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贵州关岭黄牛开放式保种实施效果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贵州关岭黄牛开放式保种实施效果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关岭黄牛推行国家投入与养牛户参与的开放式保种方式。经过项目实施,核心群较项目实施前出生重提高了5%,日增重提高了3%,6月龄体重提高了11%。保种区产犊成活率提高0.67%;配种受胎率提高4%;死亡率控制在1%以内。饲喂1头关岭黄牛可获纯利953元,项目区总获利30.4万元。关岭黄牛的保种探索出在保护中开发和在开发中保护的多元化投入运行机制,解决了保种资金的不足,为保种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使其更符合我国地方品种资源保护的实际,为一些地方品种的保护提供借鉴。

关键词:关岭黄牛;开放式保种;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197-2

0 前言

保种的目的是为了保住一个品种基因库中所有的无害基因,无论这些基因是目前已认识到的有益基因,还是人们还现在未认识的基因,甚至是与目前的选育方向相悖的基因都需要保留下来。为了保住畜禽地方品种的遗传资源,不仅要尽可能多地保住一些地方品种,而且还要尽可能使它们基因库中的基因不由遗传漂变而丧失,这样才能丰富遗传基因库,为今后的家畜育种工作提供丰富的育种素材,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关岭黄牛是我省有名的地方良种黄牛之一,由于长期分散饲养,粗放管理,品种选育工作滞后,野交乱配、近亲和早配现象严重,致使关岭黄牛个体的产肉性能与全国有名的黄牛品种差距越来越大。

我国对现有的黄牛活体保种场实行集中建场来解决,投入大,需要国家连续不断的投入,现阶段我国还有很多地方品种未得到有效保护的现状下,对一个品种进行连续不断投入势必不可行。荣昌猪开放式保种已获得成功,具体做法是:划定保种基地和设置资源场,将保种基地优秀的个体随时纳入资源场培育,将上一世代优秀的个体直接进入下一个世代培育,使资源场成为不断有血缘更新和发展特性的种质资源来源基地。而在牛的保种中尚未见开放式保种的实例报道。因此,借鉴荣昌猪开放式保种模式,结合关岭县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关岭牛资源现状,推行国家投入与养牛户参与实行双赢的可持续开放式保种方式,采取核心群(资源场)和保护区相结合的方法,在保护区采用开放式选育,实行定向保种,将发现的优秀个体随时纳入核心群培育,使核心群不断有血缘更新,以丰富关岭牛资源的基因库和增强保种的抗风险能力。

1 开放式保种方法

1.1 保护区的划定

九盘村与周边村有5km以上的距离,与其它村放牧地不重叠,养殖环境相对封闭。该村辖洒泵、下坝、半坡田、塔山、景家坪等自然寨,可耕地土地总面积1414亩,可放牧草坡5403亩,人口1650人,共365户,该村地处花马公路旁,交通便利,水、电齐全。

1.2 保护区内良种登记

保护区内淘汰老弱残牛后,存栏关岭黄牛626头,其中能繁母牛448头,公牛25头。对保护区内饲养的关岭黄牛进行体尺、体重测定,建立健全系谱档案。加强保护区管理,对保护区内劣质公牛全部淘汰,禁止在关岭黄牛保护区引入其它品种进行任何形式杂交。

1.3 制定保种方式

1.3.1 保种群 在保护区内建立保种协会,通过技术辐射,统一配种,统一防疫,统一登记,统一饲养技术指导,建立200头以上规模的关岭牛保种群。

1.3.2 保种核心群

(1)核心标准。公牛:选择表现与配种能力较强,阴囊周径较大的个体,年龄5岁,体高130cm,体斜长140cm,胸围185cm,管围20cm。母牛:选择母性好,无难产史、产犊间隔短、周期正常的母牛,胎次为2-4胎,体高110cm,体斜长120cm,胸围155cm,管围16cm。通过严格选择,保种群内关岭黄牛成年公牛体重达到290kg以上,成年母牛体重达到245kg以上。

(2)保种政策。按照以上标准选择了母牛80头,公牛4头组建核心保种群。对参与组建核心群的农户饲养能繁母牛每年每头补贴600元,参与选种选配产1头犊牛奖励300元;对饲养种公牛的农户每头补贴饲养费用3600元。对农户要求建圈的每平方米补助117元;对种草农户供30元/亩的草种。

(3)核心群农户。一是要有养牛经验,有爱牛养牛的传统习惯;二是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对养牛有必要的投入;三是自觉主动参加保种协会,主动参与选种选配工作。

(4)保种选育措施。①选育方法:第一,综合选择指数法(个体选择),选择指数(1)=0.3W1+0.2W2+0.2W3+0.3W4(W1-外形,W2-体尺,W3-体重,W4-平均日增重,上述均用“性状比”值:p/p);第二,TPI法(后裔测验,成绩试验),性能指数(TPI)=0.6V1+0.4×[0.3×(RV2+RV3)+0.4RV4]RV1―增重率RV2-体尺RV3-体尺RV4-外形相对育种值;第三,保种技术参数,家系:不少于4个;世代间隔:7年;近交系数:50年内近交系数

