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分层次”教学在高职院校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分层次”教学在高职院校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为我国争得了诸多的荣誉。鉴于当前学生中乒乓球技术水平层次不齐的现象,如果依然按照过去统一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的话,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且还会破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此,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引入了“分层次”教学方法。旨在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分层次;高职院校乒乓球教学;应用

“分层次”教学是在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所模式出的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所谓分层次教学主要是在尊重学生个体性差异的基础上将教学对象分为若干个不同层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各自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通过不同教学手段的实施,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从本质上讲,在分层次教学中针对的是全体学生,其主要目标则是能全面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下实现全面的发展。

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为我国争得了诸多的荣誉。对此,这一运动在我国的传播也极为广泛。对于广大大学生而言,一个对运动有着特殊情感的群体,乒乓球更是他们日常活动与锻炼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乒乓球又是一门技术性特别强的运动。基于大学生自身水平的差异,造成了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的学生技术较好,而有的学生则相对较差。此外,由于受到场地、器材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了学生之间的水平也层次不齐。在此基础上如果采取整齐划一的教学计划来进行的授课的话,无疑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必须要在尊重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采取符合他们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这不仅有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还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做到学有所成。对此,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引入了“分层次”教学方法。旨在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技术指导。

1.分层次教学的特征

就“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而言,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方面。首先,“分层次”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和自信心。通过分层次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而且还能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了解。而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也能使处于每个阶层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功和快乐,也能够逐渐激发他们学习上的动力和积极性;其次,则是能够使学生进行独创性的学习和思考,为他们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三, 能够使学生学会有效调节自我、控制自我的能力。众所周知,学生在学习动机、方法和结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自我认识能力,能够使他们发现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种有效的措施进行针对性的改正;第四,能够实现学生的自觉自理。学生是课程知识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对学习的整体任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将其细化为若干个小的单元模块。在此基础上再一一进行整合,自觉完成整个学习任务;第五, 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并有强烈的进取心、表现欲和竞争意识;第六, 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多重多边交往中, 能做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协作完成教学任务, 共同前进。

2 “分层次教学”的教学实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分层次”教学模式中针对的也是作为主体性的学生。从这一角度上讲,在教学过程中,层次的划分是否合理直接会影响到学生自身。因此,在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一定要本着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调整的原则下展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首先,在“分层次教学”设计开始之前,要向学生宣讲整个分层方案的设计,包括设计的目的和含义,以便使他们能够对“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有个统一的认识和了解;其次, 应该尽可能的指导每一个学生能够学会客观、实事求是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然后再在这一基础上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自身发展能力的层次;对于学生的层次而言,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学生经历了一定阶段的学习以后,他们的能力也会获得一定的提升,在这个时候,老师便可以根据他们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在调整的前两周内,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和要求进行个别调整。在学期结束以后,便可以结合学生在这一学期内的考核情况以及整体评估情况做一个大范围的调整。

“分层次教学”实的教学实践图如下。第一步,对全班的学生进行原始水平测试分层;第二步,通过对测试后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制定各自不同的教学目标;第三步则是要根据制定出的不同层次的目标分别实施分层次教与学,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宜他们的任务,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最后再安排他们进行交叉练习,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最后, 根据上课情况进行小结, 并以此调整练习内容、负荷与要求。整个教学流程是环状的控制系统;不断的根据学生在练习中的反馈进行调整, 以期望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分层次教学的教学实践实施流程图

2.1 科学客观的进行分层

在对学生进行乒乓球分层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正视学生自身现有的乒乓球技术水平。此外,还应该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原因,使他们也能够对自身的素质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十分乐意接受老师的安排。也能使他们在这样一种学习过程中逐渐树立自信心,激发自身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那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要积极对其进行鼓励,使他们完成任务,并能充分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对学生进行分组的主要依据便是根据学生自身的乒乓球技术水平。在实验前,聘请了两位专业的乒乓球教师对学生的反手推挡、左推右攻、正手发奔球等几项乒乓球基本技术进行了测试。并对其进行了评定。结果最高分为205分,最低分则为0分。最后以平均分为线将学生分为了A、B两个层次。其中A层为在平均分之上的学生, B层则是由平均分之下的学生所构成的。这样就根据学生自身所掌握的乒乓球基本技术能力将学生分为了A、B两个层次。值得提出的是,分层次教学得以实现的前提是建立在不改变原有教学计划,不拆分原有教学班的基础之上的。而是根据不同的群体来设定各自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拥有一个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目标。

2 .2 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应该结合最近发展区相关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使制定出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凸显出阶段性和层次性。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稳步前进。

对于A组的学生而言,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以基本的衔接练习为主,使他们能够达到熟练使用的目的,再对其进行一些理论知识方面的讲解,以拓展他们的视野。而对于B组的学生而言,则应以基本练习为主,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单个技术的动作过程,辅以专项理论的讲授。

2 .3 教学组织形式

2 .3.1 小组合作学习

在学习小组的构建过程中,依次可以将其划分为同质和异质两类学习小组。所谓同质学习小组主要是将同类或者是技术水平相当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而异质学习小组则是指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在这一分组的基础上并未各组依次确立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在同质学习小组中,处于相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共同提升自己。而在异质学习小组,技术水平相对好、学习氛围浓厚的学生不能有效感染或者带动组内的其他学生。而且当他们在帮助其他同学的同时,也能使自身的技术进一步共组,并能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快乐。而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差、兴趣低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受到他人的激励和鼓舞,容易在小组内形成以强带弱,以弱促强的现状。这样也就促使处于每一个层次阶段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也能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和兴趣。这种课堂组织形式能通过同伴之间的教与学, 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促进全体学生技术水平的提高, 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意识, 形成互助合作的精神。

2.3.2 个别教学

由于在“分层次教学”中是将班级集体与个别教学相互结合在一起的。但是这也又不是在集体教学基础上的一种简单的个别辅导,而是要将个别化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渗透到教学目标、课程教学以及辅导训练等方面。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应对其进行课外拓展与练习,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为将来的发展进一步拓展空间。而对于那些技术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一定要找些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习目标。

2.4 注意不同层次间的交流

在任何一节课中都要留有一定的时间,以方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及时相互交流。在这一互动中既包括较高层次学生对较低层次的学生进行帮助,也包括较低层次的学生向较高层次的学生求教。使他们能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这样的交流可以使层与层之间层次内部之间产生竞争与合作, 使异步发展更能发挥作用, 使全班的乒乓球运动技术共同提高。

各层次班要有适当的调整, 对学习进步较快, 对乒乓球运动感悟较强的, 可在一定的课时后升到上一层次组, 这样在整个分层次教学实验过程中,没有把学生定格在某一层次班组。“分层次”教学训练与常规教学训练相比, 能较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体育教学原则,利于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作用, 有利于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与评价,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目标管理。“分层次”教学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使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不同水平的学生全面发展, 对他们增强自信心和挑战自我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分层次”教学训练对学生增强体质,促进专业学习, 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顽强的作风, 增强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思想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庞彦杰等.分类指导与分层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12

[2]卢佩霞等.分层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06

[3]黄晓丽.形体训练与健美[M].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4]简涣镇,戴明生.归级交叉分层次教学模式概论[M] .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10):101-103.

[5] 朱寒笑.普通高校体育基础课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 2002, (3): 18- 21.

(作者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