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培养社交高手,从宝宝开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培养社交高手,从宝宝开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仅要养一个健康、聪明、漂亮的宝宝,还要培养宝宝的高EQ(情商),使之能立足于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这是越来越多年轻的爸爸妈妈的共识。而在EQ中占有重要部分的“人际EQ”,即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更是不少妈妈们关注的。

如果家长注意把握好宝宝婴幼儿时期每个阶段交往能力的培养,顺应这个时期宝宝交往的特点,满足他与人交往的愿望,那么你会发现,家里不仅有一个小小的社交家,而且宝宝有着良好的性格特质。如果只注重宝宝体格、身体的发育、发展,而忽视其早期人际交往的培养,也许会影响孩子成人后良好个性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顺应宝宝的交往要求,学会与宝宝交流

新生儿期

不要以为新生宝宝除了吃奶就是睡觉,其实,新生宝宝已有了与人交往的要求。新生宝宝的最佳视力范围在15厘米~20厘米,超过这个距离存在的东西,他们就看不见了,因此,并不是新生宝宝没有交往要求,而往往是他无法与你交流。

你可以这样做:

在宝宝醒着时,特别是在给他喂奶时,凑近宝宝(在他的视线范围内),微笑着与他说话;脸部做各种夸张的表情,如吐舌头、做鬼脸……要知道,新生宝宝已具有模仿力了。坚持每天都花时间与宝宝交流,某一天宝宝会学着你的样子呢。

满月后的宝宝

宝宝满月后,就已能辨别妈妈了,虽然他不会表达,但当妈妈抱起他和其他人抱他时,宝宝在眼神、动作方面的反应是不同的。妈妈抱他时,宝宝会比较积极地应和,其他人抱,宝宝的反应就没有那样活跃。宝宝还能区分妈妈与他人的声音。实验证实,妈妈呼唤他时,宝宝的血压、心率都与别人叫他不同。

你可以这样做:

妈妈要多抱抱宝宝,并同时叫宝宝的小名、与宝宝说话。妈妈总是开心地与宝宝说话、抱宝宝,也会使宝宝乐于接受与人交流的游戏。

满2个月的宝宝

宝宝2个月起,已有了社交性微笑,逗引宝宝,他会向你露出笑脸。1、2个月的宝宝最喜欢看的就是人的脸,这比任何玩具都能引逗宝宝。

你可以这样做:

让宝宝看到更多人的笑脸,这会使他非常愉快,也会使他越来越喜欢与人交往。如果妈妈一个人带着宝宝,应该每天抽出时间带宝宝到公园或小区花园游玩,这既锻炼了宝宝的体格,你主动与人打招呼,他人看见你可爱的宝宝也一定会逗引。

爸爸下班回家逗逗宝宝,宝宝很愿意看到你的笑脸,你也消除了自己一天的疲乏。

满3个月的宝宝

这个月龄的宝宝会笑出声,如果你给宝宝行为刺激,如搔他痒痒、与他说话,宝宝会有回应,与你互动,同时会发出“哦、哦”的单音节字回应。

你可以这样做:

胳肢宝宝、嗅嗅他的小脚丫、亲亲他的小手,都是让宝宝非常开心的游戏。

你学着宝宝的发音应答宝宝,宝宝会显得很兴奋呢。

满4个月的宝宝

这个月龄的宝宝有了质的飞跃。能够预期将发生的事,会希望得到某种行为而哭,如他一个人觉得没劲了,为了让妈妈或抚养人过来,他会故意哭。而在这以前,特别是新生儿时期,宝宝只是因为饿、热、不舒服等原因哭。这个月龄的宝宝特别喜欢抱,成人一抱他,宝宝的情绪就会稳定和活跃。

你可以这样做:

从现在起,你要学着区分宝宝哭泣的含义,理解宝宝的哭声,对你和孩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尽可能多地满足宝宝抱的需求,抱着宝宝上公园,让他认识花草树木,在家中告诉他家里的各种东西……在你的怀抱中感受你的爱和认识世界,是宝宝最开心的事。

6个月的宝宝

这个月龄的宝宝在“认识人”上有一个质的飞跃,6个月是一个分界线。6个月前的宝宝还不会认生,虽然能认识母亲,对妈妈的反应更积极,但对其他人与他亲近、抱他,也能接受,并不拒绝,对妈妈与他人的认识反应区别不大。

6个月后的宝宝开始认生,愿意接受熟悉的人的逗引和拥抱,遇到陌生人则回避、害怕、哭吵,同时寻求妈妈的怀抱。这些都是宝宝交往能力发展的正常现象。

6个月的宝宝已会用手指点东西,表达自己的需要。

你可以这样做:

宝宝开始怕生了,当你看到宝宝一见到“陌生人”就哭(也许会是不太见面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宝宝挣脱着他们的手臂,哇哇大哭着扑向你的怀抱),你应该非常体谅地抱过宝宝,一面柔声安慰宝宝:“这是爷爷呀,以后我们常常见面宝宝就不会怕生了,对不对?”让宝宝感觉你是理解他的,同时也给了爷爷一个台阶。

切忌生怕抱宝宝的成人难堪,一边责怪宝宝、一边看着宝宝哭,这只会使大人尴尬、宝宝哭得更厉害,而且宝宝会因为你的不理解而缺乏安全感。

9个月的宝宝

已能很好地用手指点,表达自己的需要。与人交流的方式,从原来的用哭吵表示,逐渐过渡到用动作、发声表示。

你可以这样做:

