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亚太高科技公司需管控供应链风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亚太高科技公司需管控供应链风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UPS近期的《亚太高科技行业供应链变革》研究报告中称,提升服务水平是高科技企业供应链变革首要目标,服务、可视化和风险管理是供应链发展新趋势。

由UPS发起,IDC MANUFACTURING INSIGHTS在2011年6月至7月对248家亚洲高科技供应链专业公司进行调查的报告《亚太高科技行业中的供应链转型变化》于最近对外,该报告认为,许多高科技企业在一个复杂的供应链环境下运营,在这个环境中,存货薄弱、产品繁复、产品生命周期短、利润狭窄,都给市场份额和财务表现带来了持续压力。调查对象来自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

调查结果表明,无论企业供应链中关注何种成本,获得更好的服务水平(即准时交货、订单履行率、发票准确性),不但是过去两年来出现的最频繁变化,也是未来两年中最明显的趋势; 可持续性被视为可以推动高科技供应链变革的首要因素,其次是成本和响应速度;透过中国日益增加的成本,供应来源见证了各家公司正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寻找可替代供应货源的行动(同时也见证了北美对寻找定制设计和复杂产品的需求在增加);风险管理成了高科技供应链需要应对的一个问题;商业分析/商务智能被视为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最重大创新。

供应链脆弱

报告认为,高科技行业面临着其他行业遭遇的一切挑战,但在许多方面,这些挑战在高科技行业中更加严重。高科技是一个零散型行业,涉及各种次级部门,而且客户流失率较高。供应链以及存货很脆弱,呈动态,如果产品生命周期很短,特别容易过时。产品本身更为复杂,但利润却十分微薄。另外,高科技市场也可以被认为会出现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产品流程中。B2B产品主要面向能使企业更有生产效率的计算、通信、办公设备。这一市场已发展成熟,发展趋势紧跟整体经济潮流。第二个流程涉及消费电子产品,这些产品采用了时尚(移动电话风格和颜色)、令人满意的技术(倒装视频摄像头)和服务 ,与技术本身相比,是购买者最主要考虑的购买要素。另外,对成熟市场上设备越来越高的依赖性,以及在新兴市场上对年轻中产阶级日益增加的影响,都是导致需求量形成的原因。服务于上述两种价值链是电子元件公司和电子制造服务供应商的共同供应基础,强调实施各项计划,将能改进主要供需合作伙伴的关联性,从而参与开发产品、产生需求和履行订单等工作。

技术型价值链复杂

分析人士认为,通过技术型价值链来看待高科技行业,重点技术创新的迅速生成周期是拉动业务起伏变化的关键所在。

尽管高科技的根本性质量受技术快速生命周期的影响,但是不同子行业部门也会看上去有点类似于资产型价值链(半导体)、品牌型价值链(消费电子产品)和工程设计型价值链(计算和电信设备)。高科技这种“精神分裂”特征导致了大量的复杂性,尤其是对横跨多个子行业部门的公司来说。就上游而言,高科技企业管理着较复杂的供应链,企业的供应和承包制造通常完全依靠合作伙伴,包括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

就下游而言, 高科技企业必须有效管理复杂的销售渠道如配送商、转售商、合作伙伴,直接面向消费者找出推动增值销售活动的方法,及时有效地将产品推向市场(完美创新交付),并优先考虑客户的流失,留住适当客户,确认利润账目(图1)。

供应链的优先级别的变化

尽管目前全球经济衰退已基本结束,毋庸置疑过去几年给高科技制造商施加了巨大压力,可针对未来能带来什么这个问题,仍然有很多侥幸想法。前瞻性公司把经济低迷当做一次重新评估自身企业、找到如何最佳掌控经济复苏形势的机会。另外,对新的标准也继续存在疑问。但各家公司现在对于自己的优先地位变得十分务实了。IT技术已被证实是推动这些变化的宝贵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就地区一级而言,亚洲高科技企业的最高优先级别按照供应链总成本的削减程度来划分(见图2)。假设至少在短期到中期时间内,无法实质性影响需求量和销售增长,那么许多公司已重点关注如何成功保持他们各自的底线,同时积极控制成本、保全资本。然后,鼓舞人心的是,过去两年中亚洲高科技企业一直在提高服务水平,为持续吸引客户和消费者眼球付出了努力。显然,这些企业意识到成本竞争并不会迅速随时停止,他们也必须专注服务水平的竞争实力。

