑州市前面的除4个直辖市外,大多数是副省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它们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苏州、重庆、杭州、无锡、成都、青岛、佛山、武汉、大连、南京、宁波、沈阳、长沙、唐山。

2011年,郑州市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2.3亿元,名列第17位;在27个省会城市中名列第7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排在郑州市前面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重庆、天津、深圳、苏州、广州、杭州、成都、武汉、宁波、大连、南京、沈阳、无锡、青岛。

2011年,郑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87.1亿元,总量在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排第19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在郑州市前面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天津、武汉、成都、苏州、南京、杭州、沈阳、青岛、无锡、长沙、哈尔滨、济南、宁波。

就中部几个省会城市来看,2011年,武汉市生产总值达6536.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73.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59.01亿元;长沙市生产总值达5619.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6.7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5.9亿元;济南市生产总值达4406.2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5.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3.1亿元;合肥市生产总值达36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8.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1亿元。

很显然,武汉、长沙无论在经济总量还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方面都领先于郑州,而郑州只有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方面领先于长沙。由此可以看出,武汉市在中部地区一枝独秀,长沙市则成为这两年耀眼的明星,郑州紧随其后放出夺目的光焰,但合肥、太原、南昌也不甘落后,正在奋起直追。

“赶武汉、超长沙”,这已经成了郑州面临的不争事实。

在板块经济的较量中谋求突围

根据2011年1月6日中国社科院公布的国内城市综合竞争报告显示,2010年排名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台北、广州、天津、大连、长沙、杭州。其中,前10名的分布情况为:珠三角3个,环渤海2个,长三角2个,中部地区1个,台湾1个。从整体上来看,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的城市综合竞争力相当靠前、实力强劲,而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竞争力则相对偏弱。

中部地区的长沙则成为一大亮点,进步巨大,从2009年的第17名一跃成为第9名。其成功之处则在于,长沙利用国家建设“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历史契机,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利用有限的时间使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它是全国唯一增长较快的特大城市。

事实证明,板块经济的发展在区域经济中举足轻重。围绕郑州都市区有多个板块经济方兴未艾,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杭州都市圈、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城市圈、太原城市群等等,个个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绝招,而且经济总量飞速跃升。

但是,也要看到,在这些区域经济板块中,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发达经济区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其经济能量的扩散和辐射尚难以覆盖到中原,而周边的黄河三角洲、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由于自身成长的需要,短时间内也不具备辐射和带动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在这种特定的经济发展环境下,郑州亟须崛起,通过都市区的建设,加快培育自己的增长极,成为引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排头兵。

从我国当前经济结构转变的层面来看,郑州有条件也应该有能力在板块经济的较量中率先突围,脱颖而出。我国经济重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东部城市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也进入了快速上升阶段,从而推动了东部城市向中西部城市产业转移的步伐。以重庆、武汉、长沙、成都、合肥、郑州为代表的中西部重点城市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载体,富士康、仁宝、惠普等大型跨国企业成为推动本轮转移的主体。

以富士康为例,富士康郑州科技园从2010年9月16日奠基到投产,仅仅用了6个月。这家位于郑州航空港区的企业主要生产计算机、通信、手机、消费性电子等零组件、机构件及系统软件等,厂房建设面积约140万平方米,到2011年年底入住员工已达10多万人。富士康项目的全面开工,标志着郑州都市区建设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实际上,郑州就是要以都市区建设为载体,充分发挥板块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它是以中心城区、郑州新区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以一体化的规划为指导,以组团发展、产城融合、复合型、生态型为发展路径,吸引带动其他区域快速发展,促进功能区间相互联系与协作,构筑功能布局合理、空间利用高效、产业特色突出、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对周边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大都市,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和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

一直参与郑州都市区建设材料起草的郑州市委政研室韩枫桦处长介绍说,郑州都市区首先是一个经济区划概念。过去,郑州的发展是以现在的中心城区作为城市来发展,周边的县、市作为郊区或卫星城来规划建设,而将来郑州都市区的建设思路就是要把周边的县、市乃至乡、镇也看作中心城区的一部分,作为城市组团来规划建设。与传统意义上郑州市的概念相比,郑州都市区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拓展,是一种更有利于激活要素、盘活存量、放大功能、实现整体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

通俗地说,郑州都市区就是以中心城市为辐射带动,或者说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心城区和相关联的周边区域统筹发展、联动发展。“两核六城十组团”将成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总体布局。

两核,指的是郑州中心城区和郑州新区两个核心增长极。六城是指:航空城,重点打造成亚洲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新郑新城,重点打造成寻根问祖的文化名城;中牟新城,重点打造成中部一流的现代服务业新城;巩义新城,重点打造成都市区宜居工业城;新密(曲梁)新城,重点打造成宜居服装城;登封新城,重点打造成禅武之城、影视者之城。十组团,分别是宜居教育城、宜居健康城、宜居职教城、新商城、中原宜居商贸城、金水科教新城、惠济高端服务业新城、二七生态文化新城、先进制造业新城和高新城。

建设郑州都市区,郑州拥有区域地位突出、交通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综合经济实力较强、人力资源雄厚等独特优势。

朝着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的宏伟目标,郑州都市区建设大幕已恢弘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