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白族歌乡“整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白族歌乡“整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虽说离开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西山乡已好几年了,但我总是怀念在那里第一次品尝到特殊而又极平常的菜――整伍。以至到如今,在我的日常饮食中,整伍成了“保留节目”。

那年,我参加云南省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调查队来到西山采风。西山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的一个乡,在这里男女老少都会唱歌。50年代中央民委组织文化人来这里采风,搜集整理发表了具有史诗般价值的《创世纪》、《白王歌》、《采花歌》、《点菜蔬》等十多首长诗和万首短歌,被人们誉为“诗歌之乡”。为了采风方便,我们食宿有时分散到群众当中,有时又集中回村公所。那天,我从村公所到一个叫栗树坪的寨子,去拜访一位老歌手。老歌手为我演唱了很多有价值的民歌,收获不少。为了采撷到更多的民歌,加上老歌手的挽留,我改变主意决定和他在一起生活几天。我知道这里的白族群众待客像他们的歌一样热忱,为了不给他们添麻烦,便主动提出在饮食上不要吃鸡、羊、鱼、肉之类食品,最好是家常便饭就行。老歌手是个性情中人,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

吃晚饭时,尽管我有言在先,但落座一看,桌面上还是没少鸡、猪肉,叫我真有点不好意思举筷。也许是我的犹豫和不好意思引起了老歌手的注意,只听他用白族话和孙女耳语了几句,那女孩快步从厨房端上一大盘菜,我一看那是一盘凉菜,然而,那像粉丝一样却又没有粉丝洁白、晶亮晶亮的红丝比我通常见的粉丝还细,究竟是什么佳肴美菜,难道是用甜、苦养加工的粉条,那么细那么长,如果真是用荞面加工,那真是好技艺啊。“阿大爹。这是什么菜?”我问。老歌手见我欲下筷又不敢下筷,便往我碗里捏了一箸,高兴地说:“请,请,这是我们西山白族的特产,叫整伍,你尽管放心吃。”

“整伍?”多新鲜的名字。在我品尝过众多的菜肴、名食中还没有听过这道菜名,实在感到新鲜得很。

老歌手见我对“整伍”有浓厚的兴趣,又往我碗里夹了几箸后说:“告诉你,李同志,这‘整伍’是白族话,翻译成汉话就是叫胡子菜。”胡子菜,有意思。老歌手话一落地,自己也“哈哈哈”地笑起来。一阵笑声过后,老歌手看着我问:“李同志,你说像不像?”经他这么一问,我捏起一箸,仔细一看,晶亮晶亮黑红的细丝,还真有点像老人的胡须,真像,真像。我一边点头一边捏起“整伍”就往嘴里送。菜到嘴里,吃起来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既脆又清香,加上加工烹调成凉菜品,顿时胃口大开,食欲倍增,又情不自禁地又多品食了几箸……

刚停筷,老歌手见我对“整伍”兴致还浓,便告诉我说,这“整伍”是树上的寄生物,专门长在一种叫栗树的树上,每年的农历七月,是采集整伍的时节,这时乡民三五成群扛着长竹杆进林中专找栗树采撷整伍。这时栗树上长着一串串的树胡子从上往下吊,或盖或包裹着栗树,给人有进入仙景采仙菜一样的感觉。整伍采回来以后,要洗干净,凉晒干,品食前发泡洗去灰尘煮熟后,便用它烹调制成凉菜腌吃或通过炒、烘、煮伴拢其他食品吃。但不管用哪种方法加工烹调,其味不同,不会吃腻。讲到这里,老歌手说:“你是来搜集民歌的,歌唱这整伍的歌还很多,就先唱一支给你听。”话没落地,老歌手就唱道:

花上花,

七月时节好风光,

相约相邀采整伍,

心里好欢畅。

采来整伍做菜吃,

采回整伍喜洋洋,

采到整伍不知累,

好菜背回家。

虽然这“整伍”不是当地群众饮食中的主菜,但家家都会用它搭配上其他佐料烹调出不同种类的菜。由于它生长在歌乡的栗树上,是歌乡的特产,当地白族群众把它作为特产馈赠亲友和来此的客人。在几天的采风中,每到群众家中,我都能品尝到这“整伍”,真像老歌手说的,不仅百吃不厌,当地群众还告诉我这“整伍”还有消炎、止咳、利尿的功效。在以后几天的采风中,我不仅天天品尝到“整伍”,而且还搜集到三十多首唱“整伍”的歌。有趣的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也以整伍为歌来相互表达爱慕之意。有一首情歌就是这样唱道:

整伍长在栗树上,

飘飘逸逸好漂亮,

哥妹相约进山来,

采整伍回家。

采回整伍好高兴,

烹出好菜俩人尝,

欢欢乐乐细细品,

日子天天香。

“整伍”不仅在当地群众生活中,年青人谈情说爱唱到它,就连被称为白族史诗般的“打歌”长诗也唱到它。在《点菜蔬》歌中就这样唱道:

整伍长在栗树上,

怎样把它采回家?

整伍长在栗树上,

是我们用歌声和劳动把它采回家。

吃了整伍想栗树,

做人要像栗树样。

用歌声和劳动把整伍采回家,做人要像整伍赖以生长的栗树那样,多好的借物比喻。后来采风结束,我去向老歌手辞行,他送我一包干“整伍”着实让我美美地品尝了一段时间。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今天,整伍这独特的树胡子菜走出了山林,投放到市场,步入了更多的家庭、饭店,成了人们餐桌、宴席上独特的菜肴,受到青睐。

朋友,如果你有机会来到云南大理,欢迎你来品尝歌乡这独特的“整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