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本阅读和学习主体“交流――互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本阅读和学习主体“交流――互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范文语言耳濡目染的熏陶下,不断地吸收和积累语言信息,培养语感和陶冶思想情操,以达到提高他们对各种语言信息的分析理解与鉴赏评价能力和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进而形成正确阅读社会与人生、阅读自然与科技、阅读历史与未来的综合思辨能力和书面及口头构建、表达语言的能力。因此,营造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引导式识记性阅读――积词累句,语言启智形成期

启蒙初学的少年儿童,他们的心理尚不稳定,情绪也存在波动性,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很重视采取引导式识记性的阅读方式,让他们多读多背相当数量的语言信息材料,如,积累词语、识记名言警句、熟背一些诗词名篇等,以开启他们的语言智慧之窗,为今后的学习打牢坚实的语言基础。可以采用如下的措施强化语言信息的积累与识记。

1.示范式领读法

示范式领读法即在教师情韵式地示范领读下,让学生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明抑扬顿挫,读懂词义,而达到通悟句义、明白章法及主题的目的。

2.游戏式智读法

游戏式智读法即根据文体、内容和对象的特点,采用拼音式、接力式、擂台式、抽签式、拆散语段重组式、空缺语句填补式和颠倒语序还原式等多种乐其心志的游戏形式阅读文章。

3.情景式诵读法

情景式诵读法即根据文章内容的特点,设置一组能起渲染烘托作用的、有同一主题意义的配乐投影或影视作为诵读的艺术背景,煽起学生读文的情趣,使他们生情并茂地吟咏,产生“人在画中走,情自口中出,意当心里明”的读文效果。

4.强化式复背法

强化式复背法即对文本中精彩的语段或篇章,引导学生在抓要句、明思路、理文气的逻辑解读基础上熟背,并随时利用默写或抽查的形式强化识记性的复背,使之牢记,终生不忘。

二、启迪式理解性阅读――解读思辨,语言增容提升期

学生随着语言信息的丰富和视野的拓宽,他们的认知能力就不会局限在“是什么”这种语言信息的表象识记上,更重视探究“为什么”的发问式阅读。根据这一阅读的心理特征,教师得采用如下多种启迪式的方法将理解性阅读的层面向纵深推进,以提高学生解读思辨的能力。

1.要点式圈点法

要点式圈点法:即指导学生根据阅读的要点与目标边读边思,如思有所悟,便随手用圈点式的符号将文中关键性的重要词句标明出来,为质疑发问或答疑解难提供信息依据。

2.卡片式摘录法

卡片式摘录法即要求学生备好阅读的卡片或笔记本,将文中关要的字、词、句、段摘录下来,按“生僻难字表”“语词总汇”“佳句集锦”“精彩语段录”等栏目一一归类,建立起读书笔记的档案资料库。

3.梳理式分解法

梳理式分解法即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他们对文章语言材料组合的整体结构进行层次性的分解、条款式的总结,梳理出文章运思的纲目。

4.专题式研讨法

专题式研讨法即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由教师设置或由学生提出一些阅读专题,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去研读文章,在潜心品味和互相切磋的讨论中释疑解惑。

5.整体式归纳法

整体式归纳法即对文章知识的整体或知识点中若干方面的语言信息进行透视、分析解读,然后进行整合式的归纳,得出总揽全局、整体把握的综述性结论。

三、发散式研究性阅读――审美赏析,语言怡情创新期

语言信息材料的增容和思想认知水平的提高,使得中学生在现行的阅读教学中有些越来越“越轨”“不安分”了:他们不会囿于定格的阅读空间,而要自主地去寻找探究的新境界;他们不会恪守定式的思维,而要以发散式的第三只慧眼去审视某些既定的结论,甚至质疑发问,而这正是为了“与时俱进”,提升阅读教学的高品位。下面特推出五种适合众生口味的阅读快餐配制法。

1.顺向式发现法

顺向式发现法即顺应文章的思路,去发掘原创的意图,追逐那语言信息原汁原味的艺术亮点,获得审美的愉悦。

2.逆向式质疑法

逆向式质疑法亦称反弹琵琶争鸣法,即一反作品或他人评析思维的程式与结论,从反面思辨质疑,发表“见仁见智”、富有独立创新认识的阅读法。

3.对文式比较法

对文式比较法即将标题、题材、体裁、主题、技巧某一面或几面相同或不同的几篇文章放在一起,形成并列式或对照式的阅读优势,通过比较与分析而获得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赏析结果的阅读法。

4.变体式再创法

变体式再创法即在熟读原文的基础上,根据创新的需要而改变文章体式的一种阅读法。其变体的形式有如下两种:一是改变立意角度的人称和主题,二是改变原作的体裁。

5.想象式扩展法

想象式扩展法也是一种发散式的再创性阅读法,即读文时,以某一语言信息为再创的触发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而获得新形象或新情节的扩展与延伸。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必须重视阅读,必须从接受主体――学生和阅读客体――文本的实情出发,给学生营造感知和接受语言信息自然和谐的氛围,达到师生情感互融、思想互通、语言互达、质疑互问,乃至论辩互争的教学境界,达到教学互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注:本文系甘肃白银教育科学“十二五”2013年规划课题,课题批号:BY[2013]G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