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开放式创新的创业竞赛教学模式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开放式创新的创业竞赛教学模式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开放式创新强调打破企业边界、强调知识的流动及合作创新、强调企业整合各种创新要素的能力。本文以开放式创新思想为借鉴,对高校竞赛教学模式尤其是各种创业竞赛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分析了开放式创新思想指导下创业竞赛教学模式应该发生的变化,并指出用新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参加创业竞赛,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拓宽创业创意的来源。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创业竞赛;教学模式

一、引言

在竞争日益加剧、全球化趋势越来越高的今天,开放的发展为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利润的提升,还有在本行业的近乎于垄断。Chesbrough(2003)在其《开放式创新:从技术创新中获利的新规则》一书中将这种创新模式称为开放式创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开放式创新已得到相当的应用与认同。与此同时,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亦已提出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于是,高等教育面临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大任务。作为高校教育创新系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创业竞赛,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累必要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还可以强化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拓宽就业视野。为达到上述目的,我院在对学生的创业指导方面采取开放的方式,除了积极利用学校已有资源外,广泛吸收社会以创业人士的成功经验,创建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以校外资源为协助的一种竞赛教学模式。

二、开放式创新理论

封闭式创新模式下,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内的所有工作人员时刻充满活力且是最优秀的,他们能提出符合企业发展的最优秀的创意,并且这些创意最终将能够在企业中得到实现并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但是,如图1所示,采取封闭式创新模式的企业存在着严格的企业界限,在企业内外部间构筑了一道看不见的藩篱,严重阻碍了各种知识和优秀资源在企业内外部的流动。封闭式创新模式最明显的缺陷是线性流程使企业内的大量优秀创意因得不到实施而浪费;其次是由于企业中资源、知识等的流通渠道的相对封闭,使企业内部资源和知识等处于有限的状态,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数据源:整理自Chesbrough,West & Vanhaverbeke(2006). Open innovation:Researching a new paradigm)

为了将封闭式创新模式带给企业的阻碍降到最低,加之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人才流动性、学术机构研究能力和质量、风险投资等因素的进步,封闭的创新模式开始发生变化,一些著名企业,如英特尔等开始采用一种与封闭的创新模式相反的创新模式,并取得一定成功。Chesbrough(2003)于2003年在其著作中对此创新模式进行了总结,首先提出“开放式创新”的概念。他指出,在开放式创新模式中,“企业应该并且能够利用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创意,并使之市场化”。同时他还指出,与“开放式创新”相对立的是“封闭式创新”。企业中的开放式创新和封闭式创新有着明显的区别,如图2所示,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与外部的界限是虚拟的,企业内的创意、人员、技术等可以流出,同时企业外部的优秀人才、技术和创意也可以流入企业,企业内、外部的机构可以共同分享创新的成果。

三、开放式创新理论在创业竞赛教学模式中的延伸

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是一项旨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全国高校盛事,它不仅能使参赛者全面接受创业者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在创业计划的写作及竞赛过程中,还要接受来自社会各界,包括法律界、投资界、商界等的挑战和质疑,从中体验创业的艰辛,进而转化为就业、创业中的勇气、信心和能力。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大学生在参加创业竞赛的同时已经脱离了大学生群体,成为创业者或经营者。要想取得创业或经营的成功,势必要借鉴成功经验,于是开放式创新成为不二选择,而在创业计划的教学指导过程中,开放式创新也是值得肯定的。

开放式创新旨在均衡协调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源来产生创新思想,同时综合利用企业内、外部市场渠道为创新活动服务的一种创新模式(Chesbrough,2003)。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开放式创新理论已成长为一个较为成熟的理论,但是在高等教育尤其是创业竞赛指导中的应用尚未得到应用。处于封闭式创新模式下的企业边界严格,企业与外界的交流不畅。同样,处于封闭式创新模式中的“创新创业”教育也不例外。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严格按照以下过程实施:教师获取知识――讲授给学生――检验。如此严格的程序控制之下,教学活动则不可避免的成为知识的单向输出过程(袁学武,2006)。封闭的、格式化的教学模式以及严格界定的、有着明确界限的教学程序,阻碍了优质资源在高校内外之间的流动,同时也隔断了与外部机构、组织的有效合作,于是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变成了“闭门”创新。为了改变这种闭门造车的局面,有必要将开放式创新引入到高校教育尤其是创新创业教育中来。于是,我院以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为契机,在竞赛指导中以开放式创新思想为依据,展开了竞赛指导方式的变革。

