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巴西”教学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巴西”教学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有“民族大熔炉的缩影”、“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热带雨林的危机”、“城市化问题”四个标题。第一、二部分内容实质上是讲殖民统治对巴西文化、经济、社会的影响;第三、四部分内容实质上是讲殖民地国家在摆脱殖民统治后,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握本节内容的脉络和结构,让学生了解巴西如何从一个深受殖民统治的贫困落后国家发展成为拉美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二、教学建议

新课引入

展示巴西木,让学生欣赏,说出它的名称,巴西木也叫红木,“巴西”国家名称就是由巴西木而得来的;或者简要介绍世界上最著名的“足球王国”;也可介绍粗犷、急促的桑巴舞,引出巴西。

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回顾世界面积居前六位和人口居前十位的国家,认识巴西的面积和人口在世界的位次。展示南北美洲政区图(拉丁美洲),让学生找到巴西大体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读课本图9.18,说出巴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找出巴西的临海和陆上主要邻国。通过教材第92页的“活动1”,加深对巴西地理位置的认识。

读图9.19,阅读材料“印第安人和玛雅文明”,使学生知道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古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玛雅文明。

分析图9.20所描述的卞卡一家人的血统情况并思考:卞卡的祖父是非洲黑人,祖母是欧洲白人,他们怎么会生活在拉丁美洲?接着继续阅读课本图9.21“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总结出A、B、C三张图中分别展示了哪一项文体活动?图中展示的每一项活动的发源地在哪儿(A图的桑巴舞源于葡萄牙的民歌和游戏,B图的狂欢节是欧洲天主教的节日,C图的足球发源于英国)?提出问题:为什么其它大洲的人种和文化会出现在巴西?

让学生对比古今巴西的人种和社会文化差异,进一步思考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先请学生讨论、回答问题,然后教师讲解。15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需要大量生产资料和巨额的财富及货币资本。因此西方殖民者纷纷进行海外扩张。随着美洲新大陆的发现、种植园的创建、金银矿的开发,殖民主义国家把美洲作为巨额财富的来源地和矿产基地。为了让大量的劳动力来到种植园和矿山中劳动,西方殖民者把目光转移到了贫瘠而落后的非洲。最早掠卖黑奴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随着殖民者(白人)和奴隶(黑人)的到来,欧洲与非洲的文化也流传到拉丁美洲。

让学生总结造成民族大熔炉的原因:现代巴西(拉丁美洲的缩影)的人种、文化是受殖民统治影响的结果。

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首先对比巴西经济的过去和现在,会发现巴西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从巴西摆脱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的国家开始的。因此,是否受到殖民统治成为巴西经济能否迅速崛起的分水岭,可以分两个阶段来研究巴西经济。第一阶段:16世纪初(葡萄牙殖民者发现巴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这一时期巴西经济十分落后。第二阶段: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今,在这段时间里,巴西已经发展成为拉丁美洲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让学生阅读课本材料,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巴西的主要经济部门(殖民初期出口木材,16世纪种植甘蔗,17世纪出口矿石,19世纪种植出口咖啡),确认巴西经济是单一经济。教师介绍单一经济的实质和殖民者对殖民地的剥削掠夺过程(巴西长期以来是一个殖民地国家,当时巴西的经济以生产和出口一两种矿产或农产品为主,即单一经济结构。单一经济会导致廉价出口原材料、高价进口成品的恶性循环,这样使得殖民地国家的资源和资金都被殖民统治者掠夺,巴西国内日益贫困,经济十分落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西摆脱了资本主义殖民者的统治建立了独立的国家,开始改变单一的经济形式,发展多种经济结构,加快工业化步伐,经济取得飞速发展。

通过对比说明帝国主义列强的丑恶面目和本性,深刻反映出广大发展中国家只有摆脱殖民统治,建立、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才能真正富裕、强大,进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认识到资本主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本质,加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念。

让学生读图9.22“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巴西的主要矿产有哪些?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的是什么矿产?巴西的能源矿产(煤、石油)不多,是如何解决的?你还有哪些建议?从中能够得到什么启示?

・巴西的主要工业部门有哪些?重要的工业中心有哪些?分布在何处?

・巴西的主要农产品有哪些?哪些热带经济作物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哪些是重要的出口产品?主要的农产区集中分布在哪一地带?

