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科学发展走新路又好又快奔小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科学发展走新路又好又快奔小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为我们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结合徐州实际,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做到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生态发展、和谐发展。推动徐州在苏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坚持解放思想。走率先发展之路。中央要求江苏在全国做到“两个率先”。徐州则应在苏北和淮海经济区率先发展。2003年以来,我们从解放思想入手,先后开展了“跳出徐州看徐州、发展环境看徐州、人文精神看徐州”、“又好又快奔小康,建设和谐新徐州”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一年一个主题,持续深入地激发思想活力,鼓舞人们斗志,形成推动率先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2004年,徐州在苏北第一个走到全国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财政收入超百亿元的“双超”城市行列;2005年,徐州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在苏北和淮海经济区率先突破1000亿元;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和均量第一次分别超过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今年全市经济总量将突破16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可望在2004年基础上翻一番。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继续推进思想解放。大力破除陈旧落后的观念、传统思维的桎梏,不断开拓引领发展的精神境界和胸襟视野,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解放、理念创新过程中,观念不断更新、思想不断升华,立于发展的潮头,走在发展的前列。形成新一轮率先发展的内生动力,努力使我市保持在苏北领先、在淮海经济区领先,到2011年在苏北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坚持改革开放,走创新发展之路。十七大报告强调,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完全符合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过去几年,我们勇于改革、大胆创新,通过改制使国企重振雄风,通过“干部会招商、群众会创业”激活壮大民营经济。通过连续四年“万人评议机关”改善优化投资环境,通过创业园区建设引领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徐州作为老工业基地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民营经济以前所未有的增长势头成为全市经济半壁江山,对外开放以前所未有的环境魅力引人注目。徐州被国内外有关机构评为“大陆极力推荐投资城市”、“最佳商业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全面落实十七大精神.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重点推进行政管理高效化、公共事务社会化、经济运行市场化、商务环境国际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尽快形成具有徐州特色、竞争优势明显、创新能力较强的产业体系。我们要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方略,以扩大开放为第一动力,一手抓好传统产业改造,一手抓好新兴产业发展,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大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着力打造千亿元产业、百亿元企业和百亿元园区,努力把徐州建成国际知名、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和特种车辆城,全国重要的特色食品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新型家具板材产业基地,亚洲最大的光伏产业生产基地。同时,积极实施服务业“倍增”计划,扩大服务外包领域。打造淮海经济区现代服务业之都,努力形成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新型工业化格局。

坚持城乡互动,走统筹发展之路。针对我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实际,我们着力做好统筹城乡发展的大文章,努力加快城市化进程。五年来,全市城市新增建成区面积76.5平方公里。旧城改造年年迈出新步伐.14平方公里的新城区起步区拉开框架,城市化率提高了10.6个百分点,是城市建设投入最多、城市化进程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县区强则徐州强的观念.引导县区在全国全省范围内找准自己的目标定位.努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支柱产业,探索具有比较优势的发展之路,形成你追我赶、竟相发展的生动局面。经过近五年的努力,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县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超过全市平均水平,高效农业规模化走在全省前列,新农村建设亮点频出.苏北县域经济前五强徐州有其三。统筹城乡发展,既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又要全面激活县域发展的内生活力,真正做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联动、协调发展。今后,我们将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坚持一手抓做大做强做优做美中心城市,强化老城区宜居功能,加快推进新城区建设,尽快形成大中小城市和中心镇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力争“十一五”末全市城市化率达到55%,进一步强化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一手抓县域经济加快崛起,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新农村建设发展水平,大力培育开发园区、镇域特色经济两大增长极,形成全市新一轮区域协调发展的板块优势。

坚持环保优先。走生态发展之路。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面临的重大任务。徐州是江苏唯一的煤炭生产基地、重工业基地,环境整治和保护的任务特别繁重。近三年来,我们坚决贯彻环保优先的方针,大力实施蓝天、碧水、洁净工程,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初步走出了一条以环保优化发展的新路,实现了经济持续发展、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10.37%,单位GDP用水量下降13.4%。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和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由2003年的109天上升到2006年的311天,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进入全国前10位,国家生态示范区和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市域面积的63%,全市绿化覆盖率迭36.86%,森林覆盖率达25%,居全省第一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苏北第一个国家园林城市,去年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已通过省级调研.进入全力冲刺阶段。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落实最严格的环保措施,努力以结构调整促进环境优化,以集约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生态文明理念强化社会生态意识.确保万元GDP能耗“十一五”期未降低22%,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把徐州建设成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景更秀的美好家园。

坚持改善民生,走和谐发展之路。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得好不好,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近几年来,我们从徐州实际出发.积极构建义务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社会救助体系、法律援助体系和民意诉求体系,大力开展“温情徐州”建设活动,促进了社会治安持续稳定、来信来访持续下降.特别是妥善处理微山湖地区边界纠纷的做法,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有话好好说,有事依法办”的良好氛围。实践证明.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致力于改善民生,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就会逐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就会不断提高,党和政府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拥护和支持。在贯彻十七大精神中。我们将把民生问题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在“学有所教”上,突出抓好基础教育,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推进城乡、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群众满意的教育;在“劳有所得”上,坚持创业与就业双驱动,积极扩大就业,推进全民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确保2011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00美元和1000美元;在“病有所医”上,扩大“爱心医院”覆盖面,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确保两年内实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100%的目标,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在“老有所养”上,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社会养老机制,健全城乡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基本实现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在“住有所居”上,继续实施安居工程,每年建设一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逐步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通过科学发展的创新实践,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