调查发现,中国在过去数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迅速发展“全球化制造业”以及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都使得众多跨国公司前往中国扩大他们的运营规模。但是,这种持续扩张形势现在随着工资的迅速增加,给成本造成了严重影响。结果,中国制造商只能关注如何在他们运营环节中减少成本,以期维持价格的竞争力。

日本制造商正在经历更加剧烈的成本压力,因为他们与亚洲其他国家相比是成本最贵的国家。但是日本同时也是拉动生产率最积极且最成功的国家。内部成本控制可能会达到极限,因此转而更多地强调采购策略变更以期进一步巩固成本节约的程度。通过精益制造实践活动,许多日本制造商将他们各自供应链本地化到“附近的供应来源”,从而提高响应能力、减少存货数量。然而,就日本和亚洲其他地方之间内部制造成本差距已达到的程度而言,最好还是要深入供应链源头供应来源,以找出更有效的成本节约方法。

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属于亚洲高科技行业中成熟的国家。特别是泰国和马来西亚,随着中国的成本越来越昂贵的同时,这两个国家的成本水平却越来越有竞争力。这些国家的“劳务转移”增长迅速,因为制造商们不断努力进一步削减成本来保持竞争实力。这些国家为平衡成本与服务而采取的重点供应链策略是:实现更好的存货管理、改善供应链的响应能力。

针对过去两年间供应链已发生的实际变化,请见图3。

调查发现,发生的变化将客户服务水平推向了一个更高的级别高居榜首。在成本受到严格审查的大背景下(商业优先级别和供应链优先级别),指明了亚洲高科技制造商必须努力的方向。成本控制十分关键,对许多公司而言,成本控制关系到企业生存。但是,关注客户和服务水平也很重要,尤其是亚洲高科技企业已将自身的吸引力从“成本优势”转移至如何在成本与服务之间实现平衡。

未来趋势

采购和实施。针对调查受访者的供应来源及交货地点(即产品的“交付”地点),向这些调查受访者提出了疑问。供应来源和产品实施调查以整个亚太地区的观点为依据,发现各家亚洲高科技企业预测的一些有趣的未来五十年供应采购趋势,其中包括预测北美将成为供应来源地。

预计日本和中国作为供应来源地的趋势会下降,因为新兴的和成熟的亚太市场以及南美等,将会得到发展。根据调查结果表明:高科技企业正在越来越多地感受到中国成本上升所带来的压力,并开始着手寻找地区内的其他备选;似乎早有一些表明了即将回归“在哪制造、在哪销售”的理念的迹象;亚洲高科技企业正期待区域内的供应流转,从而支持需求增长的变化。相比之下,除日本之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会稍微出现需求增长的趋势,日本会小规模下滑。

供应链的弹性和风险管理。在关于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的调查中,最后一个领域是风险管理和供应链弹性,为更好地理解供应链不确定性和需求波动性正给亚洲高科技行业带来的影响。作为不断全球化和延长供应链的结果,任何全球经济、政治或环境事件都可能会对公司绩效表现产生深远影响:高科技企业针对他们的风险管理能力该如何自我评定?哪些是推动供应链弹性和风险管理的主要因素?

企业总是难以针对供应链弹性和风险管理,证明自身能力投入的合理性。往往并非通过经济环境计划来表明公司能够减轻风险或无法减轻风险!报告针对这一领域展开的其他区域性调查和全球性调查,都在日益关注着风险管理和供应链组织是否具备迅速应对系统冲击的能力。

报告还针对提高供应链弹性和风险管理的主要驱动力,向亚洲高科技企业提出疑问。换句话说,是什么导致各家公司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他们的风险应对方案?请见图4。客户服务再次荣登榜首,尤其是从供应链干扰中迅速恢复的能力以及兑现服务承诺的能力。毫无疑问,需求波动性肯定是一项风险因素,但在已完成的其他调查工作中,供应商不确定性也是驱动因素之一。

就未来趋势而言,高科技企业明显感受到过去几年间经济衰退对他们业务造成的影响的刺痛,而这种影响恢复的速度又着实慢了点。因此,能力将成为未来几年议程表上的重点,因为2008年和2009年时这些能力还是劣势,不具优势可言,即服务交付、响应能力、成本控制和弹性。

障碍和挑战

亚洲高科技供应链做了很多改善,而且还提供了改进机会。报告讨论了各公司认为他们需要关注的一些领域。然而,尚未明确谈及各种障碍和挑战,尤其是那些稍微超出“我的成本太高,难有竞争优势”的问题范围的障碍和挑战。

