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校教师的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校教师的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作为高校教师要真实地感受到时代和社会所赋予的历史重任,祖国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积极投身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去,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1-0236-02

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全国各个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各地高校结合自身实际紧紧地围绕科学发展观展开深入学习和广泛探讨,不断地提高和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掌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目标等一系列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其实,科学发展观从来也不是单纯的理论,而应该是指导我们各项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生动实践和行动指南。高校师资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地位和发展,是高校之间竞争成败的关键所在。如何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高校教师自身的发展是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一、高校教师的发展是科学的发展

我们在强调发展时首先必须要坚持发展的科学性。脱离了科学性,发展就难免陷入片面和短视的困境之中。只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才能保证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同样,我们高校教师自身也应该努力寻求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正确发展道路,比如,自己到底是适合教学还是管理,从事什么样的专业课程教学、选择什么样的专业研究方向才更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特长等等。当年杨振宁刚去芝加哥就读时,曾打算成为实验物理学家,但他很快就了解到自己的动手能力很差,以至于实验室的同事们都开玩笑地说:“哪里有爆炸声,那里就有杨振宁。” 后来在别人的劝告下,杨振宁改学理论物理学,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因此,我们高校教师都应该仔细反思,那些是自己的优势,那些是自己的弱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努力寻找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发展道路。只有方向选对了,人生的道路才变得通达顺畅,未来的职业生涯才可能更加灿烂辉煌。

二、高校教师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现代社会普遍需要的是素质综合型人才,而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综合型的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塑造,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和神圣职责。因此,教师应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不断增强教书育人整体能力。作为高校教师来讲,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法律观念、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做一个德才兼备,知行合一,身心健康,教学和科研皆强,理论与实践都行,既能够做学生的“良师”,又能当学生的“益友”的高素质教师。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能力的塑造者,对学生情感有沟通作用,对学生品德培养有示范作用,对学生学业发展有激励作用,对学生心理健康有优化作用。教师的全面发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我们去重视和关注。

三、高校教师的发展是协调的发展

高校教师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应该是协调的发展。协调是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协调发展,全面是协调发展条件下的全面发展。其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高校教师应该兼顾以下几个方面:

1.统筹工作与生活的发展。高校教师要协调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做到工作与生活两不误,两促进,双丰收。只要协调得好,工作可以让生活更美好,而生活可以让工作更富激情。作为高校教师,要明白自身的职责和使命,懂得随着角色的转换,思想和行为也应该跟着转换,做到既“出得来”,又“进得去”。

2.统筹德与才的发展。“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因此,我们高校教师要特别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既包括道德素质,也包括职业素质,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用自身的业务素质去征服学生,学生只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3.统筹身与心的发展。2004年4月28日,同志在与中国人民大学师生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大学的老师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善于育人的‘人师’,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但要求身体健康,更要求心理健康。只有这样才能无负于社会和职业对教师的重托。因此,高校教师在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的同时,还必须保持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从而更好地去影响自己的学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格。

4.统筹教学与科研的发展。教学和科研始终都是高校教师的两大重要工作任务,这要求高校教师应特别注重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将科研创新活动有机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更好地为科研提供素材,实现教学和科研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高校教师要在教学、科研的道路上不畏艰难、敢于创新、勇攀高峰。

5.统筹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现在高校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人才要能接近社会的需求,符合市场的需要,这就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高校教师不单要有精湛的理论功底,也要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协调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做到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升华理论,做一个既理论功底深厚,又专业技能娴熟的高校教师。

四、高校教师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

高校教师的发展还应该是可持续的,而不是短暂的、断续的。也就是说,高校教师在选择自己发展道路时,应该多为自己的明天想想,看看今天的选择是不是能够符合明天的需要,是不是符合自己未来更大的发展,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做人民满意的好教师。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一旦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就要被淘汰,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才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应该说,对一个高校教师来说,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和锻炼,在选择发展道路时,要注重其可持续性,要让今天的发展是为了明天更好更大的发展,今天的发展是明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高校教师在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同时,必须处理好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个体发展与集体发展之间的关系,选择一条既符合自身实际又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发展道路,要让今天的发展不成为未来发展的障碍和负担。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仔细思考自身实际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找准一条有利于未来发展的职业道路,让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走得更加的顺畅通达。

五、高校教师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贵,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就是要求高校管理者通过创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自由的人文环境,让教师的人格都得以健全,让教师的灵魂得以塑造,让教师的潜能得以激发,让教师的个性得以彰显,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用心打理百般呵护的精神家园。因此,这就对高校管理者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要求他们在对高校教师进行管理时,应该做到以人为本,以教师的发展需要为本,实行“严”与“爱”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1.严格要求与关心相结合。既要对教师严格要求,又要对教师表示关心,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

2.严肃评价与理解相结合。既要对教师严肃评价,又要对教师表示理解,因势利导去引导教师用合理的、正当的行为方式去满足自身的需要。

3.严明赏罚与尊重相结合。既要对教师严明赏罚,又要对教师表示尊重,充分肯定教师的价值,多多赞美和感激自己的教师所作出的贡献和成绩。

六、高校教师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发展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爆炸、信息膨胀,观念更替,以往那种“炒冷饭”的不思进取,不懂创新,难有作为的传统教学模式早已无法跟上现代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求知速度,这样注重教学内容适时更新就成为高校教师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同志在2002年9月8日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中国教师职业道德作了精辟深刻的概括和表述,希望广大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 陶行知曾经说过:“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对于教师而言,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个人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广泛吸收各方面的新知识、新观点,博览群书,集思广益,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调整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关键。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现在看来还是远远不够的,作为高校教师,要的不仅仅是一桶水,而应该是一桶常换常新的源头活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生机盎然,学生听课才能兴致勃勃,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才能不断地发展,我们的学生才能不断地进步。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作为高校教师要真实地感受到时代和社会所赋予的历史重任,祖国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积极投身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去,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真正做一名德才兼备,知行合一,身心健康的学生的好朋友、家长的好参谋、学校的好员工、社会的好老师,从而获得学生的满意、家长的放心、学校的肯定、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崔雪冬.高校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J].中国成人教育,2007,(21).

[2]刘晔,李浩淼.浅谈以人为本思想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08,(15).

[3]吕剑红.以人为本建设高校和谐校园探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5).[责任编辑 陈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