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制约我国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因素及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制约我国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因素及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问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备受关注。各国政府和经济专家感受到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重要,并对这一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在我国的研究还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存在着严重的梗阻现象。本文将从制约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因素出发,重点论述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的主体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发出的源头,他的工具是一般性货币政策和选择性货币政策,使用这两种工具通过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利率、货币供应量、资产价格、信用渠道)组合,形成了货币政策决策和传导系统。金融市场有敏锐的嗅觉,一旦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稍有改变,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就会根据货币政策调整各自的投资。而这种调整很快就会在股票价格、存款总额、外汇波动和金融衍生工具中表现出来。由于金融市场与产品市场的紧密联系,很快这种影响就会与生产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形成互动,这种影响使得人们对经济发展有一个未来预期,这种预期会影响金融市场的投资选择。通过这种种金融渠道的传导,最终反映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二、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原因

(一)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相互脱节

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我国的股票总市值远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这样股市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还不够,财富效用并不明显。鉴于此,资本市场的变动对货币市场的影响有限。在历年的调查中发现,股价的波动因素中,政策因素占44%,市场因素23%,扩容因素21%,信息因素12%,而且在发达国家股票市值占GDP的比重都超过了100%,而在我国这一比例还不足100%,这充分说明了货币市场对股票市场产生的影响也是极为有限的。正是因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相互影响作用并不明显,造成了两个市场资金价格结构的失衡,由于两个市场的相互脱节,两个市场上的各种工具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并不合理,所以要科学地打通两个基本市场通道,加强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协调机制。

(二)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盈利模式的制约降低了传导机制的效率与效果

据调查,目前中国银行业90%左右的收入都是来自于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占到不足10%。因此,特别是在过去几年中,当央行根据经济形势发展需要利用利率手段进行调控时,如果同时不同幅度的调整存贷款利率、缩小利差,将直接影响银行的经营甚至是银行的安全。但如果存款利率不动,不缩减基础货币投放或缩减力度不够,仅提高贷款利率,则据统计分析,存款利率不变,贷款利率向均衡水平提高一个百分点(即提高贷款利率),贷款规模将增长三个百分点,即利差扩大,将刺激银行放大贷款,政策效应又反而减弱。

(三)货币政策传导客体尚未充分发挥自身职能

首先,一部分企业受当前经济尚未走出供大于求局面的影响,经营出现困难,需要重组、关闭或者破产。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微观客体,货币供给的主要接受者,这一状况大大降低了对货币需求的能力,不利于对宏观金融的调控信号做出灵敏反应;其次,普通居民普遍存在较强的储蓄倾向,对于股票的持有仍然抱有警惕性态度,居民的股票持有率不高,这样相对来说储蓄率偏高,这与我国的传统意识有关。我国汇率制度的局限性从1994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这一汇率制度基本上是建立在强制结售汇制度的基础上,不能全面地反映外汇的供求情况,市场对汇率的调节还受一定限制。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略有升值的态势,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这种汇率形成机制本身是在强制结售汇及外汇周转限额约束下形成的,必然使得中央银行在综合运用汇率政策、货币工具干预外汇市场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四)市场利率管理方面的缺陷由于中国尚未实现利率的市场化管理

存贷款利率还不能由市场供求来决定,统一的利率造成部分金融产品在流通中没有价差或价差过小,不利于流通,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其次,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信号,起着调节供求的作用,非市场化的利率在调节资金供求过程中可能出现无效调节、逆向调节和过度调节的结果,扰乱货币政策传导信号;另外,利率管制使利率水平不能正确反映资金的供求状况和国内的资金短缺现象,人为地扭曲了资金的价格,削弱了社会信用的基础。

三、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完善及建议

(一)注意证券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一方面发挥资产价格渠道对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另一方面货币政策要根据资本市场的发展变化继续进行适当的适用性调整,以充分发挥资产价格的传导作用。这需要增加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动,建立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通过对股票市场进行科学管理,促使其健康发展,真正发挥“经济走势晴雨表”的作用,提高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运行效率。

(二)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约束机制

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的风险约束开始加强,但利润约束仍然较软,这导致它在进行实际操作时过多地注重风险的防范,而忽视了对效益的追求,从而对于开拓新的信贷业务缺乏积极性。而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主要载体,其对贷款的消极态度将极大程度地阻碍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首先银行要把好新增贷款的质量关,在扩大商业信贷的同时兼顾贷款质量,提高银行服务质量和行动效率,在事先确定全年利润目标,硬化预算约束,建立激励机制,使利润约束与风险约束一样具有严肃性。

(三)提高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的科学性

中央银行是货币政策的发出机制,是货币政策的源头。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好是坏是衡量央行货币政策科学性的标尺。中央银行首先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预期,要科学性地制定某一时期内的货币政策,对现行国币政策的改变,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而其中的关键所在就是中央银行能否独立地进行货币政策的操作。通过对经济增长、物价、国际收支、就业等经济指标的分析预测,独立地提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同时中央银行在作出货币政策的时候,要有金融系统和统计系统的数据作为参考。加快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消除外汇市场上的缺陷面前我国对外汇的管理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同时根据国际情况调整汇率,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改变,原来的汇率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时条件下对于汇率的要求了。所以国家放宽了汇率的波动幅度,增加了名义汇率的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人民币预期升值带来的外资大量流入造成的外汇供求不平衡的局面。从而减少央行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压力。

(四)要着实有效的控制好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这就要求我们从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根源入手,进一步理顺对外金融、贸易以及投资等领域资金运作的综合关系。首先要改变目前外贸进出口政策。因为外贸进出口高速增长业已成为导致外汇储备增长的核心因素之一;其次要改革包括强结汇制度和放宽外汇需求管理等在内的一些制度安排,使外汇供需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平衡;三是转变外汇储备管理方式,扩大对外资本性投资的比重;四是创新外汇储备经营方式,实现国家财富最大化,保持多元化的币种储备,以分散汇率风险。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探寻利率市场化的最佳途径,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要充分发挥货币政策传导整体体系的作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等以利率为共同关注的基础相互影响。由于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还在前期阶段,货币政策的改变并不能形成对国民经济重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积极推进货币政策改革,为未来的货币政策做好打算。要开放利率管制,形成完整的短期货币市场利率体系,先开放货币市场利率,再是贷款利率,最后做到存款利率的开放。

同时,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调整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个人的资产结构,培育真正的市场活动主体,提高经济活动中的利率弹性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