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沈阳市和平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沈阳市和平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39.3+5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6-0561-02

【关键词】 身高;体重;生长和发育;学生

为系统掌握沈阳市和平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及变化趋势,笔者对2007年沈阳市和平区监测学校7~18岁学生的体检数据进行了统计,并与1997年本地区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中的形态指标进行了对比。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沈阳市和平区体质监测学生47 190名,其中男生24 080名,女生23 110名;年龄为7~18岁。

1.2 方法 按照《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1]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测定。规范测量方法、标准,测量工作由专业人员操作。体测指标的各项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沈阳佳技软件有限公司研制的《学校卫生管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身高发育情况 沈阳市和平区7~18岁男、女生身高均值在生长期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身高曲线出现明显的2次交叉现象,第一次交叉时间为9岁,第二次交叉时间为12岁。以身高增长速度最快的3个相邻年龄组确定为生长发育突增期[2],女生8岁即进入突增期,突增高峰年龄为10岁,最大增长值为6.86 cm,女生13岁以后身高突增基本停止,生长速度开始减缓;男生8岁进入突增期,突增高峰年龄为12岁,最大年增长值为7.41 cm,14岁以后生长速度开始下降。

2007年与1997年相比,男、女生身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增长最高的年龄组男生为10岁年龄组,平均值增加1.71 cm;女生为11岁年龄组,平均值增加了2.81 cm。从10 a间的男、女生身高平均增长值增长情况看,12~18岁组男女生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岁年龄组女生高于男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岁年龄组开始男生身高均值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2 体重发育情况 沈阳市和平区7~18岁学生体重指标呈上升趋势。男、女生体重的最小差别是在7岁,差值为1.72 kg,体重突增高峰不如身高明显。2007年年增长最高的年龄组男生为13岁,平均值增加了6.50 kg,女生为11岁,平均值增加了4.81 kg。7岁起,体重增长速度开始加快,男生体重以每年3.72~6.50 kg的速度增加,14岁以后趋于平稳,女生体重以每年2.22~4.81 kg的速度增加,14岁以后趋于平缓。14岁开始男、女生体重差异迅速增加,男生体重均值高于女生。2007年与1997年相比,7~18岁男、女生体重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见表1。

2.3 胸围发育情况 2007年男、女生胸围增长没有出现交叉现象,平均增长值为正值,胸围增长较不稳定。与1997年相比,7~18岁男、女生胸围均有所增长。年增长最高的年龄组男生为14岁年龄组,平均增加了3.99 cm;女生为14岁年龄组,平均增加了3.47 cm。见表1。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 2007年沈阳市和平区中小学生身体形态状况发育良好,学生身高、体重和胸围的各项形态指标均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各年龄组保持长期增长的趋势。身高与体重男生增长幅度高于女生;体重增加的水平则大于身高的增长,男生表现尤为突出。由于女生第二次生长突增期早于男生,所以男、女生身高出现2次交叉现象,而体重和胸围没有出现交叉现象,符合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997年男、女生身高、体重和胸围均值都出现了交叉现象,其原因尚需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10 a间,和平区学生身高的长期增长趋势虽然存在,但身高的增长幅度已经减缓。从各年龄组看,7~18岁男女生身高均值较1997年出现负增长或持平,这可能与学生学习压力大、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减少有关。一般认为,生长的长期变化与营养、社会经济、教育卫生等有关,发达国家儿童身高的加速增长现象在20世纪中期已基本停止[3]。但有研究发现,发达国家儿童生长的加速现象仍然存在,我国学生生长发育的长期加速趋势仍在继续,但增长幅度相对减缓。而学生体重的增长幅度仍较大,这将带来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等新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沈阳市和平区儿童青少年生长长期变化仍在继续,突增开始年龄有提前趋势,但增长速度趋于平稳。这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营养状况改善有明显关系,说明和平区居民生活水平和学校卫生保健工作正在稳步前进。为保证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和学生营养工作,加强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的健康行为,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从而提高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

4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4-102.

[2] 宋剑英.哈尔滨市城乡汉族学生2004年身体形态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685.

[3] 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5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5-47.

(收稿日期:2008-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