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气温“蒸蒸日上”,老人谨防“热中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气温“蒸蒸日上”,老人谨防“热中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夏老的孙子夏小阳参加高考,考了700分,中了全市的理科状元。很快,小阳接到国内某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小阳“中举”,全家大喜。于是,家里便忙着摆状元宴、谢师宴。由于小阳的父母都忙于工作,老爷子便亲自出马张罗诸般事务――发请柬、订宴席,忙得不亦乐乎。

夏老患有“三高”,如今大喜临门,就忘乎所以了,有时还忘记吃药。江城的盛夏,闷热异常,俨如蒸笼。一天,夏老一早就忙碌起来,不但水米未尽,还搞得汗流浃背。当他正要赴酒店等候宾客光临时,忽然感觉一阵眩晕,随即便倒在台阶上。家人赶紧把他送到医院,经CT检查诊断为脑梗死。医生告诉他们,老爷子是“热中风”。

盛夏当心“热中风”

其实,“热中风”并不是正规的病名,乃指盛夏时节由于高温潮湿、出汗多、喝水少、吹空调等原因诱发的脑溢血或脑梗死。由于脑中风多发生在冬季,因此,把这种“反季节”的中风俗称为“热中风”。事实上,盛夏发生中风并不是“反季节”的疾病。统计资料显示,一年四季,有两个中风高峰期,即气温在0℃以下的隆冬和在32℃以上的盛夏。最新资料显示,平均气温在32℃时中风发病的危险性比平均气温为20℃时大约增加60%,而且气温越高,中风发病的危险性越大。热中风以缺血性脑中风居多,但也有一些出血性脑中风发生。

盛夏容易发生脑中风的原因如下――

(1)循环血量的变化:当气温升至32℃以上时,体温的调节主要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人体每天大约要排出1000毫升或更多的汗水,这要通过比平时高4~5倍的血流量才能实现,而循环这样大量的血液,对老年人或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者则极为不利,因为“额外”的血液循环负担,不仅会使血压进一步升高,有诱发出血性脑中风(脑溢血)的危险;此外,更多的情况是当水分补充不足时,由于血容量不足和血液黏稠度增高而导致缺血性中风(脑梗死)。

(2)脑供血减少:由于高温散热的需要,人体的血液大量流向皮肤,这样势必造成大脑血流量骤减,这对心血管调节功能不良及脑动脉硬化原本就供血不足的患者,会进一步加剧大脑缺血,从而诱发缺血性脑中风。

(3)温差引起血压波动:这主要是使用空调不当所致。当外界气温很高时,若在室内把空调温度调得太低,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出入房间时,忽冷忽热的温差会使老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脑中风。

(4)情绪“中暑”影响血压:高温酷热易使人心情烦躁,情绪变化较大,引起血压波动,继而诱发中风。

5招妙防“热中风”

(1)“低调处事”,而不要“趋炎附势”,高温下少到户外活动。

(2)使用空调要适度,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8℃为宜;空调的使用时间不可过长,年老体弱者出入有空调房间的次数不宜过多。

(3)合理安排饮食和生活,多饮水,戒烟酒,饮食清淡,以防机体缺水和血液黏稠度过高。老年人的口渴中枢对缺水的反应不够灵敏,因而不觉得口渴就不主动饮水,特别容易脱水。所以提倡不口渴时也应主动喝水,除了一日三餐的汤水之外,还要喝2000毫升以上的开水或淡茶水。

(4)“三高”患者不忘按时吃降压、调脂、活血化淤等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开展积极的防治。

(5)警惕中风先兆,老人一旦出现头痛、头昏、肢体乏力、半身麻木、频频打哈欠等不适时,切勿掉以轻心,不能误认为是“感冒、中暑”或休息不好,子女应第一时间送老人到医院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