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Hcy的相关因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Hcy的相关因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浅析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hcy相关因素

【关键词】糖尿病;糖脂代谢

高Hcy血症与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并认为高Hcy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易出现早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近年来认为可能与高Hcy血症有关。本文旨在探讨糖脂代谢紊乱过程中Hcy的代谢变化及其相关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型糖尿病组65例,2009年7月-2010年11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男37例,女28例,平均年龄61±13.2岁。排除标准:①1型糖尿病。②合并消化道、血液、神经系统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③妊娠试验阳性者。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健康对照组30例,来自我院体检中心,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7±11.7岁。两组近3个月均未服用叶酸、维生素B12制剂,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正常饮食,测血压、身高、体重、腰围(WHA) ,计算体重指数BMI ( kg/m2 ) 。血浆Hcy、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胰岛素应用IMMULITE化学发光仪测定。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应用HITACH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胰岛素抵抗( IR)判断: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判断IR状态, IR指数(HOMA-IR) = FPG (mmol/L)×FINS (mU /L) / 22.5。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1. 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tHcy的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

2 结果

DM组BMI、HCY、FPG、TC、LDL-C, HOMA -IR以及HbA1c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P < 0.05) 。HCY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HCY为应变量( Y) ,BMI(Х1 ) 、TC (Х2 ) 、TG (Х3 )、LDL-C (Х4 )、HOMA- IR(Х5 )、HbA1c(Х6 )、FINS(Х7 )、高血压(Х8 )为自变量,进行分析,回归方程式:

Y= 9.2951 + 0.6528Х1 + 0.0563Х2 + 0.2151Х3 + 0.0317Х4 + 0.8762Х5 - 0.7013Х7 + 0.9868Х8

可见Hcy与BMI, FINS, TC ,TG, LDL-C, HbA1c, HOMA-IR,高血压呈正相关。

3讨论

Hcy是甲硫氨酸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可以通过转硫基途径和甲基化途径分解代谢,从而使体内浓度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近年来,人们注意到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导致体内Hcy升高的重要原因,但研究人群、样本量及研究方法差异性较大,有关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Fonseca等[1]认为,高HCY血症可能与不同程度的糖尿病代谢紊乱、代谢综合征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本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05) 。其升高机制可能与糖尿病时微血管病变及血管内皮损伤有关, Hcy可以通过促进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生成来损伤血管内皮功能, 抑制内皮细胞增生, 使内皮抗血栓能力降低[2]。高Hcy血症与不同程度的糖尿病代谢紊乱、代谢组合征相互作用,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组合征的危险因子[3]。

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重视检测血浆Hcy水平,进一步深入研究胰岛素抵抗与Hcy的关系,对减少及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Fonseca VA,Mudaliar S, Srhmidt B, et al. Plasma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s are regulated by acute hyperinsulinemia in nondiabetic but not type 2 diabetic subjects[J].Metabolism,1998;47(6:)686-689.

[2]Rudy A,Kowalska I,Straczkowski M,et al. Homocysteine concentrations and 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J].Diabetes Metab, 2005, 31 (2) :112-117 .

[3]王绵,李风英,葛秀兰.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1,21(3),146 -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