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死”的概念“活”起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死”的概念“活”起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理概念属于地理基础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首要条件,也是解题的重要前提。在最初几年的教学中,我先把概念直白地呈现给学生,然后枯燥地讲解概念的含义,最后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还是“死”的,学生根本没有真正掌握它们。所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上好概念课是非常重要的,这既是落实“双基”的前提,又是使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

那么如何上好概念课呢?我发现现在的高中生的地理知识面都较窄,这构成了地理概念教学中的障碍。我们要“授之以渔”,让学生主动获取概念,这样概念才能“鲜活”地存在于他们的头脑中,并供他们灵活运用。高中地理概念五花八门,不管学生以何种方式获得概念,一般都可以遵循“发现——认识——巩固”的路径进行。下面就概念教学中每个环节的教学策略作一些阐述。

一、发现概念

1.直观呈现法

概念教学一开始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向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直观地认识概念的有关属性。具体方法如下:

(1) 结合演示和操作进行直观呈现

在教学中对于一些相对抽象的内容,尽可能利用恰当的演示或操作使其转化为具体的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在讲“褶皱”概念时,教师可与学生一起用教科书充当岩层,然后双手从两侧挤压,观察教科书的变化。还可以用书来演示背斜和向斜,方便学生区分两者。通过实物演示使学生建立表象,从而解决地理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2)结合生活经历进行直观呈现

例如,在讲“热力环流”这一概念时,可让学生回忆烧开水时水开了的情景,锅中间的水向上冒,四周的水往下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教师可提醒学生回忆火位于锅的什么位置。这样,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锅中间的水受热多做上升运动,锅四周的水受热少做下沉运动,这就像书上的热力环流一样。这样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具体的生活经历,在此基础上又将其生活经历抽象为教学内容。

2.知识迁移法

知识迁移,就是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来的概念,以定义或描述的方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新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而使学生获得概念的过程。教师在备课时要分析有哪些旧知识与新概念有内在联系,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从心理学来分析,这样做学生无恐惧心理,易于启发其思维。例如,在学习完“冷锋”概念后,可给出暖锋的示意图,要求学生找出暖锋与冷锋的不同之处,即“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这样就轻松地揭示出暖锋的本质属性,完成知识迁移。

发现概念并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手段。在学生发现新概念后,还要进一步去认识概念,真正在头脑中形成新概念。

二、 认识概念

1.总结归纳法

教师通过演示、操作、结合生活经历等方式让学生发现了新概念,形成了对新概念的一些感性认识,接下来教师就应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总结归纳出概念的定义,从而让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有利于验证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例如,在学习“断层”概念时,教师可先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总结断层的定义。部分学生可能会概括为“岩体发生破裂就形成断层”。这时教师再呈现一幅岩体仅仅破裂但未发生位移的图片,告诉学生这种情况不能称为断层,学生就会意识到之前的概念不完善,应该是“岩体发生破裂后,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断层”。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把大量感性材料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抛弃事物和现象非本质的东西,抓住本质特征,形成概念。因为是学生付出脑力劳动后而获得的概念,所以记忆牢固。

2.剖析本质法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寻找概念中的关键词,并剖析关键词的真实含义,从而将本质属性从概念中分离出来,加以明确。例如,很多学生学完“城市化”的概念后都狭义地认为城市化就是人口向城市集聚。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抓住城市化概念中的关键词,即“乡村变为城镇”,这样学生就会意识到城市化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人口城市化;二是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地域城市化。从而纠正他们原来的狭义认识。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变换本质属性的叙述或表达方式,验证学生是否真正认识概念的内涵。例如,在学习暖流之后,学生知道了“暖流是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这时教师可将暖流的概念改成“比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洋流为暖流”,让学生辨析对否,以增强学生对暖流本质属性的认识。

3.正反例证法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运用肯定例证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同时也要及时运用否定例证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辨析。例如,在讲到“人口迁移”的概念时,可提问:出国旅游是否属于国际人口迁移?为什么?通过这个否定例证帮助学生强化“国际人口迁移一般要人口跨国界并改变居住地达一年”这一认识。

4.比较辨析法

在高中地理中,有些概念的含义接近,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相同点与内在联系,对这类概念必须加以比较,然后把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找出来,使学生既看到它们的内在联系,又看到它们的区别。

例如,学生常常将“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相混淆。此时教师就必须正确引导学生。这两者都是研究环境与供养人口数量的关系,但前者研究一个地区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后者研究一个地区能供养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本质区别就在于“最大”“最适宜”这两个定语上。从而加强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分。

三、 巩固概念

1.通过运用来巩固

在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运用对巩固概念具有特殊意义,如果可以,最好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运用所学到的概念。例如,在讲到“大气逆辐射”概念时,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在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可提示学生:“大气层就好比盖在大地上的一床被子,这床被子在晴天时比在阴天时要薄,这样一来这床被子的保温作用是不是就不一样了呢?”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再借助教师的点拨,不但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和能力,也加深了对所学概念的理解。

2.建立概念体系来巩固

学习了一个新概念后,一定要把它与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建立起联系,使新概念与原概念得到精确分化和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一个概念体系,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沃克环流”这一概念之前,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忆热力环流的概念,之后再学习沃克环流,学完后提问学生这两个概念有什么联系。学生很快会意识到沃克环流属于热力环流的一种,这样两个概念前后贯通,就很顺利地将新概念纳入到原有的概念体系中了。

任何地理概念都有它的产生背景和特性,地理概念教学的方法很多,这就要求教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概念随着深入的观察即可形成,而有些概念可能需要反复练习,多次运用才能完善对它的认识。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步骤,提升概念教学的效率,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地理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