供应链的薄弱环节。大多数供应链专业人士都倾向于告诉您他们所在组织机构做得不错,但是也会相当实际地承认他们公司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当受访者被要求回答他们供应链的薄弱环节或持续痛点时,风险管理、存货管理、端到端可视化就成了最常见的回答内容。请详见图5。

风险管理是许多公司面临的重大问题。但是是什么妨碍了亚洲高科技企业投入更多?见图6。

在执行强大风险管理方案中会遇到各种挑战,不存在可以解释这种挑战的决定性要素。毫无疑问,成本合理性是一个综合的结果,包括供应来源限制、骄傲自满、缺少对内部信息的了解等,但各家公司必须更好地管理成本,否则将会面临严重的供应问题。

供应链其他薄弱领域有许多“常见疑点”。

通常存货管理水平差――不是在延伸供应链上的跨度太大,就是绩效表现低下(错误的事情发生在错误的地点,或大量过期的存货)。可视化早已被视为不具成本合理性的蓝天愿景。具体情况下实现可视化,例如供应链的可追踪性或供应中断等,已让制造业在近期取得了一些进步。

不稳定供应商的出现,已成为全球经济衰退过程中重大的焦虑点,因为许多公司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主要供应商出乎意料的消失情况。这种焦虑的声音在时隔18个月后有些销声匿迹,但仍然是高科技面临的问题,它对与供应商签订的服务级协议的影响不小。

逆向物流,逆向物流流程(产品返还、召回、修理等)可被视为高科技企业之间的差异点,可以是好的方式也可以是坏的方式。调查针对逆向物流流程绩效表现的原因,以及针对供应链面临的最大执行挑战,提出了疑问。在考虑逆向物流流程原因时,让我们再次回到客户服务的理念和“营造积极客户体验”的能力上。显然亚洲高科技制造商理解这个概念,但是实际上对其他区域的高科技制造商而言,执行时事情又会变得有点“棘手”。当针对供应链挑战问题发问时,多数受访者都对他们持续提供可接受服务水平的能力,表示出不满。见图7。

调查显示,按照供应链范围内难以“实现可视化”的程度来划分,“让客户遵守整个流程”占到了10%,大大低于我们在之前调查中见到的挑战所对应的比率。许多高科技企业会将逆向物流流程外包给第三方供应商,毫无疑问,这样就能帮助推动更加有效的流程。

合作是亚洲高科技企业特别感兴趣的领域,因为高科技行业非常零散、四处分布。实际上,在诸如创新发展等领域里早就存在了各种级别的合作,通过这些合作形成了其他次级制造行业部门。特别有意思的是,但实际上知识产权保护只是亚洲高科技制造商面临的排名第四位的合作障碍,根据在成熟区域中进行的调查表明,知识产权一直都是排名第一的回答。

针对亚洲高科技制造商,排在话题榜前列的话题是――“行业不信任”和“供应商影响力”――就公司之间面临的挑战而言,成本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上更容易出现此类挑战。另外有意思的一点是,内部障碍对亚洲高科技制造商而言问题困扰并不大,尽管本调查中受访公司众多,但公司规模较小,内在结构相对简单。就妨碍和挑战而言,没有任何一个问题可以对亚洲高科技制造商起着决定性作用。尽管存在几个有明确机会可予以改进的领域:风险管理、存货管理、端到端可视化、实现与不稳定供应商的更好关系、需求规划。逆向物流与合作仍然“正在进行之中”,同时行业中也已取得了显著进步,机会继续存在。

展望未来

调查中探讨的最后一个领域是亚洲高科技企业未来几年中考虑的目标类型和优先级别。针对未来业务优先级别、未来供应链成功的关键驱动力、日本地震/海啸可能如何改变公司管理供应链的方式等,提出了疑问。

未来业务的优先级别。就亚洲区而言,假设过去两年的整体商业情况固定不变,即未来趋势和挑战不变,那么亚洲高科技制造商在2011年和2012年会面临什么样的业务优先级别排序呢?报告要求调查受访者列出未来18个月他们业务的优先级排序。

与之前的相关主题类似,降低成本、拉动增加的利润是排名前2位的回答,紧随其后的是投资新产品持续满足客户需求。尽管近期区域内的供应链干扰改善了风险管理及供应链弹性的表现,但作为业务的优先级别,仍然在层级结构上拖了后腿。

