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心呵护留守儿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他们还在嗷嗷待哺时,父母为了生计就远走他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用辛勤的汗水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少之又少。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或者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到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之乐的时候,他们却被留在乡下,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他们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很多不良的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在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给这些可怜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遗憾,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障碍,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陷入本不属于这个年龄的沉思状态。
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了道德、法律的底限。他们大多性格柔弱不愿与人交流,存在自卑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不求上进。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心理;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留守儿童正处于受教育的阶段,心智不成熟的他们没有父母的呵护。也许,在他们心中,老师才是他们心灵停靠的港湾。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这些缺乏家庭关爱的留守儿童。作为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呢?我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要我们用满腔的热情去关心和爱护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真诚的关爱,他们自然会向老师敞开心扉接受我们的教育。
首先,以爱打动留守儿童。教育的职责是培养人才。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性格内向,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因此,教师必须亲近他们,用爱来打动他们。在处理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时,要不急、不火、不燥、不粗暴,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倾听他们心底的声音,让他们主动打开自己的心扉。
其次,要理解并信任留守儿童。每个孩子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所以我们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重养轻教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他们成绩也许不够理想,他们衣着也许不够整洁,但是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对他们心存偏见,而要给予指导和帮助。要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及性格特征,更要细心了解他们的性格差异,才能尊重、理解他们。也许,教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都会成为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
总之,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育教学及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去教育感化留守儿童,让他们得到积极肯定的反应,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而不是孤独无依。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我们愿意用心付出,用爱浇灌,定能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