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闫平油画的精神内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闫平油画的精神内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闫平是当代画坛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女性画家,她喜欢以母与子为题材,也热衷于以小戏班为主题来进行油画创作,透过直观的色彩表现和奔放的用笔便可以看出她对生命和生活的关注,也看到她含蓄的女性情怀以及她对中国情结的钟爱。

关键词:母性意识;女性情怀;中国情结

一、母子情感表达的题材选取倾向

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这样说道:“女性通过做母亲来实现她的生理命运,是自然赋予她们的使命,她的全部生理机能都为物种的延续而做准备。”无疑母性是女性关注的文化问题的重中之重。

闫平不厌其烦的将“母与子”作为创作母题,她的油画中对母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闫平的母性意识,闰平运用女性特有的母性意识和绘画表现方式创作油画,并传达给人以孕育、生产、宽容、接纳、承受、母爱、以及对下一代的期望等等母性情怀。这不但体现出她自身对母子关系的认知,也表现出女性画家对母亲形象的塑造与男性画家对母性形象塑造的差异。这种母性形象的塑造不仅仅是表现母子的亲情关系,也表达女性的自觉意识和性别意识,闫平用自述的方式来创作母子系列,因为母与子的话题是变化的、成长的、延续的,所以这个母与子的创作也是永不止境的、发展变化的。随着孩子的成长,母亲与孩子的交流方式会不断变化,从灌输正确的思想,到引导正确的理念,再到彼此的交流,这世俗却不平凡的感情和意识支撑着整个母与子系列的创作。闫平说:“表现母与子题材更能使画家本人置于一个温馨细腻的内心世界之中,在创作过程中,女画家内心的思维层次就更容易被挖掘出来。”闫平作为油画创作的主体。又是人妻,又为人母,绘画是她传达内心情怀的载体,母性是她油画作品中表达最多的题材,可见也是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在她的母子系列作品中,画面总是充满温馨愉悦的气氛,明媚的光线,映衬出年轻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母亲总是面带微笑认真的看着孩子,生怕漏掉对孩子的每一个小动作的观察,与其说母爱的伟大在于无私的付出,不如说母爱的细节可以感动全世界。

闫平油画内在精神中对母性的体现配合她绘画中璀璨的颜色,使得我们更加理解这种大爱的无疆。闫平说:“在画画过程当中女性的光辉是特别重要的,不要以为母性就是感性的,感性是养不大孩子的。所以在画画的时候在理性的框架里找知识。”而这种理性就是母性意识,在感性世界中每个母亲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最聪明过人、最有希望的,而在理性世界中,母亲要求自己从各个方面去培养孩子,正确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母亲对生命的关注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对生命的培育则需要各方各面的客观因素的扶持。有人把闰平的绘画比作“吞吐生命”,这个比方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除了画面的律动之外,对生命的关注以及表达也给她的绘画注入了生命力。闫平通过《母与子》系列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和对生命的关注,而作为人母这种体验便使得她的人生体验更加完整辉煌,她将作为母亲的骄傲与幸福感毫不吝啬的分享给我们。

二、蕴含女性情怀的创作表现形式

闫平和大多数女人一样爱花,所以闰平爱画花。女人如花,感性、柔弱、美丽、用尽一生的璀璨换取果实。她画、向日葵、小野花等,但闰平最热衷于描绘百合,百合喻意百年好合,这是中国人最渴望的一种完满与期许,更是所有女性追求的一种幸福。百合浓香扑鼻,没有艳丽奢华的外表,但大气、简单,这也许正符合了画家本人的性格,女性往往对花朵都有着某种程度的的依恋与不谋而合的理解。大多数花朵的美丽并不长久,但在它们怒放时足以让人记住它们刻骨铭心的美好。接下来花败结’果,它用衰败来换取下一次的怒放,让生命得以延续。所以女人生命的周期就像花朵一样,从发芽到含苞待放,再到怒放,最后衰败,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尽一生热情抚育下一代的成长。

当代女性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打破了传统的男女分工,她们追逐的梦想不再仅限于成为一个优良贤淑的贤妻良母,她们也开始有对事业的抱负,但是女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未改变,这是女性永恒的梦。是一种亘古不变的女性情怀。不是每个女人都能够生活在一个浪漫的氛围内,但她们对浪漫的执着与向往如同对花的眷恋与渴望一般强烈。画家在绘画生活表达生命的时候,也在表达自己的内心,她用别样方式阐释了浪漫,弥补着生活本身的平淡。

三、充满中国情结的精神内涵

每个中国人都有着自己的中国情结,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尽相同,譬如有的人对中国书法情有独钟,有的人即便是在国外把中国菜作为自己的家常菜,有的人则钟情于一抹中国红……作为画家,闫平则对戏曲有着偏好。她的油画不但有她对生命与生活的关注也蕴含着含蓄的女性情怀,而且对中国文化充满热爱,并将其表现在自己的油画创作当中。当然闫平经常研究西方油画大师的作品,从这些大师的作品中寻找出与中国文化意象审美方式和写意中国画中不谋而合的返璞归真的原始主义气息。中西文化的碰撞在闰平油画中和谐统一起来。闰平作为传承中国油画本土化画家中的重要代表,将中国画意蕴和精神运用在西洋画当中,用不同的表现技法表达自己的中国情结。

闰平油画中反复描绘小戏班题材,从她的这一系列的绘画中我们便能看出她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关注以及对戏曲演员处境的同情。戏曲是一种独特的、古老的中国文化,是中国的国粹,但在新型各种娱乐节目和人们的审美转换飞快的当代,戏曲在人们的意识中渐渐地变得陌生,这些传承中国文化的戏曲演员的处境也变得不太乐观。

《冬去春来》是闫平在2011年的新作品,描绘的是两个戏曲演员的一刻休闲时光,年轻的女演员侧卧在强壮的穿着戏袍男演员腿上照着镜子,男演员则在练习手部动作。看起来很温馨浪漫,但是透过这种短暂的惬意,又看出了某种无奈与惆怅。《怀春》《唱不尽的牡丹亭》《北方有佳人》《青梅竹马》等这些戏班生活题材中则主要描绘的都是多个戏曲演员在拥挤的后台练习动作或者上妆卸妆的过程。

舞台的片刻辉煌之后,嘈杂凌乱简陋的后台便是他们大多数时间工作的场所。这些不为人知的演员们担负着传承中国国粹的重任,而闫平关注着这些人,她也许是想让更多人透过油画看到我们这种经典却被当代人忽略的艺术。从而更多的去关注这门艺术,关注从事这门艺术的从事者们。

除去这些对中国文化的选材和绘画体验外,闫平还用写意的方式来表现油画。她的油画是意象的表现的,传达的更多的是人物内在精神气质而非具体的写实的形体。我们在她的人物画中很难看到具体的面部,五官都是模糊不清的,但通过他们的动作举止,我们仿佛能清晰地看出对象的具体形象。她并不注重阴影的表现,而是注重色彩与对象的完美融合,以神写形。她将中国绘画的意象精神渗透进西洋油画的表现技巧当中,使我们享受着蕴含中国精神的油画视觉盛宴。

注释:

[1]西蒙.波伏娃《第二性》西苑出版社.2009-7-1P191.

参考文献:

[1]西蒙.波伏娃《第二性》西苑出版社2009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