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草原与边地①:屠格涅夫《猎人笔记》与艾芜《南行记》的叙事结构比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草原与边地①:屠格涅夫《猎人笔记》与艾芜《南行记》的叙事结构比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前人研究艾芜时多从小说主题和人物形象方面下手,或采用传统的阶级分析法对两位作者的阶级属性大做文章。本文拟从文体学的角度,借助叙事学和接受美学理论,探究艾芜在叙述结构方面对《猎人笔记》的借鉴。

关键词:自传式小说 文体学 叙述结构

《猎人笔记》是一部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品,屠格涅夫用浓浓的抒情笔法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俄罗斯中部广袤的草原和幽秘的树林风光。他的创作在中国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沈从文曾经谈到他散文创作的主导思想,他要尝试运用“屠格涅夫写猎人日记的方式,糅游记、散文和小说故事而为一,使人事凸浮于西南特有明朗天时地理背景中”。②郁达夫在《小说论》里提出,“风景描写对人物的作用有‘调和和反衬’两种,俄国的杜葛纳夫(屠格涅夫),最善用这两种方法……”③现代作家艾芜16岁便踏上了文学之路,尽管如此,如艾芜自己所言,“这时,我对文学还是注重内容,不留意文体和描写的”。④1931年,艾芜在上海偶遇沙汀,之后在两人同住的期间,两人“不断地讨论、阅读契诃夫的小说(赵景深译本)、莫泊桑的小说(李青崖译本)、屠格涅夫《猎人日记》(即《猎人笔记》,耿济之译本)等等”。④

截至1935年底8单篇的《南行记》刊印之时,艾芜的文学创作翻开了新的一页。建国后周良沛为艾芜《南行记》的《书前》所作的序文中,对单篇《山峡中》 则认为“是篇‘技艺圆熟的作品’,对于还没有多少创作经验、属于试笔阶段的艾芜,短篇人物、故事的完整、结构的匀称,是熟读了不少名著,是可以大段大段背诵《猎人笔记》的回报”。⑤它一共8个单篇,均为游记式的短篇传奇小说,以作者个人亲身流浪生活为蓝本,建构了一个独特的滇缅边地生活图景。

卡顿认为:“文体是散文或诗歌殊的表达方式。文体分析包括考察作家的词语选择,他的话语形式,它的手法(修辞手法和其他方面的)以及他的段落形式――实际上即他的语言和使用语言方式的所有可能的方面”。⑥文体就是文学作品的话语体式,是文体的结构方式。文体是一个揭示作品形式特征的概念。小说的结构形式、叙述方式和语言传达都被认为属于小说文体研究的范畴。以下从叙事结构进行分析。

在普罗普的代表作《民间故事形态学》中,提出叙事功能是叙事结构的基本要素,正是叙事功能的相互关系,构成了基本的结构类型。⑦他全面梳理了俄国民间故事,归纳出俄国民间故事的三十一种叙事功能。今天套用此法,可以发现《猎人笔记》和《南行记》中,由于两个文本叙事功能的相似性,也导致了叙事结构的类似。

《猎人笔记》有着明显的叙述分层,在文本当中,叙事结构的层面可以从文本中分离出来。它以猎人的游猎为主线,以接触到的人物作为故事的主人公,里面通常都会有一个故事,但作家又没有刻意追求故事的曲折和完整,故事仿佛是作家漫不经心地讲出来;它里面都有一个或几个主要人物,但似乎是作者顺手牵进来的,而且作者并没有对他们的形象进行精雕细刻,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猎人笔记》根据各篇章的叙事结构,可分为两个类别。这一类(《泉》、《塔佳娜・鲍利索夫娜和她的侄儿》、《两地主》、《列别强》、《美人梅奇河的卡西央》、《孤狼》、《里郭甫》、《霍尔和卡里内奇》、《歌手》、《活尸首》、《车轮子响》、《叶尔莫来和磨坊主妇》、《事务所》、《白净草原》、《幽会》)该类故事开始的“最初情景” 是一段抒情性的风景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场景。如《叶尔莫来和磨坊主妇》最初情景讲的就是太阳落山前树林间的色彩和气息,这是作者在“守击”时观察到的美妙情景。

紧随“最初情景”就是下述功能:

(1)介绍游猎过程中主人公的姓名、身世或某一家庭的各个成员等等。在《叶》篇中,介绍叶尔默莱的外貌、打扮、它的猎狗华列特卡和自身的古怪特性。

(2)讲述主人公的故事或者是通过他而引出的他人的故事。通常有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主人公自己讲述自己或他人的故事,或者是叙述者“我”在偷听的状况下听到了有关主人公的故事。在《叶》篇中,“我”和叶尔默莱夜宿于磨坊主的干草棚时,“我”小寐期间,听到了叶尔默莱和磨坊主妇的对话。由于对话,叙述者才又道出磨坊主妇与其前主人夫妇的故事。

第二类的篇目有:《县城的医生》、《我的邻居拉其洛夫》、《独院地主奥夫谢尼科夫》、《总管》、《事务所》、《死》、《彼得・彼得罗维奇・卡拉塔叶夫》、《希格雷县的哈姆雷特》、《且尔托泼哈诺夫和聂道比斯金》、《且尔托泼哈诺夫的末路》。

