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君子人格的魅力及其协调功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君子人格的魅力及其协调功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君子”是中国古代对上层社会中具有良好修养的人的尊称。孔子心目中的君子,知礼、不争、仁爱、坦荡、克己、恭敬、晓义、乐道,笔者认为,“君子”人格魅力体现在四个方面:“让”、“和”、“仁”、“安”,这几个人格层次,对协调今天社会的各种关系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强调这些,对提升学生的人文品格和道德修养将很有帮助,对学生走向社会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也颇有助益。

【关键词】君子人格 魅力 协调功能

【Abstract】“Gentleman” is a respectful address to have good of the upper ̄class society in accomplishment Chinese ancient times. Kongzi think: the gentleman is refined, not contend for heselfs, the kindness to fellowmen, bighearted, restraint oneself,reoectful, justiced, joy way, etc.The writer think, “gentleman” personality magic power giveexpression to be four aspects:“Let”, “harmonious”, “kindheartedness”, “satisfied”, this several personal space layers, still has a count for much function to various relation that moderates today society.

【Key words】the gentleman personality magic power coordinate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18-02

“君子”,是古代对社会上层具有良好修养的人的尊称。在《论语》里,孔子常常提及“君子”。孔子心目中的君子,知礼、不争、仁爱、坦荡、克己、恭敬、晓义、乐道。这种高贵的人格,是今天的知识阶层也应该拥有的,应该成为大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层面,因此,理解其魅力和功能是很必要的。

孔子所欣赏的“君子”,是一种近乎完美的社会理想人格,在道德水准、胸襟气度、为人处世、治理社会等方面都具备相当高的修养,在传统文化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呼吁君子人格是一种必然。关于君子人格的内涵,君子人格理想等等,论者颇多,此不赘言。本文只谈古代圣哲所提倡的这种理想人格在营造社会和谐的过程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其大要有四:

一、营造互让的温馨家园

君子人格的魅力之一是“让”。“让”是儒家礼仪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儒家评价君子品格(温、良、恭、俭、让)的重要标准之一。儒家礼仪特别讲究“让”。《论语·八佾》第三里孔子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要求人在生活中有“礼让”的君子之风。这种礼让,不是无原则的让步,而是一种处事风范,一种大家气度,一种人生修养,它能够营造安详和谐的生活氛围,让我们的世界充满温馨,因而在现实中尤其需要。

常常见到生活中的不和谐音符,比如行车,狭路相逢,总有人梗起脖子较劲,互不相让,更有甚者,出言不逊,乃至大打出手,结果双方两败俱伤,各自不欢,何苦?倘若双方各自让开一步,车流水畅,波澜不惊,双方还都显得有君子风度。所以在生活里需要最浅层次的“让”,这也是孔子提倡礼让治国的基础内涵。《论语》里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孔子引导弟子各言其志,子路“率尔对”,被夫子哂笑,就是因为“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先进》第十一),可见孔子心目中的“让”,必须表现在生活的最基本层次。在孔子看来,如果连最基本的礼让都做不到,便不可能以礼让治国,而若“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里仁》第四)也就是说,如果连“让”都做不到,儒家所崇尚的礼仪也便无法实现。

“让”所体现的君子风,是一种度量,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人格力量。《史记·廉蔺列传》中,蔺相如回车躲避廉颇,展现的是勇受“胯下辱”的大将风度,是“先国家之仇而后私仇”的宽广胸怀,是心底无私的人格力量,廉颇因之羞愧难当,负荆请罪,演出了“将相和”的历史喜剧。生活中亦如是,谦和一笑,拱手一揖,退开一步,并不损失什么,却可以避免舌枪唇剑,减少许多不愉快。最主要的是,它能给生活营造一种温情氛围,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心情舒畅。

当然,君子之“让”,绝不能成为软弱的标识,“当仁不让于师”是“让”之底线,原则问题不能放弃。

二、缔结良好的人际关系

君子人格的魅力之二是“和”。“和”是一种生存法则,一种交际能力,同样也是一种人格力量。最早提出“和”的概念的是较孔子为早的史伯。史伯言:“以他平他谓之和。”(《国语·郑语》)“他”是“不同”的意思,指在不同中找相同。能够在不同中找到相同,可见并不自以为是、固步自封,亦可见善于处理“不同”,故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第十三)君子和小人处事的最典型区别正在这里:君子允许不同意见、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交往原则、不同谋生手段等等的共在共存,而寻找其共在共存的合理内核(“和”的集合点),化解矛盾,求同存异,共存共荣;小人则不然,只允许在相同利益条件下的共存共生,一旦失去相同利益的共存条件,便不能相“和”,甚至处心积虑排斥异己,乃至制造矛盾、蓄意启衅,给生活带来不和谐的音符。可见君子心胸宽广,有较大的包容性,容易相处,而小人心胸狭隘,极富排他性,不容易相处。

君子之“和”,使得君子善于发现“和”的集合点,故能做到大肚能容天下事,不会对他人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这就容易让他人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意义和自己的不被排斥,也就愿意与君子结交。君子的这种易于与周围人和平相处,内含一种强大的亲和力和吸附力,“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国语·郑语》)。这是君子人格为自己营造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社会当然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君子人格的这种“和”谐人际关系的力量,也是现实生活所需要的,个人需要,领导尤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