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满足学生两个心理需求的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满足学生两个心理需求的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件编号:1003―7586(2010)07―0063―02

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也是使学生提高各种能力、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过程。学生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占学校生活大部分时间的课堂教学的状况。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需要和心理追求主要表现为:好奇的心理需求、得利的心理需求。对此,在初中《生命科学》课堂教学中,对满足学生的“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生“得利的心理需求”的心理学教育策略的运用做了一些实践探索,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1 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的好奇的心理需求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的求知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内驱力,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要求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表现出一种好奇。”初中生的好奇心强,好奇心促使他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例1】“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根”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就在把这节教学设计为探究型课题,“根怎样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把学生分成4小组,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用不同的根做实验,探究不同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奥秘,然后把结果写成小论文,在同学中交流。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需求。

【例2】《动物》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1)蚯蚓是用肺呼吸的吗?(2)蟋蟀有鼻子吗?它是怎样呼吸的?(3)青蛙为什么在水中和陆地都能生活?在水中是怎样呼吸的呢?(4)泥鳅总是生活在淤泥中,为什么不会被闷死呢?……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是笔者并不正面回答,只告诉他们哪些可以查看什么类书籍或网站能了解到这些知识,哪些是可以用实验来探究的,实验室随时为同学们服务。课余时间,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探究,他们终于自己通过实验知道了结果,学生高兴得跳了起来。有的学生把探究的过程写成观察日记或作文,语文老师大大地表扬了他们。这又进一步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个性,满足了学生尝新心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 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促使学生获得成功,满足得利心理需求

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就是教师通过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来优化课堂教学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以营造课堂教学气氛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包括对学生的态度、教材的组织、教学方法手段、期望值、评价方式等),改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能使学生既有效地掌握学科知识和提高能力,又能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得利即是获得利益,它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两个方面,初中生的得利心理主要是指获得精神利益,如受到老师赞扬、同学认可、校方表彰等。学生学习上成功与否,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

2.1 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是有利于创造性活动的基本构件。学生只有感到课堂心理氛围是安全的,他才会心情舒畅,才会不必花时间来保护自己,才不怕别人的非难,才能始终按自己选定的目标不断进取,才能消除创造性思维的抑制因素,学生才敢于提出疑惑,发表不同的意见。

在第一次上《生命科学》的时候,笔者就与学生“签订”“君子协定”,上课一定要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不管学生回答得怎么样,老师绝对不会批评,其他学生也不能起哄。对上课积极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在期末中记入这门学科的加分。

记得一次上课时,笔者讲到“在生物界中,细菌有惊人的繁殖速度,如大肠杆菌在37℃下培养在牛奶l中,其分裂一次所需要的时间仅12.5min。”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不对。”老师先表扬了他积极思考问题能力和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这样,学生学得很主动,也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实验课上,学生由于是第一次接触显微镜,对于显微镜有着强烈的新鲜感与好奇心。他们常常在教师不注意的时候。把书或一根头发或一张白纸或笔,甚至是自己的手指放在显微镜下来观察。教师发现这些情况后,如果马上制止,学生固然不敢乱摸乱碰,但同时也扼杀了他们的好奇心。每当此时,笔者就和颜悦色地问:“你们看到图像了吗?”学生甲:“老师,怎么里面是黑的?”学生乙:“为什么看不到图像?”学生丙:“老师,我们的显微镜大概能放大多少倍?”学生丁:“老师,显微镜能看到细菌吗?”……教师先肯定了他们的探索精神,然后说:“同学们,你们提的问题非常好,想知道显微镜有哪些作用吗?”这样处理,即与学生建立了非常友好的师生关系,又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实验中学生把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得非常好。学生在获得成功中又产生了自豪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满足了学生的得利心理需求

2.2 改变评价方式,满足学生的得利心理需求

对学生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发展态势,采用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全面分析。例如,前差后好的,只记录进步了的成绩,前好后差或平稳发展的,则记平均成绩。由此动静结合,鼓励学生不断努力争取进步。后来,课堂上常常出现同一个问题有许多同学要回答,课堂越来越活跃;实验中,有的同学一次做不好,自愿再做一、两遍,成绩只记做得最好的一次。

根据《生命科学》学科的特点,期末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则采用“235模式”,即平时上课表现20%、实验操作情况30%和试卷成绩50%三结合的方式。教师从不同方面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满足学生的得利心理需求。

初中《生命科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理需求”和“得利心理需求”是交叉共存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促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方法是相互渗透的。在学科教学中不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道路还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