1.4 管理措施

1.4.1 成立保种组织机构 成立安顺市畜牧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市县两级畜牧局各科站主要领导参与的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协调,确立保护区等重大事宜。成立以安顺市品改站和关岭畜牧局为主的技术实施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技术规程、技术培训和项目验收,资料整理及总结等。

1.4.2 强化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 在项目区内开展3期技术培训,两期为科学养牛技术培训,一期为改圈的现场技术培训。市品改站和县畜牧局分别明确技术干部蹲点工作制度,在农户改圈、种草、青贮过程中给予技术指导,保证了项目建设的质量。

1.4.3 加强疫病防治工作 做到有防疫员、有防疫室、有防疫器械,落实防疫员报酬,确保春秋两防工作正常化、制度化、和常规化,保障项目的实施。

2 保种效果

2.1 核心群保种效果

扶持发展20户关岭黄牛养殖示范户,选择母牛80头,公牛4头组建核心保种群。在2007年和2008年开展人工控制本交情况见表1。

表1 2007、2008年核心群开展人工控制本交情况表

项目 输配数 受孕数 产犊数 产犊率

2007年 80头 71头 65头 91.55%

2008年 82头 71头 63头 88.73%

抽查了25头后代,出生重在15.55kg,较项目实施前提高了5%,日增重0.8kg,较项目实施前提高了3%,6月龄体重达75-90kg,较项目实施前提高了11%。2008年核心群淘汰2头母牛,从保种区挑选4头性状优秀的母牛补充进核心群。

2.2 保种区保种效果

2.2.1 产犊成活率明显提高 在保护区内2007年之前成活率大约为98.7%,2007年共产仔319头,死亡2头,成活率为99.37%,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2.2 配种受胎率明显提高 在输配的253头关岭黄牛母牛中,经直肠检查,有165头受孕,情期配种受胎率达到65.22%,比项目实施前自然提高了4个百分点。

2.2.3 降低了死亡率 在保护区内2007年之前死亡率大约为1.3%,2007年共产仔319头,死亡2头,死亡率为0.63%,死亡率控制在1%以内,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范围。

2.2.4 经济效益 在不计人工、水、电、饲养设施折旧费的情况下,仅以精料和补充青料投入计算,犊牛育成期每天补饲精料1kg,育肥期每天采料3kg,青饲料按每天投入10kg计算。犊牛饲养成本见表2。

表2 关岭黄牛犊牛饲养成本

项目 精料 青料 技术服务等费用

育成期(510d) 510kg 5100kg

育肥期(90d) 270kg 900kg

合计 780kg 6000kg

单价 1.60元 0.10元

款合计 1248.00元 600.00元 45.00元

总计 1893.00元

一头250kg重的关岭牛母牛,采取“放牧+圈养补饲”方式饲养,母牛妊娠期每天补饲精料1kg,哺乳期每天补饲精料3kg;青饲料按每天投入10kg计算。母牛一个饲养周期饲养成本见表3。

表3 关岭黄牛母牛一个饲养周期饲养成本

项目 精料 青料 配种 防疫

妊娠期(285d) 285kg 2850kg

哺乳期(60d) 180kg 600kg

合计 465kg 3450kg

单价 1.60元 0.10元

款合计 744.00元 345.00元 50.00元 15.00元

总计 1154.00元

1头良种关岭黄牛犊牛经培育17个月后强度育肥3个月出栏,体重可达400 kg左右,活牛按每1kg10元出售。关岭黄牛商品牛费用表见表4。

表4 关岭黄牛商品牛费用表

项目 犊牛成本 母牛成本 销售收入 纯利

商品牛 1893.00元 1154.00元 4000.00元 953.00元

保护区在建立时淘汰老弱残牛,存栏关岭黄牛626头,其中能繁母牛448头,年产犊牛319头(部分牛在保护区在建立时就已怀孕),项目进行一年成栏牛达到945头,产值增加127.6万元,按每头获纯利953元计算,项目区总获利30.4万元。

3 结论和讨论

作为牛活体保种,在我国已经对许多品种实施了保护与开发,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如秦川牛、晋南牛等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他们采取集中建场来解决,投入大,需要国家连续不断的投入。关岭黄牛的保种探索出在保护中开发和在开发中保护的多元化投入运行机制,解决了保种资金的不足,为保种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使其更符合我国地方品种资源保护的实际,为一些地方品种的保护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吴常信.禽畜遗传资源保存的理论与技术[J].家畜生态,2001,22(1):1-4.

[2] 沈浩,刘登义.遗传多样性概述[J].生物学杂志,2001,18(3):5-8.

[3] 梅学华,王涛.荣昌猪的保护与利用现状[J].中国畜牧科技论坛,2006,(4).

[4] 鲁建民,刘文.秦川牛的保种与改良[J].黄牛杂志,2002,28(5):47-48.

[5] 曹生辰,苏兴民.浅谈晋南牛保种与开发利用[J].牧业论坛,2007,(1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