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挺直腰杆儿去生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挺直腰杆儿去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好人”活得很压抑

很多人在退休之后会感觉一身轻松,因为终于可以歇歇了。可杨阿姨正好相反,她说退休五年了,没想到还是累得够呛啊。原来刚退休的时候,儿子便跑来找她商量,是否能帮他们管一顿孩子的午饭。当时她考虑到儿子和儿媳都有工作,两个人挣钱不容易,挺辛苦的,现在自己退休了,身子骨还硬朗,应该帮帮他们,就一口答应了。但没过多久,两个女儿也跑来提了同样的要求。杨阿姨想手心手背都是肉,对儿女们应该做到一碗水端平,这样才能家和万事兴。再说一个孩子也是做,三个孩子也是做。就这样,她把三个孙儿的午饭全都包揽了下来。

然而,接下来并不像杨阿姨想得那么简单。渐渐地,儿子儿媳、女儿女婿来吃饭的次数也多了起来,常常是一个电话,就过来吃饭了,还不仅限于午饭,总之每天家里都像过节似的热闹。而且,遇到哪个出差或工作忙什么的,他们还会把孩子全托给杨阿姨一段时间,吃住都在她那里。可以说退休这几年,杨阿姨完全没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她每天从早到晚都在为儿孙们忙碌,整天忙得腰酸背痛。要说杨阿姨的心里没什么抱怨那是假的,有时候她看到家里乱糟糟的,心里会很烦。她很想过上几天清静的日子,也很想和其他老人一样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比如上老年大学、出去旅游什么的。曾几次想跟儿女们说说自己的想法,但总是话在心头说不出口,就怕说了儿女们不高兴或让儿女们为难啊。只有在背地里偷偷地叹息:“熬着吧,再熬个几年,孙儿们都去上大学了,到时候自然清闲了。”

说起来杨阿姨这大半辈子,不仅对家人如此,而且以前在单位里,她也是事事处处为别人着想,从不拒绝别人的要求。工作几十年,她从未和谁红过脸、绊过嘴,待人总是和和气气,遇到事情宁可委屈自己。上上下下没有不说她好的,人称“老好人”。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杨阿姨的内心并不是真正接受了别人的要求,而只是因为不想得罪人或以求事情的圆满,才委曲求全的。所以,久而久之,杨阿姨的心里感觉很压抑。说实话,有时候杨阿姨自己也很困惑,到底这“老好人”值不值得当?

不可忽视真实的意愿

从上面这个故事中,主人公杨阿姨是一个家里家外活得不舒心的好人,其为人处世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一些代表性。在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老一辈人吃苦耐劳,一心为家人着想,为孩子无私奉献的一种精神,或者说是一种习惯性做法,这种做法带有某个时代明显的烙印,曾经为那个时代所推崇。

此文不想褒贬老一辈的价值观及某种行为方式,只是想从心理学角度谈谈人为什么会忽视自己的需要,做出只利于其他人的选择,这样选择的利弊得失是什么;至于谁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完全是自己的事情,谁也不必干涉或左右其他人的选择。所谓人各有志,在生活风格、生活方式上更是这样如此。

在杨阿姨身上,我感受到了她的善良和宽容――处处、事事为别人着想,从不拒绝别人的要求,从未和谁红过脸,从未和别人闹过别扭……在这些“从未”的后面,也就是在这些表面和气的后面,不知杨阿姨自己忍受了多少委曲。在杨阿姨的一生中,她的确给了别人很多便利,让别人获得了很多快乐,但她自己却没有从助人的过程中得到应有的愉悦感、价值感,被他人所尊重,反倒是在不少情况下出于勉强、讨好甚至是无奈。我相信杨阿姨心中曾经有过一些不满和愤怒,也多少有过表达自己真实愿望的冲动,但不幸的是,这些想法或情绪只是在她心中涌动过一阵子,就被自己习惯性地压抑下去了。压抑的情绪不会自然消失,它们会转换成其他的力量伤害我们的心身健康。不少心身疾病及行为问题的发生,其罪魁祸首都是一个人长久地处于情绪压抑状态下。

心理分析

心里想的不能适度表达出来,一切围绕着别人的想法去做,忽略自己的要求,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委曲求全。

在我们的周围确实有这样一些人(不一定是老一辈人),他们凡事过于忍让,生活得委屈而压抑;平时他们时常被周围的人忽视,当有一些大家都不情愿做的事情时,又很容易被人们想起。他们是一群表面上好相处的人,但又是一些明显缺乏个性特点的人,他们在人群中永远扮演“跟随者”、“服务者”等等陪伴类的角色,容易被他人使用,但又容易被人们所遗忘。这正是造成杨阿姨们心里困惑,同时又感觉压抑的原因。

人为什么会在别人和自己的需要面前,选择忽视自己,“淹没”了自己真实意愿的做法呢?①通过为别人做事,来体现自己的价值感(被别人需要,说明我是重要的)。②别人已经张口求助,不能做到婉言谢绝,更不好意思回绝,只好违心答应。③不得以做一些事情,表示不偏不倚,是为了维护某种关系状态的平衡,例如杨阿姨为几个儿女照顾后代;④不自觉地采取讨好其他人的做法,以此与周围的人建立关系,保持关系。⑤出于感恩回报,不情愿地答应别人过分的要求,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如此处世呢?①低自尊的人,这类人对自己的评价比较低,总有一种自己不重要,一切不如人的感觉,与人交往中比较懦弱。每当面临选择时,他们就会把别人的需要误当作自己的需要,或者说替代了自己的需要。②难以表达不满的人。不满、愤怒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我们认为“发火”是无礼,愤怒是没有修养的话,就不会在自己的利益被忽视时,理所当然地为自己争辩。③担心“与人不同”的人。有的人害怕因为“与众不同”而被攻击、被抛弃,他们不敢流露自己真实的想法,而是用表面上的迎合、顺从来保持和别人的“一致性”。④不允许自己“有私心”的人。真正的私心应该是心口一致的,为他人做事的快乐源自内心。而一些通常表面上的不为自己考虑的人,其实不是发自内心的情愿,而是压抑着自己,没有说出口来而已。⑤人际关系界限不清的人。怎样看待和处理人际关系,贯穿在我们的一生中。有的人人际界限模糊。时常将自我和别人的关系混淆,遇事自然也就不能分清楚出哪个是自己的需要,哪个是别人的需要了。

怎样改变?改变的过程因人而异,如果这些问题影响生活,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帮助。但对于一些渴望通过自我调整有所改变的人来说,还是有一些基本原则可以借鉴的。比如说:找出为何不能维护自己需要的原因(比如低自尊、不敢争辩),找出自己通常的反应模式(比如胆怯、懦弱、顺从),再找出适合自己的改变办法(寻求亲人理解,尝试着表达自己的想法)。总之,一个人首先要先明白自己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才谈得上明白自己与其他人的关系在哪方面发生了问题。

心理处方

1.在放松自己的前提下,静下心来体察一下自己的情绪状态。

2.和自己的情绪做朋友,承认自己有时会不愉快,承认自己对一些事情有所不满,给自己一个表达的机会,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有表达的权利。

3.在克制情绪的背后,您过去已经牺牲了很多自己的利益,我们不要求谁感恩戴德,但需要被他人承认和尊重。

4.行动比言语更重要,用行动表示我是爱自己的,是在乎自己的,我值得被爱、被在乎。

5.试着把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写出来,或者告诉值得信赖和亲近的人,从对方那里得到肯定和支持,当别人的认可和您自己的感觉相同时,您会感觉到内心更有力量,不再是孤立无援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