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角巩膜咬切器作泪小点切开术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角巩膜咬切器作泪小点切开术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探讨角巩膜咬切器作泪小点切开术的效果。方法:对46眼施行角巩膜咬切器作泪小点切开,不缝线,不包扎,不置管,1天恢复。结果:27例(46眼)经6~12个月治疗后,治愈26例(45眼),治愈率为96.2%;失效1例(1眼),失效率为3.7%。结论:角巩膜咬切器作泪小点切开术是治疗泪小点阻塞的有效方法,该方法手术时间短,方法简单,术时短,结果满意可靠。

关键词 泪点阻塞 角巩膜咬切器

泪点阻塞是眼科常见眼病之一,其造成的长期溢泪给患者带来非常大的痛苦和不便,我院在显微镜下进行了27例(46眼)角巩膜咬切术治疗泪点阻塞,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局麻下施行角巩膜咬切器作泪小点切开术,治疗泪点阻塞,排除泪小管和鼻泪管阻塞,所有病例全部是后天性泪点阻塞,均有明显溢泪。共27例(46眼),年龄18~55岁,男18例(30眼),女11例(16眼);病程1~4年,平均2.5年。发病原因:炎性阻塞16例(28眼),热灼伤1例(1眼),原因不明10例(17眼)。

手术器械:角巩膜咬切器(切口1mm)、显微镊、泪点扩张器、霰粒肿夹。

手术方法:经扩张泪点,冲洗泪道通畅者即可施行手术治疗,用0.4%倍诺喜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针作泪点局部浸润麻醉。在手术显微镜下,用泪点扩张器插入泪点逐渐扩大,然后旋转90°,以水平方向进入泪小管内再旋转扩张,用霰粒肿夹夹住泪小点周围部位,夹环内暴露泪小点,将角巩膜咬切器下叶直插入泪点垂直深部1.5mm,咬切其后唇1.5~2.0mm。术后压迫止血,术后不包扎。

疗效判定标准: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泪点形状成圆状,患者无溢泪,冲洗进针顺利,鼻腔及咽部有冲洗液体为成功;仍有溢泪,不能顺利进针,鼻腔及咽部无液体为失败。

结 果

疗效:27例(46眼)患者中2例(2眼)因过度增生仍流泪,行2次手术后成功,治愈26例(45眼),治愈率96.2%;失败1例(1眼),占3.7%。

并发症:2例(4眼)术后泪点水肿肥厚,影响导泪功能,经局部滴皮质类固醇眼液7天后,水肿消失,导泪功能恢复。

讨 论

泪点闭塞的类型:①泪点狭窄型:患者主诉溢泪,检查稍不细致认为泪点是开放的,而实际上呈针尖样,往往会造成误诊。②膜样闭塞型:此型多见,泪点上有一个长有新生血管的膜样物覆盖。③泪点息肉型:泪点内有息肉样物填塞泪点。④泪点裂隙型: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呈缝隙状,但患者持续溢泪,往往用针头冲洗时通畅,而针头一拔出,裂隙立即闭合。这一类型也易造成误诊。⑤泪点型:泪点上有很高的隆起物,把泪点完全覆盖,当剪开之后会呈一个塞子一样从泪点内拔出[1]。

手术效果评价:泪点为泪道的进口,略向内,正常情况下,不扳下眼睑是看不到泪点的。泪点色苍白,呈横卵圆形,约0.3mm,洞口与眼球壁相接触,上下睑缘内侧各有一个泪点,但差异很大,上泪小点小。下泪小点直径0.5~0.8mm,管壁厚而富有弹性,管径伸缩性大,可扩大到正常的3倍,下泪小管有较强的导泪功能,所以下泪小管狭窄,直接导致患者有明显溢泪。

角巩膜咬切器作泪小点切开术手术虽小,但要求却很严格。传统的手术需要三剪[2],并剪除部分组织片,每日换药,隔日扩张,需3周。也曾有报道三剪式泪点切开术[3],在传统的基础上做了改进,但仍需要改变泪点周围组织,并插管、缝合。ShinoharaH[4]在对泪道解剖的研究中证实泪液的流动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保持泪液由眼球的周边到眼球的中央流动,泪膜厚度的维持,泪小点的开合,泪液由泪小管至泪囊的引流等。而这些功能的好坏与泪小点周围的眼轮匝肌的眼睑霍纳肌肌束关系密切,肌术通过闭睑、关闭泪小管、轻轻拉动睑板收缩睑缘、施加压力使泪液逐渐向泪囊内流动的过程。从上述过程我们看出泪小点周围的解剖功能恢复对泪液引流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而本手术采取角巩膜咬切器咬切泪小点,不改变泪小点周围组织,并且形成的切口为圆形,边界清晰,有利于泪液吸入泪小点,不需插管。手术要求在显微镜下操作,结构清晰,准确无误。如果咬切器位置不平或倾斜,易导致泪点后唇咬切不充分,虹吸作用不足而导致失败。若患者合并下睑外翻,也可与泪小点切开术同时进行手术矫正。术者认为采用角巩膜咬切器作泪点切开,器械少,方法简单,术时短,结果满意可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尹素云,泪点成形术[A].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233-235.

2 刘家琦,李凤鸣,编著.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62.

3 杨朝山,杨惠春,于红霞,等.三剪式泪点切开术[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2008,30(9):712-713.

4 Shinohara H,Kominami R,Yasutaka S,Taniguchi Y.The anatomy of the lacrimal portion of the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tensortarsi or Horner's muscle).Okajimas Folia Anat Jpn,2001,77(6):22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