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宋惠民:“诗心化境”的艺术人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宋惠民:“诗心化境”的艺术人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画如其人,怀质抱真,宋惠民的作品既有强烈的革命历史责任感,又有来自生活的自然、亲切与朴素,更有他对生活真诚的情感和感受。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油画协会副主席朱乃正为他题写的展览名称“诗心化境”,他的艺术是思、史、诗的结晶。

“画中国人的油画”,是鲁迅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宋惠民经常对他的学生说的一句话,这是他一贯的艺术主张,也是他在艺术实践中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

日前,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油画学会、鲁迅美术学院主办,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诗心化境——宋惠民油画作品展》于中国美术馆展出。

此次展览是宋惠民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三十多年中油画创作的一次集中展示与回顾。展出的油画《曹雪芹》、《苍茫》、《悠悠岁月》、《花之华》及全景画《赤壁之战》、色彩草稿等60余件作品是宋慧民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用中国人的眼睛去解读油画,用心去体会时代,感受当下,以中国文化精神架构中国艺术的代表之作。

描绘形象刻画心灵

纵观半个多世纪以来宋惠民的艺术实践,大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架上人物画、风景画和大型全景画。

宋惠民的作品,首先关注的是用创作反映他真实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感情,而形式技巧仅仅为之服务。

如何在保持欧洲写实油画生动造型的基础上,赋予中国传统艺术的写意精神,是几代中国油画家一直在苦心探索的问题。

因此,宋惠民在创作中就特别强调民族艺术因素和个性特点,逐渐形成他的油画兼融中西,在写实中运用写意语言,在有宏大气势的格局中注重抒情的风格面貌。

《曹雪芹》是宋惠民代表作之一。“这幅作品创作了有5年时间,我想画曹雪芹,但五年来一直没有找到我想要表达的人物绘画语言的切入点,没有找到恰当的形式。读了《红楼梦》,红学的杂志,还有关于曹雪芹的一些传记。随着了解他越多,我的构思一直在变。”宋惠民回忆当初的创作历程。

直到宋惠民亲自去了香山,到了曹雪芹晚年经常活动的地方,才找到了创作的灵感。“当时香山风景很美,叶子红的、黄的,曹雪芹应该就是画在这样的一个氛围里面。曹雪芹的悲愤,对妻子、孩子的故去所产生的情感都融入到作品里面,这是我想要表达的基调。”

落叶飘零的季节,曹雪芹独自坐在石阶上,炯炯有神而又充满思虑的双眼,映射出他内心的孤寂、落寞。微微侧身的动态,显示了他敏锐的思维、坚定的意志和对人生炎凉的深刻感受。细赏之下,则不难窥知宋惠民在画面构成,色调把握,线性笔触运用上,已有非常明确的民族文化内在精神的取向了。在秋风瑟瑟、红叶飘落的环境中,这位用鬼斧神工的妙笔写出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伟大悲剧的作家形象,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谈及他是如何把曹雪芹的内心世界把握得那么准确,宋惠民告诉记者,在画曹雪芹的时候,外在上要寻找具体的原型;内在上要融他的智慧、情感、精神世界于一体。

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宋惠民平时大量的阅读及对综合知识长期积累的功力,更显示出了他的人文情怀。正如当代中国美术理论家,国画家邵大箴总结的:“写人、用形和色彩,写人生经历在人的形象上留下的痕迹,刻画人的心灵世界,是宋惠民教授在人物肖像画中孜孜以求的,也形成了他人物画的鲜明特点。”

超越自然情境交融

2000年后,宋惠民开始致力于风景画创作。

“风景画是我的最爱,画它,看它,都是一种快乐。”宋惠民毫不掩饰对风景画的创作热情。

宋惠民通过风景描绘、探索当代文化的精神,传达了他的内心情感。他的风景画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风景,而是表达艺术家高远情怀的心象风景。

在《雾迷雪岳山》中,宋惠民有意识地强调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一些理念,在西方油画的外衣下包裹着中国文化的内核。画面构图张弛有度、疏密自如,色层薄厚对比更加鲜明,使其油画语言更富有表现力。

创作《雾迷雪岳山》这张画,宋惠民有很奇特的感受:

“一年的初冬我去韩国。韩国的雪山很美,在途中,突然下雪了,雪又厚又白又软,眼前一片雪茫茫,雾蒙蒙。雪山的美让我体验到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仿佛灵魂在空中飘一样。忘了自我,这是一次真正与大自然的融合。”

回来后宋惠民创作的欲望很强烈,创作的激情一涌而上,灵感进发,很快就找到创作的切入点。他把手头正在画的画都放下了,先画这一幅,先把感觉画出来。“我觉得艺术家很幸福,得到大自然给予的很多,这是美的享受,但对于一些人来说,就是下雪,无所谓的过去了。”

大自然宽阔、博大、壮观;大自然又很微妙、变幻、多情。大自然与生灵相处又发生一种和谐的美景。“在我的画中有时画鸟我感觉鸟就是我,我在这个大自然里面飞,鸟在树上停歇,就是我就在枝头上停歇。”

这是一位历经沧桑而对于人生有着透彻洞察的智者,他的作品不仅是对人生的反思与感悟,更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于自然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向往,这种不带功利之心观察并表现自然的“纯眼”,在当代艺术中已经成为十分稀有的品质。

教书育人诗心化境

“那是一个寒冷的深冬早晨,由于上油画人体课,我们须要提前把炉子的火生好,并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八点整,只见宋惠民先生掀开门帘准时出现在我们面前(他家住的比较远,每天骑自行车上班),在他喘息的气雾后面,可以清晰地看见结了霜的眉毛和头发以及棉帽子冻在一起,这个瞬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作为宋惠民的学生和接任者,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鲁迅美术学院院长韦尔申,回忆起三十多年前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曾任沈阳鲁迅美术学院院长和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的宋惠民,是一位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油画家,是东北地区油画艺术的领军人物,也是当代全国油画艺术活动一位重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宋惠民教书育人,培养了大批的美术人才,并身体力行,坚持开拓。在政府的支持下,他带领着以鲁迅美术学院为代表的全景画创作集体,创作出了一批如《攻克锦州》、《赤壁之战》为代表的史诗巨作,使艺术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提升了公共艺术的水平,也使鲁迅美院的教学创作在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中体现出重要的特色。

中国全景画从无到有不过只有近三十年左右的时间,但就在这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全景色画创作在鲁美艺术家的推动下进入了快车道,今天无论从数量到质量在国际上都属于领先水平。用国际全景画学会主席的话说,“当今全景画的重要基地在中国”,而中国全景画创作的始作俑者,就是宋惠民等前辈艺术家。

如今,宋惠民虽年过七旬,但仍充满朝气地从事美术教育和美术活动,仍在身体力行地画中国人的油画,并在美术教育和美术活动中大力宣传和贯彻他的艺术主张。

画如其人,怀质抱真,宋惠民的作品既有强烈的革命历史责任感,又有来自生活的自然、亲切与朴素,更有他对生活真诚的情感和感受。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油画协会副主席朱乃正先生为他题写的展览名称“诗心化境”,他的艺术是思、史、诗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