就国家一级而言,针对优先级排序,其实呈现出相同趋势,削减成本是各国首要的回答,但日本除外,对日本而言,更好的利润才是最高优先级别。总而言之,竞争加强了整个区域环境,让制造商在自行管理运营以推动生产效率和效益方面,变得“更加聪明”。

假设2011年和2012年这些业务优先级别不变,针对可能有助于受访者公司未来获得成功的供应链“秘密武器”,向他们提出疑问。就区域一级而言,那个问题的回答内容,请详见图8。事实上最常见的回答是“与供应商实现更好的上游合作”,这种回答并不吃惊假定回答涉及行业不信任,针对更有效合作面临的障碍,提出具体疑问。在过去几年中完成的几乎所有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正向一个更可变的供应链的方向上发展。在此看到了供应链弹性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另外,有意思的是,供应链“绿色环保”并未获得更高评级尤其是假定在可持续性对亚洲高科技制造商意义重大的前提下。显然,可持续性很重要,它是促进未来成功的一关键要素之一。

结语

2008年和2009年全球遭遇经济衰退后,复苏速度很慢,从区域性来说,这一速度又因为日本发生的几个事件而变得拖延。因此,毋庸置疑,假设至少在短期到中期时间内,无法实质性影响需求量和销售增长,但许多公司已重点关注如何成功保持他们各自的底线,同时积极控制成本、节省开支。本调查结果清晰地反映了这一行为。

在商业环境方面,成本控制一直是过去两年中供应链最受关注的要点,因为许多亚洲高科技企业企图用来抵消销售的下滑;无论这种成本的关注重点是什么,亚洲高科技企业都从未忽略过他们客户的观点,而且客户关系的重要性也日益被供应链专业人士“铭记于心”;实现较高服务水平是过去两年来最显著的趋势,以及未来两年中最期待的变化。在高科技行业CRM日益重要的大环境下,这点非常鼓舞人心;提高供应链的可视化、改善供应链弹性及风险管理是未来两年中最重要的“新”能力。

在发展趋势或增长领域方面,可持续性是最被广为接受的亚洲高科技供应链未来三到五年间将面临的首要变化驱动力要素,另外成本因素也是重要的考虑要素;在可持续性和成本之外,响应能力也被视为能推动高科技供应链变革的下一个要素。“响应能力”和“弹性”是指供应链必须能更好地对不可预测性作出响应“预测对响应”;尽管亚太地区内部预计发生的需求转移被视为是相对适度的,但高科技企业仍然期望供应来源能发生一些规模上的转变。值得注意的是:来自中国的供应链预计会轻度下滑,因为成本不断上升导致公司转而选择其他国家作为替代;可持续性对亚洲高科技制造商的重要性首当其冲,然后才是客户关系:提高企业社会形象以及满足客户委托任务;另外,尽管对收益和利润存在担忧,供应链弹性及风险管理的内容仍然涵盖了如何满足客户需求。

在障碍和挑战方面,风险管理及供应安全已成为亚洲高科技供应链面临的显著问题;如果供应商面对的客户网络比较复杂的,存货管理和可视化被视为高科技供应链所面临的挑战;供应商不稳定已成为一个问题;但是各家公司目前正针对评估流程和服务级协议流程,进一步密切考虑经济的灵活性;逆向物流对亚洲公司来说更加重要,在整个过程别关注如何维持良好的客户服务;行业的不信任是合作的首要障碍,反映出整个高科技供应链的沟通交流不畅。与成熟区域中的制造商相比,知识产权保护对亚洲高科技制造商来说显然更严重。

展望未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是企业发展的最优先业务目标;近期的供应链干扰情况已加强了改善供应链弹性及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通过新市场和产品来增加收益也是一个重点;供应链“秘密武器”预计将成为亚洲高科技企业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即与供应商实现更好的上游合作;亚洲高科技制造商一般情况下寻找在他们可以实现目的的地方摆脱固定成本束缚;亚洲高科技企业似乎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受到日本地震和海啸的严重影响,导致许多公司也没有像预期那样作出响应变更。同时,各家公司还意识到他们缺少并必须改进风险管理能力;商业分析及商务智能被明显视为供应链管理的最重大创新。这符合近期普遍使用商业分析及商务智能的趋势,从而让组织机构已有的大量数据变得有意义,可被用于业务改进目的亚太区与其他区域相比,亚太区的移动性评级较低。(UPS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