与图2中所示开放式创新模式下企业的创新情况相同,开放式创新思想指导下,我们的创业竞赛教学模式也经由多方面的变化逐渐踏上由封闭至开放之路。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受开放式创新理论的影响,优质资源的流动变为可能。封闭式创新模下,师生之间是一种主动与被动、权威与服从的关系,讲究的是老师教、学生学。随着对开放式创新思想的逐渐领会以及初步应用,外部优秀师资等先进资源自由流动变得可能,同时内部优秀资源也可在任意阶段流出。例如,在创业竞赛指导过程中,学院主动聘请外部成功创业人才为客座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计划书的书写等进行指导,并选拔部分青年教师去企业实际锻炼,做到与企业之间的互通有无,时刻保证教学资源的新鲜性。

其次,受开放式创新理论的影响,教学空间变得开放。封闭式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总是局限于教材,教学场所也总局限于教室,格式化的教学程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对开放式创新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遵循已有框架的基础上,为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学场所不再局限于教室。面对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依靠网络、多媒体资源开展教学活动[25],实现了课堂教学向网络和社会的延伸。

借鉴Chesbrough(2003)对企业界开放式创新模式与封闭式创新模式在员工理念、研究开发、创意来源、外部合作、竞争优势、知识流动与产权等方面区别的比较,在开放式创新思想指导下,我院关于大学生创业竞赛的教学模式主要发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如表1所示)

四、结论

传统的竞赛教学模式多是以教师为主导,一方面牵扯到教师的过多经历,造成教师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教师为主导的竞赛教学,往往会导致创业计划的创意来源过于狭窄,同时也不利于对创业计划的指导。采用开放式创新思想为指导的竞赛教学模式,在创业创意来源以及指导教师等方面做出的变动,则对上述问题做出了很好的补充。一方面,拓宽了创业创意的来源,使创业创意更接近市场,大大提高了创业计划的可实施性。为拓宽创业创意来源,借鉴开放式创新理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构建开放的知识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高等教育机构可以建立与外部联系的开放性信息收集网络,借此获得更多的外部知识,便于将其吸收到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来。同时,通过此系统高等教育机构还可获得远距离的知识和互补性的资源,提高外部知识和资源的质量。其次,实施公开资源战略,将各学科的文献资料等相关知识数字化,使其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可见,大幅提高学校已有知识价值实现的机会。

另一方面,立足开放式创新思想,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开放式创新思想之下,师生之间应以一种开放的姿态进行交往。开放式创新强调的是系统内外部要素在系统内外之间的流动,这就要求系统各部分之间互相开放,而不是以一种孤立与封闭的方式。开放式创新理论指导下,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以开放式创新理论为基础,突破封闭的静态师资管理模式,构建开放流动的师资运行体制,及时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实现对传统师生关系的更新。其次,在师生之间建立开放的信息交流渠道。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渠道,在师生之间创造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以提高师生之间的交往频率并促进信息在师生之间的相互往来活动,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再次,摒弃原有封闭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置,使教师的绝对权威和对学生自主性与独立性的压制得到解放,给予学生表现和发展潜能的权利和时间。

开放式创新模式指导下进行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将有助于教育资源在高等教育机构内外部的合理整合和有效配置,有助于高等教育机构获得一定的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势,实现对各种教育资源的更多、更广泛、更深入的利益,最终实现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教学模式的构建。但值得注意的是,仅以创新高等教育机构教学模式为目的的开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创新,无法真正提高开放度进而提升高等教育机构的竞争力。高等教育机构必须要借鉴企业为获得持续创新能力所采取的动态探索性学习和挖掘性学习的行为,通过高等教育机构内外部创新资源的协同效应来实现教学模式的发展,进而提升高校教学模式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Chesbrough Henry. O pen Innovation:The N ew Im 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N ew York: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pp.xxvi~182,2003

[2] 高新发.改革大学教学模式 培养大批创新人才.高等教育研究[J],2006,(6).

[3] 袁学武.交往式教学模式的哲学思考及对培养创新思维的功能.教育探索[J],2006,(6).

[4] 王金发,王国雄,等.创建“开放式、研究性”课程教学模式.中国远程教育[J],2004,(1).

[5] 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十大走向.中国高教研究[J],2007,(1).

[6] 栾谨崇.创新教育与教学模式创新.黑龙江高教研究[J],2004,(4).

[7] 刘华香.试论高校开放互动式网络教学模式.黑龙江高教研究[J],2009,(12).

[8] 陈金春.论现代教育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辽宁教育研究[J],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