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为今用,上下求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为今用,上下求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京剧,凝聚着厚重的历史感,穿越时空与现代人进行对话。如何把握传统与时代、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如何用古老的艺术手法诠释日新月异的现实?如何让沉溺于海量碎片化信息中的人们沉淀下来欣赏经典?

面临这些宏大的主题,北京京剧院作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探索和尝试。作为负责“创作”业务的管理者,刘宇宸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形容心中的感受。他深知,这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也正因其艰难,反而更具魅力。

挚爱与事业的契合点

对于刘宇宸来说,爱上京剧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他从中学起便与京剧结下了不解之缘。京剧的唯美和深奥让他“走火入魔”,“拼命地学了许多唱段,能接触到的戏差不多都会唱。”

1986年,出身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刘宇宸成为北京市艺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1997年,调任中国木偶艺术剧团副总经理,编剧、导演了《木偶奇遇记》《真假孙悟空》《太阳鸟·月亮船》等大型木偶剧。“我拍的戏小孩挺爱看,有的现在还在演。”刘宇宸笑着说。2000年,调入北方昆曲剧院,历任副院长、院长,其参与创作的新排剧目《宦门子弟错立身》荣膺“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文华新剧目奖”。

自2009年进入北京京剧院以来,京剧在刘宇宸生命中的分量更重了。挚爱与事业找到了完美的契合点,他对京剧的体悟也越来越深刻。

“昆曲以保护、抢救、继承为主,京剧的工作空间比昆曲要大得多。京剧是国剧——中国的名片。它既是现行的剧种,在剧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很古老了,是有着200多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把传统剧目作为成品继承之外,京剧还是一种创作手段。用京剧开拓更广的领域,作合乎艺术规律的创新,包括现代题材。此外,传播也是工作重点,我们要让更多的国人尤其是年轻人,深入地了解国剧的博大精深。”

最初,刘宇宸分管营销和传播工作,他对当今的京剧市场了如指掌。“什么票最好卖?经典老戏最好卖。”刘宇宸如是说。票房排行榜上《锁麟囊》长年高居榜首,《四郎探母》《龙凤呈祥》《赵氏孤儿》等剧目也名列前茅。

“200多岁的京剧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服装、服饰、生产工具、战争工具等无不凝聚着农业社会的特征,并形成了一整套程式化的表演。进入工业文明以后,表现方式和表现题材形成了很大的反差。这对我们的创作是个极大的考验。”

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把握其中的“规律”尤为重要。刘宇宸举了一个例子:有着“伶界大王”之称的谭鑫培当年红极一时,北京甚至出现了“家国兴亡谁管得,满城争说叫天儿”的盛况。“叫天儿”指的便是谭鑫培。当时,有个叫刘鸿升的演员在舞台上崭露头角,论嗓音,刘鸿升比谭鑫培更为高亢。谭鑫培心下思量,《沙陀国》这出戏老本原由净角扮演李克用,我小时候演过武生,不如略加修改;比嗓门比不过刘鸿升,但扎上靠之后便技高一筹了。于是,谭鑫培增加“收周德威”的情节,改名《珠帘寨》,吸收了净角的唱法,前半重唱,后半则以诙谐的对白和武打为主。没想到效果出奇地好,观众听得津津有味,《珠帘寨》也成了谭鑫培的代表作。

“创新但不脱离艺术规律,抓住观众真正想看、爱看的‘点’。这是我们要研究和揣摩的。”刘宇宸说。

2012完美收官,2013敬请期待

北京京剧院的2012年可谓精彩纷呈——贯穿全年的“唱响之旅”全球巡演衣锦还乡、“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擂台赛让年轻人倍受鼓舞、“每周一星”被媒体誉为开启了北京京剧院的“星时代”……

“唱响之旅真正做到了‘唱响’,全球50个城市、200场演出,再配合讲座和展览。效果非常好,一方面让各地观众感受到北京京剧院的诚意——最好的演员,最好的阵容,最经典的剧目,最认真的态度,唱响之旅为剧院带来了良好的声誉和口碑。另一方面,在经济上也能算下账来,达到平衡,作为京剧来讲已经很不简单了。”

刘宇宸对观众的热情留下了深刻印象。每到一个城市,总有很多周边的观众专程坐火车赶来,住在宾馆里,看上几场再回去。剧团在上海时更是一连演了7场,出乎意料的是,观众不但痴迷于“九大头牌”,而且对年轻一代演员如数家珍。这让刘宇宸颇为鼓舞。

以往,海外演出总是会更多地安排武戏,这一次,北京京剧院加大了文戏的比例,唱念做打面面俱到。为此,北京京剧院特意邀请到重量级翻译专家,将戏文翻译成当地语言。有了同步字幕,外国观众便能够毫无障碍地感受京剧的大美。

“魅力春天”青年演员擂台赛自2011年5月打响以来,很快成为北京京剧院的一大品牌。刘宇宸介绍:“北京京剧院集中的青年人才在国内首屈一指。这两年,李院长倡导的‘魅力春天’擂台赛让整个年轻队伍有了一个发挥的平台,调动了青年演员的积极性,加速了他们的成长。”

另外,梅兰芳大剧院的“每周一星”也是重要的一项活动,“将默默坚守舞台的京剧演员打造成明星”。“京剧是角儿的艺术,主要目的是为演员提供演出平台,通过运作、宣传和包装,推出我们自己演员的品牌,以及各自代表剧目的品牌。”

收获了沉甸甸的2012年,2013年将一份难度颇大的考卷摆在刘宇宸面前。从营销到创作,刘宇宸坦言其实是做回了“老本行”,毕竟早年一直从事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比较认可‘三并举’方针,即整理传统剧目,创编新的历史题材剧目和积极鼓励创作现代戏。京剧的属性决定了它创作的走向:一方面,经典的依然保持经典,争取常演常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演员、行当和风格流派,重新挖掘、整理,改编适合他们的剧目。再有,创新,开拓更广泛的题材,打造新剧目。在创作手段上对老的程式进行突破,作合乎规律的探索。”

“京剧姓‘京’,北京的京剧是最正宗的。北京京剧院必须要抓出有一定品位、有一定市场号召力、有一定观众缘的精品力作。”刘宇宸说。目前,创作研究部的主要工作是将两部现代戏作进一步的加工、提高——2010年排演的《宋家姐妹》和十献礼剧目《云之上》。另外,继续完善新编历史剧《连升三级》,将其作为2013年春节的贺岁剧献给北京的老百姓。

北京京剧院是一个光荣的集体,有过《赵氏孤儿》《铡美案》《状元媒》的辉煌,也有过样板戏《沙家浜》《杜鹃山》的经典,近年来更是打造了《风雨同仁堂》《孔繁森》《宰相刘罗锅》《下鲁城》等优秀的剧目。

刘宇宸很清楚,超越前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个位置上挺惶恐的,也许竭尽所能也难以望其项背,但我们还是要充满信心地走下去。作为遗产,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能丢,要好好继承、发扬光大。对于新剧目,步伐适当,反映时代、贴近生活的同时,还必须是京剧的、传统的,不能脱离本体。用古老的艺术手法反映崭新的时代,探索传统艺术与当代审美意识间的结合点,这是我们毕生要做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