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筋脉通胶囊治疗消渴脱疽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筋脉通胶囊治疗消渴脱疽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筋脉胶囊;消渴脱疽;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6.36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1518-01

随着消渴病(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消渴脱疽(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在美国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的患者占非创伤性截肢的50%,中国为46%。因而我们应提高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及早期治疗,加强对高危人群的教育,西医药主要是神经营养、抗凝和改善微循环并用,用药种类多,副作用大,患者的顺应性差,经济负担重。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中药在此方面疗效好、副作用小、顺应性佳、价格低,易于推广使用。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2009年5月-2011年1月在京东中美医院门诊和病房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100例做为研究对象,其中门诊30例,住院70例,所有病例分随机对照组,中医结合组。其中治疗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26-75岁,平均57岁,病程1-25年,平均8.2年,伴糖尿病足25天-1.5年,平均2月;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28-74岁,平均55.2岁,病程10个月-22年,平均7.9年,糖尿病足病程21-1.6年,平均2.1月,两组病例均伴有不同种类及程度的并发症和合并症(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眼病、肾病、脑梗塞)76例,两组资料统计P>0.05,无显著差异。

1.2 诊断标准

1.2.1 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1.2.2 糖尿病足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足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中国糖尿杂志1996.4(2):126)。

1.2.3 消渴脱疽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痰瘀阻络症(足发凉、皮温低,皮肤苍白或紫色,冷痛,沉而无力,间歇性坡行或剧痛,夜间更甚,严重者足趾干黑,逐渐扩大,腰酸,畏寒肢冷,肌瘦无力,舌淡,苔白腻,脉沉迟无力或细涩,趺阳脉减弱或消失)。

1.3 病例选择

1.3.1 病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wagner分级0-3级的。

1.3.2 糖尿病足4级、5级患者不作为纳入标准。2 治疗方法及观察项目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弥可保片500ug,每日三次口服,西洛他唑片50mg日二次口服。治疗组:筋脉通胶囊基本方:制附片、鹿角胶、桂枝、地黄、山茱萸、山药、黄精、枸杞子、三七粉、水蛭粉、干姜、木瓜、黄芪、全虫、按照固定比例制成0.3g的胶囊,每次5粒,日三次。一个月一个疗程,两组均采取常规局部换药,蚕食法清创处理并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加强足部护理,

2.2 观察项目 临床症状、体征,血糖、血脂、踝肱指数和安全指标肝功、肾功、血液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3 统计学处理 两组率的检验用χ2检验,均值对比用t检验。3 结 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坏疽创面完全愈合,形成痂皮或瘢痕,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好转:坏疽创面基本愈合,创面显著缩小达70%,分泌物明显减少,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无效:坏疽创面无明显缩小或创面缩小小于30%,分泌物无明显减少,自觉症状无变化或略有减轻。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总疗效分析

分组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0 13(43.33%) 14(46.67%) 3(10%) 90%

对照组 30 6(20%) 15(50%) 9(30%) 70%

各项症状疗效分析

项目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组内 组间

- + ++ +++ - + ++ +++ u p u p

肢体麻

木或冷痛 治疗组 0 16 10 4 16 11 3 0 3.021 ﹤0.01

对照组 0 14 13 3 7 11 8 3 2.451 ﹤0.05

0.981﹥0.05

肌肉萎

缩或无力 治疗组 4 11 11 4 6 13 8 3 2.132 ﹤0.05

对照组 3 10 13 4 4 19 4 3 1.572 ﹥0.05

2.098﹤0.05

感觉异常 治疗组 0 13 14 3 20 6 4 0 2.973 ﹤0.01

对照组 0 13 15 2 12 8 9 1 2.413 ﹤0.05

1.473﹥0.05

倦怠乏力 治疗组 1 13 13 3 19 7 3 1 4.671 ﹤0.01

对照组 2 14 11 3 11 12 5 2 0.827 ﹥0.05

2.312﹤0.05

畏寒 治疗组 4 10 9 7 21 6 2 1 3.476 ﹤0.01

对照组 3 11 10 6 13 9 5 3 1.721 ﹥ 0.05

2.084﹤0.05

3.2.2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踝肱指数比较见表2,治疗组餐后2h血糖、甘油三脂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踝肱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踝肱指数比较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

mmol/L 餐后2h血糖

mmol/L 甘油三脂

mmol/L 血压

指数

治疗组 前 60 12.83±2.4 16.13±2.25 * 3.57±1.23 * * 0.51±0.24 * * *

后 6.32±2.10 7.12±2.10 1.74±0.41 0.80±0.23

对照组 前 60 12.71±2.4 16.15±2.31 3.46±1.21 0.49±0.21

后 6.56±2.13 8.14±2.24 2.01±0.36 0.56±0.23

注:与对照组比较:*P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周围神经病变,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足部护理不善等有关,但病理基础是长期高血糖和血脂代谢紊乱引起的神经、血管营养障碍而发生的。因此控制血糖,降低血脂、调节神经功能,改善微循环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关键。从两组治疗结果比较,治疗组有效率,餐后2h血糖,甘油三脂,血压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能从根本遏制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久病消渴,耗伤气阴,而导致气阴两虚。气不化湿,阴不养筋,阴损及阳,阳气不能输布温熙四末;气血不畅、血脉瘀阻,而致经络不利、肌肤筋骨失养;故出现肢体乏力、肢端怕冷、麻木甚则疼痛等症,中医从温补脾肾,化痰通络为主治疗糖尿病足取得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