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角色换位”的几点尝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在扮演着双重角色。在课堂上,教师将这两种角色集与一身、灵活转换、进行自如,所以名为“角色换位”。“角色换位”的目的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去探索体验、创新实践,以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新知,利用新知,从而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和谐发展。
关键词:尝试 角色 换位
教师在教学中是在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教师利用其深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娴熟的数学基本功,扮演着“教”的角色,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另一方面,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为前提,以学生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新内容,扮演着“学”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求者。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错学生之所错
教师讲课本应力避出错,但有时却巧妙地故意出现差错,关键是要错的恰到好处,错学生之所错,现在的错是为了避免以后的错。
案例:在学习简算时,我在黑板上板书了这样一道题:
25+75-25+75
=(27+75)-(25+75)
=100-100
=0
师:请同学们先观察,再评判一下,老师做的对吗?
生:对!
师:为什么?
生1:25和75相加正好等于100,100减100正好等于0。
生2:老师做的还能有错吗?
生3:老师,你做得不对!最后75的前边不是减号,就不能写成-(75+25)。
生4:老师,就是减号也不能这样做,应该用(25-25)+(75+75)最后等于150。
初学简算时,常犯以上错误,如果能让学生自己观察错误之所在,才能记忆深刻,理解到位,并能更好地掌握简算的方法。
二、难学生之所难
由于备课充分,教师在课堂上解题大多是成功的,如果就题论题平铺直叙地讲,就成了教师的“绝活”表演,学生成了旁观者。许多基础知识也是这样,教师认为很浅的道理,学生未必能很好领悟。只有深入学生角色,体察学生的困难所在,再精心设计教学对策,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让学生摆一摆,实现化难为易。
案例: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分一分”时,我给每个学生发了20个圆片。首先让他们拿出4个,把它们任意的分成两份,根据学生分的情况,把不同的分法板书出来,(1,3)、(2,2),让分成2和2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呢,学生会说出这样分公平。分成2和2公平,那分成1和3、公平吗?区别不同后,让学生拿出6个圆片,把它们分成两份,要求每份分得一样多。然后继续拿出9个、16个、20个,分成3份,4份,5份,要求每份分得一样多,在学生反复分一分以后告诉他们这种分法叫平均分,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疑学生之所疑
疑也是一种想法,对学生的“疑”者不及时消除,就会造成他们在学习上的不和谐,成为学习的障碍。学生的“疑”往往是朦胧的难以言表,这就显得“疑学生所疑”的重要性。
案例:在一堂复习课上有一位爱动脑筋的同学提出了这样一道题,希望帮他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