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聋校《沟通与交往》课程教学模式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交往对于人的社会化进程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聋生由于听觉和自然得语言能力的丧失,使得在沟通与交往方面出现很多的困难,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社会交往与生存发展,而且对他们的人格、心理、情绪、行为甚至智力的发展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聋校《沟通与交往》课程就是为此而新增设的。本课题组针对《沟通与交往》课程的授课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沟通 交往 课程实施 教学模式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首次将“沟通与交往”作为必修课程列入了聋校的课程计划,可以说,增设这门课程,是本次聋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一个亮点,是重新构建具有特殊教育特点的课程结构、满足聋学生发展需要的重要课程。[1]但根据谈秀菁、陈蓓琴的《聋校沟通与交往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各学校对“沟通与交往”课程的认识还不完全统一,课程实施的相关措施还不够完善。因而出现了不开设本课程,或虽然已经开设,但课程设置混乱,课时长短不一,课程管理制度不规范,教师未接受相关培训等一系列的问题。[2]那么,在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出台《沟通与交往》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或“课程实施指南”的情况下,该课程究竟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具体地进行实施?怎样评价课程实施的效果?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本课题组就聋校《沟通与交往》课程的授课模式及学习方式做了一定的尝试,以能够进一步规范该课程的实施,使“沟通与交往”课程成为一门常态的课程,并真正发挥它的实效性。
1 课程的设置
自2007年9月起,我校即在各年级开设《沟通与交往》课程。由于《沟通与交往》课程目前既没有成熟的教材和教学指导纲要,也没有专门的任课教师,因此是与其它课程、教学活动、实践活动糅合在一起开设的。课程没有单独的评价结果,但在各合并课程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设置了一定比例的考核项目。
2 课程的实施
2.1 编写《沟通与交往》校本课程和教学大纲,作为指导《沟通与交往》教学行为和规范教学内容的教学文件在全校统一执行。
2.2 教学培训。定期开展课程意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研讨与学习活动,在思想认识上达成了共识。
2.3 教学评价。结合学校教学管理特点,为每个教师分配教学任务,并将教学评价纳入到教师的考评体系中。
2.4 教学研讨。要求每位交往课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一节交往公开课,在说、议、上、评的教学活动中,形成沟通交往课的教学模式。
3 教学模式
3.1 传统课堂教学的整合模式。沟通与交往课程是一门全新的综合性课程,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内容与形式为媒介来实现教学目的。因此,可以与聋校语言训练课、思想品德课及语文课程内容进行交叉教学,有效的融合。例如组织课堂教学讨论会,语文课中的对话、购物、乘车等片段表演,数学课中的折扣教学……我们将这些教学内容设计成交往课模式,一边学习语言、数学知识,一边掌握交往沟通技巧,做到了有机地融合,自然地渗透。
3.2 情境模拟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模式。新课程要求,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培养聋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3]沟通交往课必须坚持生活化、实践性的原则。[4]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的生活化。为便于学生集中训练,我们在校园内设置生活场景,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模拟训练。当学生掌握了必要的沟通交往技巧后,再组织引导聋生到社会生活的现实场景中实践,运用课堂学习的交往方法与技能,促进沟通与交往能力的提升。我们坚持每月一次交往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师带领下,进入社区、街道、商店、医院等社会生活场所,在教师帮助指导下进行交往沟通,给每一位聋生创造沟通与交往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提高沟通与交往能力。在实践中及时发现聋生在沟通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去强化训练。
3.3 家校配合互动模式。家庭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聋生沟通交往能力的发展。要想让聋生在学校形成的沟通交往能力得到巩固与发展,必须坚持家校结合的原则。对此,我们在家长培训班上对家长进行培训,使家长认识到聋生沟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让家长掌握基本的家庭成员间沟通交往的训练方法,帮助他们创设有利于聋生的家庭沟通交往环境。每学期我们都会根据聋生沟通交往能力的个别差异,布置家庭沟通交往训练作业(比如:做客、待客、购物……)。通过这种形式,增强聋生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提高沟通与交往能力。
3.4 个别辅导训练模式。由于听力损失程度不同和诸多因素的影响,聋生沟通与交往的个体差异十分明显。根据个别化教学要求,我们对每个聋生制定了沟通交往能力IEP计划,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安排适合的内容,实现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的差异性。
4 小结
《沟通与交往》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其教学内容与实施方式都还处在摸索探究阶段。我校根据《沟通与交往》课程的特点和学校教学管理、运行的实际,制定《沟通与交往》课程实施方案,创设了符合我校教学特点的课程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期望能够为《沟通与交往》课程的组织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一般课题《聋校〈沟通与交往〉课程实施方式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1]GHB514)成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文件.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2007(2):2
2 谈秀菁等.聋校沟通与交往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10(7):31
3 张旭远.新课程理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4 梁好.聋校沟通与交往课程的思考与实践.厦门:现代特教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