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出一条助残新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出一条助残新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5年9月的一天,山西省阳城县董村乡庄沟村聋哑人王向军特意从乡下来到城里,向县下乡办和残联送了一封感谢信,表达对真心帮助他摆脱困境的包村工作队的感激之情。王向军兄弟二人,从小由于药物过敏,失去了听力,他们的媳妇也都是聋哑人,其父去年因患肝病长期卧床不起,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2005年初,县公路段的包村工作队进驻庄沟村后,向王向军一家伸出了温暖的手。根据王向军兄弟的情况,工作队拿出了600多元钱,购置了三头猪仔,亲自送到了王家。三头猪长得很壮实,年底出栏,增加收入2000多元。

据了解,两年来,该县通过采取这一办法,全县驻村工作队先后与212户残疾人贫困户结成对子,通过扶贫开发已有147户人均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有63户人均收入接近和超过2000元,发展势头良好。

阳城县共有残疾人17160多人,占总人口数的4.2%,其中85%的残疾人生活在农村。以往对残疾人的帮助,多是一种救济式的扶助,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04年初,阳城县委、县政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决定把扶残脱贫纳入驻村工作队的工作中,走出一条扶贫助残新路。在全县派驻工作队的10个乡镇、115个村中,广泛开展了“包一村,助一户,扶贫助残奔小康”活动,让包村单位和贫困残疾人“一帮一,结对子”,并且一改过去那种单纯捐赠实物、资金的“输血”做法,成为“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强化“造血”功能。单位通过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扶持,使残疾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经过包村单位1到2年的帮扶,加上技术、资金、信息上的扶持,帮助残疾人发展一些如小种植、小养殖、小修理、小商业、小加工等项目,使其走上致富路。为确保帮扶效果,该县还制定了具体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措施。由县下乡办和残联实行动态指导和监督。

这一方法,得到了广大驻村工作队员的积极响应。县妇联在驾岭乡西凹村帮扶一级肢残人邢红兵时,听说他原先在自家院内开过小卖部,后因资金缺乏进不了货,只好停业。妇联主任李素仙拿出了500元给他家小卖部进了货,而且帮助他解放思想,放开手脚经营,小卖部越办越红火。到目前为止,全县县直工作队所包的212户残疾户中有155户296人有了就业岗位。

驾岭乡护驾村的刘真理,双下肢行动不便,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事做,生活也总在贫困线附近徘徊。国税局包扶了他以后,根据其特点,为其购买了价值300元的补鞋机一台,在村里人多的地方开了一个补鞋摊,年收入可达2000多元,虽说钱挣得不多,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自己有了一个来钱的门路,信心也增强了。刘真理一天到晚高兴得合不拢嘴:“我们需要关怀,不需要可怜,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明天。”

两年的实践,可喜的收获。包村结对助残奔小康,阳城县的这一创新之举,给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洒下一片致富的希望,也为社会的和谐美好编织了一条真情的纽带。它不仅使广大残疾人的生活和事业得到了发展,而且引起了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更大的重视和关爱。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该县残联正在制定新的帮扶工作计划,决心把这一制度长期坚持下去,落实下去,让残疾人的生活充满阳光。县残联理事长李洁莹说:“残疾人脱贫解困不是一下子的事,我们要做好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要把帮助残疾人致富奔小康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力争把每一个残疾人都带出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