讨论归纳:指导学生读图读文,并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归纳大家的讨论结果,随时进行补充点拨。

・巴西的主要矿产有铁、金、锰、煤、石油等;巴西的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巴西的煤、石油等能源矿产不足,解决的办法可以展示图1以便学生理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巴西的主要工业部门有汽车制造、纺织、钢铁、造船、石油、水泥等;其中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已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之列;重要的工业中心有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工业中心集中分布在邻近铁矿区和东南沿海地区。

・巴西的农产品丰富多样,主要有咖啡、甘蔗、剑麻、香蕉、大豆等,其中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咖啡豆、蔗糖、橘汁是重要的出口产品;巴西的主要农产区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带。

提出问题: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巴西的主要农产区和工业中心都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为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本图9.18“巴西的地形”和图9.28“巴西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综合分析巴西的自然条件、人口分布、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等因素对巴西农业和工业布局的影响。

在学生小组探讨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评价点拨,使学生明确巴西的工农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是因为这里气候温和湿润、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开发较早、经济发达。这样既探究总结了影响工农业分布的因素,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也给学生传递了一种地理学思想: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工农业的分布具有地域性,它是受到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综合影响的结果,使学生认识人类经济的发展状况与自然环境、经济条件、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社会等因素的密切关系。

热带雨林危机

首先列表1比较亚马孙河与世界其它大河,得出结论: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

观看录像:请学生看一段热带雨林录像,注意观察热带雨林的景观,倾听解说中有关热带雨林的作用及现状(没有条件的可以展示一些热带雨林的景观图片)。让学生对热带雨林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强调这关系到全球生态环境的热带雨林正在不断缩小,或者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在世界最大的亚马孙平原上,奔腾着世界最大的亚马孙河,在亚马孙河流域又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内,它不仅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且还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环境资源,但是,目前这一片森林正遭到人类的严重破坏。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9.25“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人类的作用(提供自然资源,有经济效益;保护改善环境,有环境效益),使学生认识到热带雨林(树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继而指出亚马孙流域的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因此这里生长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一望无际,宛如绿色的海洋。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而这片热带雨林就是这个总调度室的“心脏”,分析原因。

阅读分析:读图9.26“热带雨林地区原始的迁移农业”,分析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对热带雨林的影响。并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进一步总结出当今巴西国内有哪些破坏热带雨林的主要现象和原因,如外国掠夺、无序采矿、修路毁林、国家贫困、环保意识淡薄等。使学生明确巴西的亚马孙热带雨林由于开发不当和保护不利,正在遭到严重的破坏,热带雨林面积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讨论探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6页所设计的活动,结合亚马孙雨林遭到破坏的现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带来什么后果?巴西政府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谈谈你对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

通过组织学生对亚马孙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探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意识;又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发展经济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以破坏环境为代价。21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使学生初步树立人与环境、经济、社会相互统一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城市化问题

先让学生读图9.28“巴西的人口和城市分布”,找出巴西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以及巴西几个大城市的位置;明确巴西人口的分布特点(巴西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全国90%的人口居住在东部沿海地带,尤其是东南部,为巴西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这里的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是拥有1 000万以上的人口特大城市,而北部、西部、中部人口稀少)。最后请学生总结出影响巴西人口分布的因素(气候、经济、资源、交通)。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观察第90页图9.18“巴西的地形”,小组探讨巴西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的状态与巴西自然条件的密切关系。巴西绝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是世界上占有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境内1/3为亚马孙平原,为世界上最大的平原,这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开发困难。巴西国土的2/3为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比较温和。

通过观察讨论,使学生综合归纳出影响巴西人口分布不均的因素:东部沿海,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原因是这里海上交通便利,气候温和湿润,资源丰富;加之欧洲殖民者利用便利的海上交通,从非洲劫掠黑人首先到达这里种植甘蔗、咖啡、开矿、杂居通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迅速增长。而人口稀少的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不仅交通不便,而且为山地高原和热带密林,自然条件很差,只有印第安人散布其间,人口少,甚至无人。

让学生读图9.29“圣保罗城市发展三部曲”,分析圣保罗在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的人口数量及其聚集原因都有何不同。第一阶段是建市阶段,圣保罗适宜的气候使2万印第安人定居于此;第二阶段是咖啡繁荣阶段,主要因为咖啡的生产与销售需要便捷的交通,也需要大量劳动力与商人,不同的人种汇集于此达24万之多;第三阶段是工业化阶段,主要因为圣保罗经济繁荣、城市发展扩大,吸引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最终达1 600万。分析三个阶段,确认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是哪一个阶段(工业化阶段)。

学生思考:快速城市化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何种状况(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

教师提问:巴西总人口的3/4居住在城市,由于城市的规模太大且过于集中而出现了哪些“城市病”?

请学生观察课本第97页图9.29,联系所生活的城市以及中国大城市的现状,讨论总结出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如资源紧张、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污染严重、犯罪增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