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绿丰20的特征特性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绿丰20的特征特性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总结了绿丰20特征特性,并从适时早播与培育稀播壮秧、合理密植、大田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足时收获等方面总结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以期指导该品种的科学栽培,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关键词 水稻;绿丰20;特征特性;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045-01

1 特征特性

绿丰20在潜山县作一季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8~140 d。株型适中,长势旺盛;茎秆粗壮如芦苇,穗大粒多似高粱,极其耐肥抗倒;抗高温能力强,抗低温能力一般;抗纹枯病、稻瘟病,中抗稻曲病。一般株高120 cm,有效穗数238万穗/hm2,每穗总粒数245.3粒,结实率87.5%,千粒重27.3 g。一般单产11.25 t/hm2左右,高产可达12.00 t/hm2以上。整精米率67.4%,长宽比3∶1,垩白米率22%,垩白度4.25%,胶稠度50 mm,直链淀粉含量22.3%,达国家优质稻谷3级。

2 栽培技术

2.1 适时早播,培育稀播壮秧

潜山县种植绿丰20可于4月15日至5月5日播种,播种过早或过迟皆不利于该品种形成高产。尤其是播种过迟,该品种抽穗扬花期易遭遇台风而导致稻曲病的大发生。秧田播种量75~90 kg/hm2,秧田施用N、P、K≥45%的通用复合肥225 kg/hm2作基肥,待2叶1心时施用多效唑和二氯·苄除草剂后,追施N、P、K≥45%的通用复合肥225 kg/hm2以促分蘖。

在秧苗三叶期防治1次稻瘟病和稻蓟马,在四至五叶期防治1次1代二化螟。移栽前再施用1次送嫁药,防治二化螟、稻蓟马和稻瘟病。

2.2 合理密植

秧龄30~35 d,带蘖≥3个即可移栽。原则上要求栽插密度为16.7 cm×23.3 cm(中下等肥力田块)、16.7 cm×26.7 cm(中上等肥力田块)。但生产实际中,请工栽插多为株行等距,所以其密度亦可为22.7 cm×22.7 cm(中下等肥力田块)、24.7 cm×24.7 cm(中上等肥力田块)。若栽插密度过小,则易诱发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而降低稻米品质;密度过大则不利于形成高产。

2.3 大田肥水管理

2.3.1 肥料施用。基施N、P、K≥48%的高效控缓释复合肥450 kg/hm2、尿素112.5 kg/hm2,在水稻拔节期不能供水的田块则应基施上述复合肥600 kg/hm2。该基肥务必深施,谨防其在水面漂移。移栽返青后结合除草剂的施用追施尿素112.5 kg/hm2,亦可追施尿素75 kg/hm2、金稻龙药肥150 kg/hm2促分蘖。在拔节期宜追施氯化钾150 kg/hm2、N、P、K≥45%的通用复合肥150 kg/hm2以形成大穗、齐穗,并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在灌浆期可喷施黄金甲或磷酸二氢钾等含钾类叶面肥2~3次,以提高粒重和蛋白质含量[1-3]。

2.3.2 水浆管理。前期应皮水插秧、浅水分蘖,当每穴总蘖数达15个时开始烤田以减少无效分糵,有利于形成大穗。至拔节期复水以便追施穗肥。孕穗至扬花期田间应保持深水层以降低穗层温度,提高结实率。灌浆期宜间歇灌溉,干湿交替,至水稻收割前7~10 d方可断水,以保证其充分灌浆,提高产量及品质。

2.4 病虫害综合防治

2.4.1 病害防治。为防止稻曲病和稻瘟病的发生,首先应控制氮肥的用量,该品种尿素的总用量以≤225 kg/hm2为宜。且只能在水稻前期作基肥和追肥,在水稻生产的中后期避免施用。水浆管理方面在水稻生产的前期和后期应间歇灌溉,切忌长期灌水[4-5]。当苗足时应排水重烤,以控制田间湿度和郁闭度,保持其通风透光。其次应适当早播,使抽穗扬花期处在7月底至8月初这段高温干旱时节,避免抽穗扬花期处于8月初以后台风频繁的多雨时节。

在化学防治上首先应在分蘖末期进行虫害防治,第1次施用12.5%氟环唑悬浮剂450 g/hm2防治纹枯病等水稻前期病害,在水稻抽穗前10 d左右第2次施用12.5%氟环唑和75%三环唑粉剂600 g/hm2防治稻曲病和纹枯病,齐穗期再施用1次12.5%氟环唑悬浮剂450 g/hm2和75%三环唑粉剂600 g/hm2以彻底控制水稻后期病害。

2.4.2 虫害防治。由于该品种播种较早,所以在秧田应重点防治1代二化螟,要求在秧田四叶期第1次施用氯虫苯甲酰胺类药剂进行预防,在移栽前再施用1次送嫁药以减轻大田防治的压力。由于该品种早栽早发,长势茂盛且茎秆粗壮,所以在大田易遭二化螟侵害。为此,在栽后的15~20 d仍应重防1次二化螟,以降低下一代二化螟的发生基数。7月上旬应结合纹枯病的防治重点抓好2代二化螟及四(2)代稻纵卷叶螟、大化螟的防治。

对于稻飞虱的防治,可在水稻拔节期结合其他病虫害的防治施用吡蚜酮—烯啶虫胺90 g/hm2进行预防,在水稻齐穗期至2~3成黄时再施用1次吡蚜酮—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180 g/hm2,或福重安乳油750 mL/hm2,即可完全控制水稻后期稻飞虱的危害。

2.5 足时收获

由于该品种茎秆粗壮,特抗倒伏且在黄熟期不易脱落,所以该品种可于10成黄时进行收割。这样既能保证所有大穗的充分灌浆而增加产量,同时也减少了稻谷收割后的晾晒工作。若收割过早因灌浆不足而不利于形成高产,且降低稻谷的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口感较差;若收割过晚则籽粒脱落,养分倒流而降低产量。此外,晚收易使稻壳变厚,米质发暗无光而影响其商品性[6]。

3 参考文献

[1] 阴小刚,余增钢,吴晓芳,等.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4):52-53.

[2] 王淑云,康志明,徐进泉,等.水稻平衡施肥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6):61.

[3] 翁矑遥,卫昌其,吴卫芳,等.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在水稻上应用试验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8(3):57-58.

[4] 徐军,段祥茂,刘强,等.徐稻3号水稻超高产栽培试验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8(3):29-31.

[5] 王雪生,洪全国,刘新红.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新两优6380[J].农家致富,2007(23):26-27.

[6] 袁秀英,徐春松.高效高产机插水稻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