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行车药安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行车药安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普法问题更是科普问题

2009年,都江堰57岁市民张廷玉因服用感冒药后开车犯困撞飞5人。

常有亲朋好友提醒“喝了酒不要开车了,打的吧”,却鲜有人听到“吃了感冒药别开车了”。其实,即使是常年行车的司机,也只知道吃感冒药后的确会产生昏昏沉沉的感觉,但极少人提醒他们驾车时要避免吃这类药物。

有些人就这样不明不白出了事故仍一头雾水,暗自寻思:“开车前并没有喝酒,那问题出在哪里呢?难不成真的是撞邪了?”其实答案往往很简单,一些常用的作用于中枢神经药物(如中枢性镇咳药)、虽非治疗中枢神经疾病的药物,但有神经系统副作用的药物(比如抗阳胺药),可能会导致服药者嗜睡、运动平衡失调、视调节失调等,影响驾驶操作和判断力,令服用者一朝不慎就不幸成为交通事故的肇事者。有时一起交通事故仅仅就因为白天错服了感冒药日夜片中的夜片。

用药后驾车不仅仅因缺乏科普知识,往往也是公民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道路安全法》第二十二条明文规定: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或品、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疾病的、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不过,科普与普法之间也可能存在恶性循环,但鲜有人意识到药物问题,也就鲜有人记起这条法律。事实上,近年来服药后驾车司机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要比未服药的司机高出许多倍,服药后驾驶已成为当今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德国研究的资料表明,约有11起事故的发生是由于驾驶员服用某些镇静药、催眠药及中枢性镇咳药引起的。每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发生的401件对驾车者有致命结果的交通事故中,有12件与驾驶员服过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有关。

这些研究还提醒我们:对于服药后开车除上面提到的“国家管制的或品”外,抗组胺药、抗菌药、降压药、催眠药、驱肠虫药等也应予以足够重视。

行车用药方方面面

药物之所以会对驾驶行为造成影响,道理说起来也很简单: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都可能导致服用者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判断力下降和嗜睡。例如服用抗过敏药、抗菌药、降血压药、催眠药、驱肠虫药等后,因为这几类药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眼神经与耳神经有毒副作用,都可能致人头晕、头痛、耳鸣、困倦、乏力、神志恍惚以及色视改变等等,而这些症状恰恰是安全行车的“死敌”,尤其在首次使用时,很容易引起车祸。

大体上讲,镇静剂、兴奋剂和致幻剂药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最大。

镇静剂:镇静催眠药(如苯巴比妥)、抗焦虑药(如安定)、抗抑郁药(如去甲替林)等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会降低人对外界事物的感受能力,使人出现冷淡、消极、懒惰等现象,并出现睡意,持续作用时间可达14小时。若驾驶员服用此类药物后行车,势必引起头晕目眩、视野范围减小、手眼协调能力下降等。抗组胺药(常作为抗感冒药的成分)和古老的抗高血压药利血平和可乐定,也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使服药者定向能力降低。某些氨基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利尿药(如呋塞米)、抗病毒药(如金刚烷胺)、磺胺药和氟喹诺酮类等,虽然镇静作用不明显,但能影响机体的平衡功能,也可影响驾驶安全性。

兴奋剂:如咖啡因、可卡因、麻黄等,可使人在短时间内精神振奋,但随后可引起紧张不安、头晕目眩等。驾驶员服用兴奋剂后行车,开始时会出现难以控制的冲动感,以致丧失警觉和过分自信,易超速行驶和强行超车,随后判断力下降,从而为行车安全埋下祸根。

致幻剂:如大麻仙人球毒碱(麦司卡林)、苯环己哌啶等,能使人神经错乱,产生虚幻感觉。驾驶员服用后常因自我陶醉在幻觉中而失去自我意识和对行车的正常控制,导致莫名其妙地停车或任由汽车盲目行驶。药效过后则因视力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而降低驾驶能力。这一类药物多属,虽较难获得,但依赖者必须引起注意。

其他一些药物可引起明显的血压下降,如硝酸甘油等抗心绞痛药物、降压效能较强的抗高血压药如可乐定,使血容量下降的利尿药,可引起明显的地位性低血压,磺脲类口服降血糖药服用过量可引起低血糖,驾车时也可能出现危险。

驾车族应慎用的日常用药

国家药典2005年版中明确规定,服用抗组胺过敏药、抗菌类药、降压药、催眠药、驱虫药、镇痛药、平喘药、减肥药、抗肿瘤药等41种药品后,都不宜开车,相当多的中成药如感冒清胶囊、感冒清片、鼻炎康片、菊乐鼻舒适片、维C银翘片等,服用后不宜驾驶车辆。

小心一点,安全一些

日常行车用药指南:

1.到医院看病就诊时,如果是司机,别忘了在病历卡上写明自己的职业,主动强调身份“我是司机”,请医生尽量避免对驾驶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2.到零售药店开药时也要咨询店里的执业医师,寻求用药指导,不要自己随便买药。

3.吃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商品标签,在用量、禁忌证和不良反应方面都要认真考虑,不可超剂量用药,还要尽量避免药物在血药浓度峰值的时间内开车。

4.服药期间,如果出现精神不振,应尽可能去医院请教医生,不要勉强开车,以免发生交通意外。

5.对常用药物也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上文列出的药物,应在检查自己的备用小药箱作明显标记,提醒自己哪些是行车禁用药。

驾车族们万一生病了不得不用药的时候,牢记以下几点可以提高安全指数――

1.合理用药:驾车前4小时不宜服药或服药后6小时再驾车。对易产生嗜睡或昏迷的药物,服用最佳时间为睡前0.5小时,既可减少对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也能促进睡眠。有些抗感冒药分为日片和夜片,如日夜百服宁片、白加黑感冒片,日片不含抗过敏药,极少引起嗜睡,故在白天宜尽量选用日片。

2.药品选择:老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和扑尔敏,中枢抑制作用较强,驾车前不能服用;新型的抗组胺药,如咪唑斯汀(皿治林)、氯雷他定(开瑞坦)等,尽管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较老药小,但对定向能力有影响,也尽量不要使用。须长期用药控制血压的高血压病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如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如氯沙坦)、噻嗪类利尿药和β受体阻断药和钙通道阻滞药(如氨氯地平),性低血压发生率低,可按常规使用。但首次用药探索剂量时,也可能引起性低血压,服用必须小心。必须使用抗微生物药的驾车病人,氨基苷可用头孢菌素替代,不要使用磺胺类和氟喹诺酮类。

3.驾车前千万不要饮酒或喝含乙醇的饮料。安定、灭滴灵和某些头孢菌素可增加乙醇引起的定向障碍,必须引起注意。

4.患有中枢神经性疾病,如癫痫、精神病、帕金森和老年痴呆的病人,切勿开车。除原发病原因外,很多的治疗药物都可引起驾车危险。

结语

驾车族应该知道如何及何时服用药品,服用多久,如果服用错误该如何处理,如何认知不良反应及将其降到最低?

本文已经就上述问题给出了简单明了的答案。最后提醒各位驾车族:驾车疲劳的问题尽量不要用药物解决。可能诱发交通事故的药物很多,范围很广,本文未能一一列举。因此驾车前和驾车期间尽量不服任何药物,必须服用的须征求医生建议,以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