这些篇目则以讲述故事为主,最初情景都是开篇就交代人物的全貌、职业、婚姻、爱好等等。作者用语言、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除了作者自身能参与其中之外,通常还会让故事中的一个人物牵出另一个人物的故事。如《希格雷县的哈姆雷特》,“我”最初到富裕地主亚历山大的村庄里做客,作者介绍了宴会上的形形的人物形象和举止。晚宴结束到就寝时间了,同住的房客“希格雷县的哈姆雷特”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家世、求学、婚姻……《县城的医生》的体例和这篇也非常的相似。

《南行记》篇目众多,依据表现出来的文体特征,划分为两类:《人生哲学的一课》、《山峡中》、《乌鸦之歌》、《松岭上》、《边寨人家的历史》、《野樱桃》、《群山中》为第一类;第二类有:《在茅草地》、《洋官与鸡》、《我诅咒你那么一笑》、《我们的友人》、《我的爱人》、《森林中》、《左手行礼的兵士》、《快活的人》、《流浪人》、《荒山上》、《月夜》、《瞎子客店》、《山中送客记》、《偷马贼》、《私烟贩子》、《寸大哥》、《玛米》、《卡拉巴士第》、《海岛上》、《红艳艳的罂粟花》。

第一类作品表现出强烈主观意绪色彩,有“写意”小说的特色。艾芜散记式的小说是一种主要通过对事件过程的讲述,利用自身的内容特征传递叙述者某种情调或意绪的小说。它将叙述者的情调或意绪潜藏于事件的讲述中,利用讲述的“行进”逐渐“发散出来”。往往是借助于对某一特定事件的描述以及对某一人物或道具的刻画,制造出一定的艺术氛围,在具体的描写对象中寄托其情调或意绪。这类小说写法上的特点是:一,具有一定的事件过程;二,在对事件的描述过程中抓住某一特定的描写对象;三,描写对象具有隐喻性的特征;四,结构上具有大致的叙事框架。景色描写是其中不可缺的一个部分。 与《猎人笔记》的15篇随笔相对应,通常也以风景描写为开始情景,以《乌鸦之歌》为代表,小说的开头写的就是有关自然场景的描绘“林里突然起着可怕的呼啸……原是静寂的山,淡淡抹着向晚烟霭的,也在谷里反送出强烈的回声……”接着的叙事功能有如下的部分组成(以《乌鸦之歌》为例):

(1)“老汤哥”偶遇中间人(年轻猎人询问寄宿的地方)。

(2)故事某个触发点(入睡时,听到了令人惊恐的乌鸦般的叫声)。

(3)中间人讲述背后的故事(同住的猎人讲述了乌鸦般叫声的发出者的故事)。

此种叙述结构均为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模式,叙事功能(2)较有深意,通常都在该环节牵出另外的故事。山峡中的老货郎的故事、松岭上一干人的故事……都是通过“老汤哥”的参与其中,以及与主人公或与主人公有关系的旁人讲述出来。

《边寨人家的历史》、《野樱桃》、《群山中》三篇,除了具有以上的叙述模式外,在叙事时间上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故事时间有着将近三十年的时间跨度。在小说的开篇叙述的是作者第二次南行的见闻,在他人重述三十年前的故事时,整个故事时间又回到解放前的边地。《边寨人家的历史》开篇叙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流浪生活,一句“很多年过去了,今天重又来到这个山寨,非常想看看以前的朋友们”,故事时间指向的是1961年,当寻访到了一位老者重述当年钟家的遭遇时,时间又回到从前(30年代);民兵报告敌情打断了叙述,故事时间回到眼前。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将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不一致成为“时间倒错”。⑦一般来说,越复杂的故事对自然次序的变动也就越大,为了交代纷繁的故事线索,作者就必须时而回溯往事,时而预示未来。在现代很多长篇小说和绝大部分短篇小说中都可以发现时间倒错。尽管这也是一种古老的叙事策略,但就应用的广泛和形态的复杂而言,它仍然可以看做现代小说的一个基本特征。⑧

第二类作品,在文体学上有着鲜明的特征――截取生活片断,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肖像、心理的描写来重现塑造,叙述事件可以根据情节加以安排,倒叙、插叙的叙述方式也加以运用。传统小说是以叙事为第一要务的,现代小说则又增加了塑造人物性格、传达主人公心绪的抒情。《左手行礼的兵士》就以左手行礼的士兵的三次敬礼和一次乞讨时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之外又插叙了两个军阀争夺地盘的大战,点明了兵士受伤的原因。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主人公“吴大经”的四个画面,结构紧凑,直接以展示型的语言给读者提供想象的空间。

从文体学的角度来看,游记式的传奇短篇、作家自传性第一人称叙述方式、语言的丰富和幽默,都是艾芜个人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他的游记体小说体现出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体式演变的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突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性框架,引入了以“旅行者”的见闻为叙事结构的情节组合方式;突破了传统小说的全知叙事,采用了叙事人的限制叙事;由于上述两点变化,在叙事功能上,开始由传统小说明朗化的“讲述”向含蓄化的“显示” 转变,带来了小说叙述话语的变化。⑧我们通过叙事功能的梳理,叙事文本表达的层面上,发现《猎人笔记》和《南行记》在文体上的相似性,证明了《南行记》确实是受到《猎人笔记》影响的。

注释

① 传统文化播及的不平衡造成了地理和文化意义上的“边地”的歧义.

② 沈从文.新废邮存底・一首小诗的讨论[N].益世报・文学周报,1947-9-20.

③ 郁达夫.郁达夫文论集[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28.

④ .艾芜传[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115,159.

⑤ 艾芜.南行记[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8.

⑥ 卡顿.文学术语词典(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M].1976.

⑦ 罗纲.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132.

⑧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