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丰县玉米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丰县玉米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二点委夜蛾是近几年丰县发生的新害虫,因种植结构调整和耕作制度的变化,逐年加重并暴发成灾。丰县首次发现在2011年,当年在夏玉米产区暴发,给夏玉米造成严重损失。自2011年以来,丰县充分利用虫情测报灯、性诱剂对二点夜蛾的成虫发生期进行诱测观察,通过对诱测成虫的历史数据和田间幼虫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初步摸清了丰县地区二点委夜蛾发生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江苏丰县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113-03

江苏省丰县自2011年发现玉米新害虫二点委夜蛾以来,该县植保站在凤城、华山、梁寨、范楼等镇部署了监测网点,并在华山和凤城2个镇安装并起用了2个佳多虫情测报灯,同时,在华山大程庄安装了二点委夜蛾性诱捕器。按照测报工作规范要求,每年虫情灯从4月1日开灯至9月底结束,诱捕器于4月中下旬麦收前置于田内,至 9月下旬玉米收获后结束。每日调查、分拣并记录当日诱测到的二点委夜蛾成虫数量,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每世代全代累积数量达到16%、50%、84%的日期分别为发生始盛期、高峰日、盛末期,得到发生时期数据,同时统计每代成虫始见日、末见日、蛾峰日、盛期、全代累计成虫数量、蛾峰次数、最高蛾峰及其蛾量等,分析二点委夜蛾在丰县的消长情况,推测出其年发生世代数、越冬及幼虫发生为害情况。

1 始见蛾期

按照《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规范》要求,华山镇和凤城镇虫情测报灯每年4月1日开灯收集的虫情数据见表1。可以看出,二点委夜蛾越冬代成虫始见期一般在4月上中旬,蛾峰日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不同年份和地点存在差异。

2 各代成虫发生动态

如图1、2所示,2012、2013年在同一地点(凤城镇)用虫情测报灯诱测二点委夜蛾成虫量,2012年4月中下旬有一定蛾量,数量最高值在4月23日,为18头/灯;2013年,在4月13日,最高值16头/灯,以后蛾量下降,5月上旬虽有成虫,但均低于10头/灯。据此分析,此高峰为越冬代成虫。进入6月,蛾量开始上升,2012年6月14日达到最高,为78头/灯;2013年,在6月17日达到最高,为69头/灯,以后蛾量下降,一直至6月底7月初蛾量均低于40头/灯,分析此高峰为一代成虫。进入7月上旬,蛾量再次上升,2012年最高值在7月28日,为177头/灯;2013年最高值在7月16日,为139头/灯,以后蛾量下降。分析认为,此高峰为二代成虫。进入8月中旬,蛾量略有上升,但虫量不大,最高时2012年为17头/灯,2013年仅为6头/灯,无明显高峰,一直至9月底均有成虫羽化。这可能是由于7月下旬至8月中旬的高温,影响了二点委夜蛾卵孵化,降低了孵化率,再加上二点夜蛾杂食性,有转移其他寄主为害的习性,生存环境差异性大,羽化时间不一致造成的。分析认为,此为三代成虫。如图3所示,2012―2013年二点委夜蛾性诱情况,也验证了各代成虫发生时期和高峰期,但高峰值不如灯诱明显,特别是蛾量少时,性诱往往监测不到成虫。

综上所述,从成虫诱测来看,二点委夜蛾有4次高峰,这4次蛾峰分别是越冬代和一、二、三代的蛾峰。4―5月出现的越冬代成虫数量相对较少,6月中下旬成虫数量剧增,为一代成虫;7月又有一个明显的高峰,为第二代成虫;8月中旬以后,羽化期拉长,蛾量再次上升,出现第3代成虫。各代成虫历期、发生期及最高峰等如表2所示。

