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伦敦:被展览的城市记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伦敦:被展览的城市记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908年与1948年的两次奥运会、1851年与1924年的两次世博会、1941年的不列颠嘉年华……在工业革命以来的100多年里,这座城市所举办的各种展览会、嘉年华、体育赛事难以尽述。伦敦,似乎将每一次展会都当做一次机会——一次自我展示的机会,也是一次自我完善的机会。

历史上,伦敦的城市规划、建筑风貌与社会气质都曾伴随这些大型活动而转变。回顾那些展会,伦敦的形象似乎以另一种形式出现——一种存在于展会中的城市记忆。

水晶宫:发展平民的艺术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真正处在世界的巅峰。当时全球约四分之一人口都是“大英帝国”的子民,其势力范围覆盖了全球24个不同时区,并因此得名“日不落帝国”。在这其中,伦敦作为伟大帝国的政治和经济枢纽,当仁不让地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也是最先进的城市。在艺术、科学、工程、科技等方面的飞跃式发展使得伦敦期待能有个更大的舞台向世界展示自己。

1849年,担任皇室艺术协会主席的阿尔伯特亲王提议在伦敦举办一次国际化的博览会。他持有一种较为开放的观点:艺术和工业创作并非某个国家的专有财产和权力,而是全世界的共有财产。

在阿尔伯特亲王的斡旋下,政府批准了成立世博皇家委员会的申请,将特别建造一幢临时建筑作为世博会展厅并将举办场地选在海德公园。

在伦敦生活的日子里,我最喜欢在休息的日子里到海德公园散步。对于今日的伦敦,公园闹中取静,能让人瞬间忘却都市喧嚣,惬意地拥抱自然。这是伦敦人最喜爱的公园。

看着Rotten Row沙道上,穿着保罗衫骑马从你身边走过的游客,时光仿佛瞬间回到几百年前。18世纪,此处是英国王室的猎鹿场,拥有丰茂植被,佩戴着猎鹿帽的王室成员和贵族客人们每年都在这里驰骋、追逐。

如今在公园里,人们再也找不到有关于世界博览会的任何痕迹了。而这,正是当年主办方最希望的结果。

1849年底成立的世博会建筑委员会向各国发出展馆设计的邀请。三周内,委员会收到了245个设计方案,却没有一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认可。因为所有的方案看上去都过于保守,并未能支持组委会提出的“便于会后摘除”的要求。

举办国际博览会的提议遇到外界的很多质疑,有人认为永久性的砖石建筑与海德公园原本的自然风光极不协调,破坏了环境;也有人反对建设场馆的巨大花销;甚至《泰晤士报》也加入了抗议的行列。

正值此时,在伦敦短暂停留的查丝华斯庄园首席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致信艺术协会,请求其考虑自己的设计方案。

帕克斯顿的场馆设计宛如一个由铁架和木头支撑,玻璃作为墙面的巨大温室。设计灵感来源于王莲。

1837年,英国人从圭亚那带回了王莲种子。这种美丽的大型水生植物引起了伦敦贵族们的强烈兴趣,他们相互竞争希望能够第一个在伦敦培育出王莲。帕克斯顿成为第一个让王莲在伦敦开花的人,并将自己培育的王莲赠送给女王。那时,他第一次结识了同样热爱园艺和艺术的阿尔伯特亲王。

只是,当时的阿尔伯特亲王未曾料到这位年轻有为的青年不仅仅只是一位园艺师——若干年后,帕克斯顿的名字将久留史册——以开创现代主义风格的设计师为名,并与自己合作成就了世界首个国际博览会。

偶然的机会,帕克斯顿发现王莲粗壮的径脉纵横呈环形交错,构成既美观又可以负担巨大的承重力的整体,它巨大的叶子竟能支撑自己女儿的体重。由此,他打破常规提出了新式设计理念,推出了预算低廉而又拆除方便的展览会图纸。

《伦敦新闻画报》刊登了帕克斯顿的设计并征求公众意见。顿时,公众舆论偏向了这个新颖别致、优雅美观又是临时性的建筑设计上。

仅仅不足一年,1851年5月1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又称万国博览会)开幕。这使得伦敦,特别是海德公园,成为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开幕当日,海德公园举办了盛大仪式,女王维多利亚和丈夫阿尔伯特亲王都莅临现场。维多利亚女王对于世博会的举办颇为满意,她在日记里如此说道:“我们站在展会大厅的南侧走廊,看着人潮汹涌。我觉得当时海德公园一定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他们有秩序地向前移动,如此文明而有序。这使我感到很高兴。”

包括女王在内的所有人都对承载1.4万多件展品的透明建筑发出惊叹。这个占地7万多平方米的建筑完全由玻璃和铁架建构。它完全颠覆了公众对于建筑的传统认知。

帕克斯顿的设计,采用了9.3万平方米的玻璃。通体透明的展会本身就成为这次博览会的最亮眼展品。前去采访的《庞奇画报》记者道格拉斯将它生动地称为“水晶宫”,而这个名称一直流传至今。

亲历现场的观者难以想象,“水晶宫”的建造仅仅花费两千多名工人不到八个月的时间。在建造过程中,帕克斯顿充分利用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从主体架构中的梁架、角钢和玻璃墙面到细小的螺母、螺丝、铆钉及钢柱,几乎所有建筑用料都由工厂大规模批量生产后在海德公园进行组装。为解决玻璃墙壁会产生蒸汽凝结的问题,水晶宫的图纸别设计了水槽。同时,窗条栏杆的油漆粉刷也全都由机器完成,大大节约了人力。甚至搭建展馆外墙的29.3万块玻璃板都生产于伦敦的相邻城市伯明翰,后经工人驾驶专门设计的安装机械车进行组装。在现代工业所造就的玻璃房子中,人们还能看到榆树等热带植物悠然自得地生长,这不但保护了海德公园的植被环境不受展会破坏,同时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还能净化场馆内的空气。

6个月中,博览会接待了6039195名参观者,这相当于当时英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每位参观者都需要支付1先令的入场费。在水晶宫内出现了世界上首个公用厕所——它向每位使用者收取1便士。而在伦敦社会传统中,人们将“去厕所方便”委婉地称作“去花一便士”的习惯正来源于此。

世博会结束后,主办方公布通过展会获得186437英镑的利润。皇家组委会讨论决定,除了给设计师5000英镑奖励外,剩下的所有盈余都用以建造市民公共空间,以鼓励普通市民接触艺术和科技信息。

水晶宫被从海德公园拆除而移建到伦敦南部的西得汉姆(Sydenham)。虽然,1936年这栋富有传奇色彩的建筑消殒于一场大火之中,但水晶宫依然为伦敦留下了诸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