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固原市原州区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植被恢复治理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固原市原州区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植被恢复治理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是改善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恶劣的重要举措。介绍了固原市原州区移民迁出区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移民迁出生态植被恢复治理措施,以期为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治理措施;宁夏固原;原州区

中图分类号 X1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178-01

生态移民是原州区“十二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是一项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与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相结合的重大工程。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恢复是改善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恶劣的重要举措,对提高生态移民迁出区植被恢复、构建原州区绿色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针对原州区生态移民迁出区立地条件和气候概况,提出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植被恢复治理措施,以供参考。

1 原州区“十二五”期间生态移民任务

根据《宁夏“十二五”生态移民搬迁规划》,“十二五”期间,原州区共计划实施生态移民15 204户61 948人。其中,县内搬迁移民5 983户24 377人,占移民总户数的39.4%;县外搬迁移民9 221户37 571人,占移民总户数的60.6%。移民涉及11个乡镇109个行政村412个自然村。

2 移民迁出区生态环境现状

原州区移民迁出区均处于道路不畅、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偏远山区,区内植被稀少,林草资源匮乏,干旱、冰雹、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严重,生态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土地肥力大幅下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农业生态平衡失调,群众生活长期贫困。当地农民为了生存,出现了靠山吃山的情况,违背自然规律,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经营,对林草植被滥垦、滥牧,破坏了赖以生产、生活的资源,陷入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由于过度开荒、过度放牧,生态环境承载负荷日益加重,昔日林草茂密的大山日渐呈现出不堪重负的“病态”。要改变这一现状,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进行生态移民,杜绝人类在这些地区的开发性活动,把这些区域强行保护起来,由里而外,大规模地进行保护和恢复生态。这是一种适应客观规律的主动策略,是深入贯彻落实第2轮西部大开发“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美好家园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固原市原州区生态良性循环的战略选择。

3 移民迁出区生态植被恢复治理措施

林业生态建设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和保证。原州区移民迁出区生态脆弱、环境恶劣,而要走出这一困境,最有效的措施是遵循自然规律,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力度,坚持宜造则造、宜封则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对移民迁出区全面实施植树造林和封禁保护,最终实现人退林进、恢复生态、造福子孙的目标。移民迁出区立地条件差,地形复杂多样,因此要坚持因地制宜、分区分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规模化综合治理,达到移出一片、治理一片、见效一片的目的。一是对迁出区所有耕地要实施退耕还林。二是对宜林荒山、荒地、荒沟、荒滩要进行人工造林。三是对立地条件过差、难以造林的地块要进行封山育林,让其自然修复。四是要将巩固成果与新建工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对原有造林地进行补植补造,做到应补尽补,不留死角[2]。

3.1 退耕还林

由于部分移民群众广种薄收的思想还未根本改变,虽然搬迁了,但依然放不下种植多年的耕地,随时会回来耕种。因此,在迁出区,除留1~2间较好的房屋做护林点以外,对其余住宅区要全部拆除平整,拆除电力线路,对所有耕地进行退耕还林。退耕还林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用云杉、油松、落叶松、杜梨子、山桃、山杏、结杏、早酥梨、刺槐、沙棘、杞柳、柠条等乡土树种,采用鱼鳞坑、反坡带子田、水平沟、集水坑等集流整地方式,进行乔灌草合理搭配[3-4]。在六盘山外缘区的黄铎堡、彭堡2个镇部分区域及张易、开城、中河3个乡镇营造以落叶松、云杉、油松、山桃、山杏、刺槐、沙棘等乡土树种为主的水源涵养林,其主要树种配置模式为:在>25°的坡耕地采用鱼鳞坑整地方式,配置沙棘、山桃等灌木树种;在15~25°坡耕地采用鱼鳞坑、集水坑整地方式,进行针阔混交、乔灌搭配,配置落叶松、云杉、油松、山桃、山杏、沙棘、刺槐等树种;在

在东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三营、头营、彭堡、黄铎堡4个乡镇的部分区域及官厅、河川、寨科、炭山4个乡镇营造以杜梨子、山桃、山杏、结杏、早酥梨、刺槐、杞柳、沙棘、柳树、榆树、新疆杨、柠条等乡土树种为主的水土保持林,其主要树种配置模式为:在>25°的坡耕地采用鱼鳞坑整地方式,配置沙棘、山桃、柠条等灌木树种;在15~25°采用反坡带子田、鱼鳞坑整地方式,进行乔灌搭配,配置山桃、山杏、沙棘、刺槐、杜梨子、杞柳等树种;在

3.2 荒山造林

对移民迁出区的宜林荒山、荒沟、荒滩进行人工造林,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用油松、落叶松、杜梨子、山桃、山杏、刺槐、沙棘、柠条等乡土树种,采用鱼鳞坑、反坡带子田、水平沟等集流整地方式,进行乔灌草合理搭配。其树种配置模式与退耕还林相同。

3.3 封山育林

对移民迁出区立地条件差,难以造林的地块实施封山育林。封育采取机械围栏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在封育区进行机械围栏、设立固定标志牌、标准样地,并设置专职护林员,加强巡护,提高封育成效。

4 参考文献

[1] 於方,周昊,许申来.生态恢复的环境效应评价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09(1):382-387.

[2] 李贵祥,方向京,邵金平,等.昆阳磷矿山损毁林地生态植被恢复技术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2(3):49-52.

[3] 陈兴祥.景洪市沧江新区生态植被恢复中的树种选择与配置[J].林业调查规划,2009(3):139-142.

[4] 兰立达,马茂江,郭小阳,等.映秀镇视野区地震灾后生态植被恢复技术措施探讨[J].四川林勘设计,2009(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