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就业形势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做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就业形势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做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针对就业压力不断加剧的现状,以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切入点,提出基于提高“就业能力”培养人才的目标,从校企对接、因人施教、加强实践锻炼、企业参与教学、教师培养等多方面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和实施方法,满足大学生职业发展需求,为新形势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人才培养;应用型专业;就业能力

【分类号】:F0-4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买方市场”的特点已经凸显[1],综合能力水平的高低成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衡量标准,而目前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我国的普通高等院校以理论教学为主导,学生的应试能力强,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不足,责任感、适应职业需要的能力也有所欠缺,这些恰恰是用人单位十分看重的职业技能。既然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专业型人才的要求,那么如何充分调动高校的教学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方式、改善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应用型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造成毕业生就业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包括:

(1)学校与企业在用人要求上的交流和反馈很少,双方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没有过多的交集,专业教学培养目标与社会上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脱节。

(2)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不能完全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2]。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调整速度很快,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周期的2-4倍[3]。而高校为适应这种需要而灵活设置的选修课偏少。即便对专业培养计划进行适应性调整,由于专业课的授课一般都在大三开始,采用新培养计划的学生四年后才会面对企业,时间严重滞后,因此培养效果短期内不能得到体现。

(3)虽然现在高校教师的入职门槛提高,但集中表现在对教师学历层次和科研能力的要求上,实践能力往往被忽视。专业课教师的学历高、理论知识丰富,但是一般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教书,从学校进学校,做课题、做项目、发文章的能力很强,但是生产经验严重欠缺。教师的实践能力有限,学生的动手能力自然也就无法提高。

2. 提高应用人才就业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2.1 深化校企对接,建立用人反馈机制

积极从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情况,请企业对学生在能力上的综合水平进行评估,分析学生具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学校根据企业反馈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在后续年级学生的学习中对学生进行锻炼。若学生缺乏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规定采取多人合作的方式完成布置的作业或者课题,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2.2 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可以对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分解,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和自身能力,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尽可能培养出不同层次的人才,满足企业不同岗位的需要。

2.3 调整培养方式中的实践环节,适应学生和企业需求

首先,在以理论为基础的培养计划中,尽可能地增加实践环节,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设备,增加学生的动手工作能力,具体包括:

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信息和实习机会;

②大学期间分阶段安排不同类型和内容的实习,以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能力。比如,认识实习的时间安排可以适当提前,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解专业的机会,毕业实习要尽可能地突出“为就业做准备”的特点;

③实习内容应体现专业特点,可根据学生实习岗位适当布置问题,鼓励学生对专业问题积极思考;

④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积极引入企业资源,建立学校、学生、用人单位之间的互动机制。

2.4 尝试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用人单位参与课程

在培养方案中设置3-5个学分,开设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的选修课,这类课程的突出特点为培训性和指导性[1],目标是针对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造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邀请业内有代表性的大中型企业直接参与教学,课程内容也可以参考企业的员工培训计划,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目标。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将专业课的知识融会贯通,也可以促进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自身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课程中,企业专家可以布置一定的作业,这些作业要与生产实践密切联系,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提升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为学生创造丰富的锻炼机会。企业在培养过程中也可以锁定目标学生,为他们提供专业指导或实习机会,为将来就业的双向选择打下良好的基础。

2.5 建立教师的职业培训机制,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校企合作为教师搭建一个实训平台,鼓励教师到企业参与工程技术性工作,为教师提供深入企业进行学习的机会。高校应当制定相应的办法,结合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安排专业课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训。如规定缺乏企业工作经历的博士毕业生或讲师以上的专业课教师优先安排,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利用寒暑假和授课空当到企业直接参与技术工作,时间应当不少于3个月。同时,为了保证实践质量,可以建立分阶段检查制度,接受培训的教师定期汇报实习内容和心得,培训结束后将在企业实践的收获进行汇总,完成实践总结报告。这样教师可以直接将生产和理论知识相结合,为专业的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结构调整和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积累宝贵经验,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大帮助。

天津科技大学图文信息专业自2011年以来,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采用以上办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包括定期与企业对接交流;成立学院校友会并聘请校友为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聘请企业高管直接参与印刷专业核心课程的授课;第一次认识实习时间提前至大学一年级;支持青年教师到企业参与合作等,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就业率稳中有升,2013年在经济大环境欠佳的情况下,就业率达到100%,用人单位反映人才综合素质较高,多家企业表示愿意接纳更多人才就业。

3. 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适应目前的就业形势,学校和教师必须准确了解社会需求和行业的发展现状,全面加强就业指导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增强学生的择业信心,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更好地完成向社会输送优秀专业型人才的工作,开创学校、企业、人才三方共赢的良好就业局面。

参考文献

[1] 董盈盈. 关于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2] 江颖.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D] .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2.

[3] 张进. 提升就业能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选择[J] .高等教育研究,2007,28(12):37-41.

资助项目:

天津市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改研究计划项目(B01-0817)及(C03-0817)

天津科技大学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