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借语文之城,画晕轮之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借语文之城,画晕轮之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因“晕轮”而产生的积极、有利的效果我们称之为“晕轮正效应”或曰“正晕轮”;产生消极、不利的效果我们称之为“晕轮负效应”或曰“负晕轮”。

学困生之所以难转化,不仅因为教师、家长的帮扶不力,还因为他们常用一种病态的目光看待问题,犯了错误,不是及时地反省而是把个人封闭起来,认为自己无能、老师偏心来逃避责任;另一方面,他们却有着一种强烈的病态自尊。鉴于此,笔者试从语文老师的角度,借语文学习这个主阵地,尝试为他们画好一个个大大的“正晕轮”,帮助他们重新找回自尊和自信。

一、借语文式宽容,画“乐学”之晕

大多数的学困生表现为对老师和家长的苦口婆心无动于衷,对事冷漠。攻其身不如攻其心,我们何不宽容一些,为他们画一个大大的“乐学之晕”?

1.友爱的姿态。学困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爱。一句适宜的鼓励,一个充满赞许的暗示,一句关切的话语,都会点起学困生心中希望的火焰,构建学困生乐于学习的氛围。

2.幽默的语言。有魅力的语文老师应该具备语文式的幽默。面对学生在学习中无意犯的错,尤其是学困生,大声呵斥于事无补,幽他一默又何妨?

案例1:有位三年级老师看到学困生将“桌”写成了“卓”时,故作惊讶地对他说:“这张桌子不得了,砍了两条腿还能站住!”孩子便在玩笑中会意了。

3.入耳的说教。学生犯了错误,用什么样的话语对学生最有效?恶狠狠的话语就一定有效吗?我曾见过学生当着教师的面摔门。在教育界,到处流传着陶行知老先生“四颗糖”的故事。没有义正词严的批评,没有语重心长的说教,更没有疾风暴雨的体罚,而谁能说这样的教育不动听入耳呢?

4.契合的心灵。有些课任老师常会对学生说:“你们班纪律真差!”而班主任常会说:“我们一定能赢!”“我们”与“你们”,前者亲和,后者对立。不要小看了教师不经意间的用词。教师在对学生恶语相向时,就是将这些学生推向了自己的对立面。而很多优秀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无不向孩子们暗示着一个信息——“我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老师,是其中一员。

二、借语文式帮助,画“悦己”之晕

所谓语文式帮助,意为含蓄的、育人于无形的帮助形式。

1.鼓励化整为零。学困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似乎一无是处,拿写字来说,满本的习字册上你找不到一个可以称得上整洁、美观的字。怎么办?将鼓励化整为零!

案例2:我用红笔圈画出他们每个字中相对漂亮的笔画以示褒奖,哪怕只是一笔略带笔锋的捺。这方法还真奏效,有两个原本写字如乱草的孩子,就因为半个学期中,我用这种方法送他们数百个红圈圈,现在开始认真写字了!

2.竞赛有纵有横。与学优生相比较,学困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是不多的,这就需要老师针对他们的特点为他们多提供成功的机会。

(1)纵向评比:当然是拿他们自己的现在和过去相比,不断发现并表扬他们的进步。此时,给他们备一个成长记录袋真的很有必要。有时,针对特殊情况还要采取一些非常方法。

(2)横向评比:为了不让学困生离群或是自封,我们也不能忽视他们与同学之间的横向竞赛。可以指导全班学生在班里找一个竞赛对手,在学习上制造你追我赶的氛围。不过,学困生的结对子竞赛一定是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之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要不动声色地给他们安排一个水平相当的竞争对手。

3.评价短中见长。不可否认,学困生虽然文化成绩不够理想,但也许文体方面有一定特长;他们虽然一时落后于人,但内心也有争上游、争荣誉的欲望;他们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不够高,但却乐于助人等。我们要勇于跳出传统的思维束缚,对自己的学生进行重新“定义”,做到“短中见长”。

4.距离远近适当。笔者在此处要重点说一说,细心的语文教师是如何把握好和学困生之间的空间距离的。

(1)授课时的距离。教育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教室里有四组学生,教师始终站在三、四组之间过道的三分之一处上课,实验观察结果显示,教师身边的三、四组学生的听课状态明显好于一、二组。所以,我们不要总高高在上地站在讲台上,要常走进过道进行课堂教学,并且要时常变换两个过道。

(2)评价时的距离。如果批评,对那些胆子大,屡教不改的孩子要近距离批评,使他能够感受到压力,对胆量较小的孩子最好远距离批评,使其不会太感觉压迫;如果表扬,那就最好是近距离了,因为对任何一个取得成功的孩子进行靠近表扬都具有明显的教育功效,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三、借语文式交流,画“亲子”之晕

如何用语文方式与家长更有效地交流,为学困生与家长之间画好“亲子”之晕呢?

1.拓一条渠道。对于中高年级的学困生,家长的教育方法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而且经过多次较量,他们也已经像他们的孩子一样油盐不进。对于不愿或不敢与你交流的家长,不同的情况要借助不同的交流渠道,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家校良好沟通。

案例3:刚接这个班里阿凡(单亲家庭)的爸爸是基本请不动的,于是我果断地放弃了与他面谈的交流方式,改为给他写信。孩子每有点滴进步,我都会写上只言片语让孩子捎回。53封信写完了,他的爸爸竟然开始主动到学校来与老师交流孩子的学习状况了。更可喜的是,在捎信的路上,孩子也悄悄增长了自信!

2.换一个角度。其实,我们做教师的如果能在改变观念去欣赏孩子的同时,也教会家长换一个角度去欣赏孩子,才可谓功德无量。我的同事徐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她最常问家长的一句话是:“这孩子在家有什么优点是我还不了解的呢?”

3.炫一个瞬间。我的包里每天都带着相机,常悄悄地拍摄下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珍贵的照片,更多地将学困生可爱、进取的一面借各种机会反馈给家长。不需要多高的拍摄水平,不需要多美的山水画卷,只拍下的是孩子的一点一滴进步,谁能说它不是“最美的瞬间”?这种方法曾令众多家长动容。

4.搭一个舞台。笔者关注的是这舞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也要能让家长受到及时真切的感染,在这舞台上看到鲜活的希望,并积极主动参与到转困工作中来。我在实践中搭的最成功的两个舞台是:(1)校报上的习作选登。(2)家长会上的“语文表演”。班里的许多学困生和其家长都在这两个舞台上找到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