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糖脉康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糖脉康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观察糖脉康颗粒联合西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及糖脉康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用甲钴胺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糖脉康颗粒口服,疗程均为12周。全部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记录症状(麻木、疼痛、感觉异常),测定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并同时测定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FBG、P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肾功能、血脂,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后两组FBG、PBG、Fins、HbAlc、HOMA-IR、TC、T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关键词] 糖脉康;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胰岛素抵抗;神经传导速度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a)-097-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DPN发病率正逐年上升,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疗来延缓其进展,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和提高生存率。目前通过饮食治疗、强化血糖控制及西药治疗可延缓其进展,但疗效欠佳。而中医药治疗具有用药灵活、疗效肯定、标本兼治等优点。本研究选择120例DPN患者,观察应用糖脉康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3月~2009年5月共收集本院内分泌科就诊的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 例,年龄42~70岁,平均(57.16±7.34)岁,糖尿病病程2~11年,平均(6.73±2.66)年;对照组60例,男 30例,女30例,年龄40~71岁,平均(59.90±8.96)岁,糖尿病病程2.5~11.0年,平均(6.90±2.6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糖尿病的诊断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

1.2.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①有肢体感觉神经或运动神经病变表现:感觉异常(表现为肢体麻木、蚁行感或烧灼、肢冷等),疼痛(表现为烧灼样、闪电样、刀割样、针刺样疼痛,夜间尤甚),肌无力,走路不稳,脚踏棉花感,活动受限等症状;体征有深、浅感觉减退或消失;②神经电生理检查示四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③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慢性酒精中毒、金属中毒、骨质增生、药物性周围神经炎等[2])。

1.3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20岁以下或75岁以上者;②近1个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以及感染者,妊娠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肝炎等其他疾病所致的高血糖者;③伴有精神病、阿尔茨海默病等不能配合者;④严重的心、脑、肝、肾等并发症或并发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1.4 治疗方法

在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控制血糖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用甲钴胺口服,500 μg/次,3次/d,连用1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糖脉康颗粒口服,1包/次,3次/d,连用12周。全部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记录症状(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及体征(腱反射、深浅反射),测定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并同时测定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FBG、P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肾功能、血脂,计算HOMA-IR。

1.5 测定方法

神经传导速度:丹麦DANTEC肌电图机。UAER:散射比浊法。HbA1c:高压液相色谱法。Fins:时间分辨荧光法。肾功能、血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OMA-IR:按照稳态模型(HOMA)法[3]计算,HOMA-IR=FBG×Fins/22.5。

1.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自觉症状、跟膝腱反射明显好转或深浅感觉完全恢复正常,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 m/s以上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改善,跟膝腱反射有所好转,深浅感觉有所改善,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

1.7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JMTJFX简明统计分析10.34统计软件包处理。各组数据间的比较采用成组和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FBG、PBG、Fins、HbA1c、TC、TG、HOMA-IR等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FBG、PBG、Fins、HbA1c、HOMA-IR、TC、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PBG、Fins、HbA1c、HOMA-IR、TC、T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2.2 治疗前后周围神经症状疗效及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

治疗后两组手足麻木、疼痛、感觉迟钝的症状均有改善(表3),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提高(P

3讨论

DPN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主要认为是在糖代谢紊乱的基础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DPN病理改变以阶段性脱髓鞘为主,使轴索再生能力受损[5]。甲钴胺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可以通过甲基化的功能基团参与体内甲基化转移作用,刺激神经组织内核酸与蛋白质合成,促进轴索结构蛋白的输送正常化及轴索的再生[6]。动物实验还证实,甲钴胺可刺激雪旺细胞卵磷脂合成,修复损伤的髓鞘,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但临床上单用甲钴胺的效果不满意。

本研究在应用甲钴胺治疗DPN的基础上加用糖脉康颗粒,观察疗效。DPN属中医学“痹证、痿证、血证”范畴。主要病机是消渴病久,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瘀血内停,阻滞络脉,脉络不通,则见手足麻木,疼痛,畏寒,肌肤四末失于营养,痿废不用。糖脉康颗粒由黄芪、生地、丹参、赤勺、牛膝、黄精、葛根、麦冬、淫羊藿、桑叶11味中药组成。其中,地黄、桑叶、黄连、黄精、淫羊藿有降血糖的作用,丹参、牛膝、黄连、淫羊藿有降血脂的作用,黄芪、赤芍、黄连、淫羊藿有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黄芪、牛膝、葛根、黄连、淫羊藿有降压的作用,黄芪、地黄、丹参、黄精、牛膝、淫羊藿有保护肾脏的作用。诸药共用具有扩张血管,增加神经内膜中血流,抑制血小板聚集,拮抗凝血机制紊乱的作用。对DPN引起的自发痛、皮肤感觉异常等症状有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糖脉康颗粒药理作用有: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调节血脂,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清除氧自由基;防治神经元缺血性损伤[7]。

笔者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FBG、PBG、Fins、HbA1c、HOMA-IR、TC、T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本研究发现,中药糖脉康颗粒能够改善DPN患者的四肢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与甲钴胺联用具有相互协同和增效的作用;应用期间没有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钱荣立.糖尿病临床指南[S].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0:7-11.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

[3]杜东海,张景玲,杨艳芬,等.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炎症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4):213-214.

[4]刘嵋,张金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现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6,12(1):37-38.

[5]李士明.糖尿病足与相关并发症的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9-50.

[6]北京甲钴胺临床协作组.甲钴铵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华内科杂志,1999,38(1):14-19.

[7]张卫东,陈万生,孔德云,等.糖脉康颗粒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8):514-516.

[8]王爱军.血府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8):1095-1096.

[9]舒长兴,余灵辉.加用化裁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7,30(4):12-13.

(收稿日期:2010-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