3 各代幼虫为害动态

2012、2013年按照测报规范,从5月1日至6月20日调查半夏玉米田二点委夜蛾幼虫发生情况,6月20日以后调查田块换至丰县大面积种植的夏玉米田内。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如图4、5所示,在5月下旬有一幼虫发生高峰期。2012年高峰日为5月25日,高峰虫量1.5头/10 m2,2013年高峰日为5月22日,高峰虫量2.0头/10 m2。而2012、2013年越冬代成虫高峰日分别为4月23、13日,按发育进度推算,此正是越冬代产下卵孵化出的一代幼虫。从5月底至6月上中旬田间幼虫数很少查到。至6月下旬,夏玉米出苗后调查,田间幼虫量上升,2012年高峰日为7月11日,为70头/10 m2,2013年高峰日为7月12日,为23.7头/10 m2,而2012、2013年一代成虫最高蛾峰日为6月17日,据此推算,此正是一代成虫所产卵孵化出二代幼虫。7月中旬至9月底,田间幼虫极少查到,分析认为,前期查不到,说明幼虫已多化蛹羽化为成虫;7月底以后查不到幼虫,说明三代幼虫少,也佐证上述三代成虫发生量少,无明显发蛾高峰。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二点委夜蛾刚孵化的1~2龄幼虫较小,体色灰黄色,与土壤颜色相近,在实地调查时,前期1~2龄幼虫很难查到,与理论值相差很大,只有3龄以上明显为害时才易发现,调查量与实际发生量存在一定误差。如5月上旬调查半夏玉米一代幼虫量为0,而5月22日调查,虫株率严重田块达到4%以上,幼虫各龄期均在3龄以上,6龄居多,3~6龄比率分别为14.6%、12.5%、31.2%、41.7%。另外,因后期高温,三代卵孵化率低,玉米植株高大,根系粗硬,幼虫不易为害,二点委夜蛾有转移其他寄主为害习性,幼虫发生较为分散,虫口密度明显下降,三代幼虫发生量调查困难,单位面积内很难查到幼虫。以上与其他地区幼虫调查趋势一致。

4 结论与讨论

从二点委夜蛾成虫的观测数据情况分析,二点委夜蛾在丰县一年发生4代,越冬代成虫在4月出现。第一代成虫6月中下旬出现高峰期,其二代幼虫为害夏玉米幼苗。7月中下旬蛾量再次上升,为二代成虫,种群数量大,但玉米田间调查幼虫数量不大,为害作物不明显。第三代成虫数量较小,但峰期仍可以看出。田间系统调查表明主害代之后,幼虫为害不明显。这与其他地区研究结果相同[1]。

连续2年冬前(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和早春对二点委夜蛾越冬场所和发育进度调查,麦田、南瓜、丝瓜、豆角、未拔除玉米秸田、堆积的玉米秸秆叶鞘内、荒地、田头沟渠路边杂草丛等处均发现二点委夜蛾幼虫,而不耕翻且有麦秸杆、麦糠、玉米秸、杂草以及其他杂物覆盖的春地、荒地、菜田、玉米、大豆等多种作物田成了最适宜的越冬场所。10月底至11月上旬老熟幼虫开始结茧,3月下旬,茧内幼虫开始化蛹[2-3]。所以二点委夜蛾以第四代老熟幼虫结茧越冬。

从以上调查数据发现,二点委夜蛾发生量大,幼虫不一定危害重,如2013年华山镇虫情测报灯下一代成虫高峰日单灯诱蛾达到2 517头/灯、二代达到2 435头/灯,全代诱得成虫累计数分别为8 743、13 410头,但田间调查幼虫发生量较少,除了与天气干旱、少雨、温度高不利于卵孵化等因素外[4-5],还有一些未知原因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5 参考文献

[1] 姜京宇,李秀芹,刘莉,等.河北省玉米田二点委夜蛾发生危害初报[J].植物保护,2011,37(5):213-214.

[2] 郭芳,徐海涛,杨秀华,等.气象要素对玉米二点委夜蛾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的影响[J].农技服务,2011,28(9):1365-1366.

[3] 张小龙,张艳刚,李虎群,等.二点委夜蛾发生为害特点 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1(12):1-4.

[4] 光.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88.

[5] 马继芳,王新玉,李立涛,等.二点委夜蛾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J].中国植保导刊,2012(5):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