这时的宝宝会在任何时候动用他的“权力”,在你的怀里使劲往前倾着身子,“噢、噢、噢”地伸手向前指着,这时你会感到很累,有时不免厌烦。请注意,你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宝宝的一切正当要求,这不仅是鼓励宝宝的探索欲望,更是你与宝宝之间建立良好依恋关系的好时机。

1周岁的宝宝

能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已经能运用某些社交礼仪与人交往,如挥手道“再见”。

你可以这样做:

宝宝已与你有了深深地依恋。你在上班、外出时,应与宝宝挥手道别,抱抱宝宝、亲亲宝宝;下班,外出回来时也要亲亲宝宝、抱抱宝宝。不要因为怕宝宝会为了你的离开哭闹而不告而别,虽然宝宝会为你的离开感受到创伤,但你每天微笑着离开和回家,且开心地与他道别,宝宝会渐渐接受这个事实,并最终愉快地面对与你的分离,这是一种健康的依恋关系。

爱心提示

*宝宝喜欢听频率较低的声音,爸爸妈妈要用轻柔的语言与宝宝说话。

*“让宝宝哭,哭不坏的。”这种观点要不得,虽然哭能增加肺活量,但这对建立宝宝的安全感、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无益。

*宝宝一哭,妈妈采取的唯一方法就是抱,并不能使宝宝获得安全感。只有及时满足了宝宝的不同需求,才能使他感到安全,使他明白你了解他的心思并在及时帮助他。

对于小年龄宝宝,其社会交往能力最初是体现在与母亲的依恋关系上的。

如果宝宝在6个月以前,妈妈能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他的交往发展规律,给予适当的培养,那么,这时开始认生的宝宝,只要主要抚养人在一边,他就会感到安全,能安心地探索周围的环境。

如果之前宝宝的正常交往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培养,即使妈妈在一边,宝宝仍然怕生,这是因为宝宝生怕妈妈消失,妈妈与宝宝没有建立良性的依恋关系。对宝宝而言,妈妈不见了,就是消失,就是永别了。

妈妈应逐渐培养宝宝能接受妈妈离开,与宝宝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6个月~1岁的宝宝

你可以这样做:

步骤一:与宝宝做藏猫猫游戏,用一块布蒙住妈妈的脸,并马上拉下布,妈妈又出现了。让宝宝感到妈妈的“消失”还会再出现,并不是永久消失。

步骤二:用布蒙住妈妈的脸,“妈妈躲起来了”,让宝宝扯掉布,发现妈妈。

步骤三:有意识地在短时间内离开宝宝,应先告诉宝宝,如:“妈妈去为宝宝冲奶,马上回来。”冲完奶后,拿着奶瓶立刻回到宝宝身边,让宝宝知道你没有骗他。刚开始,宝宝可能会哇哇大哭,几次后,他就会耐心地等待,因为他知道你会出现的。这样的离开时间可从几秒钟到几分钟,渐渐拉长。

每次离开前,都要对宝宝有个交待,这样妈妈离开时宝宝虽然也会痛苦,但几次后,宝宝知道妈妈是会回来的,也会建立安全感,能及早摆脱分离焦虑。

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1~2岁的宝宝

宝宝表现一:宝宝不能离开妈妈一步,时时粘着妈妈,即使妈妈在也无法与他人交流。

你可以这样做:

*让爸爸多多介入与宝宝的交流,妈妈不在时爸爸可替代,能减弱宝宝感到的分离创伤。爸爸与妈妈不同的交流方式,也会使宝宝更能适应将来与不同人的交往。

*尽可能地为宝宝安排与同伴的交流,虽然1岁左右的宝宝还不能很好地与同伴互动交流,但他们很愿意与同伴在一起,并会相互模仿,与有着良好依恋关系的宝宝交往,对小宝宝也是一种促进。

*2岁左右的宝宝对其他同伴不感兴趣,喜欢独自一个玩耍,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与同伴接触。宝宝之间的争抢玩具、互拿东西,是他们的交流方式,切勿干涉太多。

宝宝表现二:宝宝无视妈妈的存在,妈妈的回来与离开没有太大反应。

你可以这样做:

*多与宝宝作正面的交流。如,宝宝提出要求,应看着他与他说话,询问他的要求,感受他语言不能表达的需求。

*多与宝宝讲话交流,语言要简单、用词明了。

*经常与宝宝游戏,或参与到宝宝的游戏中。顺应宝宝的年龄特点选择他感兴趣的游戏。

爱心提示

与宝宝交流时,应与宝宝发生“视接触”,即看着宝宝的眼睛,没有视接触的交流不是完全的交流。看着宝宝的眼睛,是对宝宝作为一个人的尊重,才能使宝宝真切地感受交流的魅力。

宝宝交往发展中应引起警惕的现象

如果宝宝出现下列“不正常”现象,你应引起重视:

*不安全依恋――不能离开妈妈,与妈妈寸步不离;妈妈离开与回来,无关痛痒,完全无所谓,或妈妈在与不在都不高兴。

*交往有问题的孩子在大人(包括妈妈)抱他时,浑身瘫软或僵硬,不是迎合大人,而是扭过身子,你会感到宝宝的拒绝。

*如果1岁半的宝宝被叫名字时仍然毫无反应,或在其注意力集中时,指引着问他问题,如“灯灯在哪儿”,宝宝像没听到,不理睬。

*1岁半的宝宝仍不会用手指点东西来表达要求。

*妈妈让宝宝把手上的东西递给自己,宝宝毫无反应或不能完成递的动作。如果宝宝听力正常,且智力发育正常,这是宝宝交往能力发育不好的表现。

上述“不正常”现象,往往是早期交往障碍的表现,你应及时带宝宝上医院检查,请求专业人士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