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课堂“呛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堂“呛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课堂上,学生经常会发出一些预料之外的“呛声”。面对这些猝不及防的课堂“呛声”,教师不是加以呵斥,就是搪塞而过,结果往往错过了不可预约的精彩。其实,教师只要注重倾听、甄别,从中觅得良机,并加以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就能激活课堂思维,使课堂生机勃勃。

关键词:“呛声” 倾听 引导 鼓励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11-0071-02

作者简介:邢光花(1983―),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先锋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在日常教学或一些公开课中,教师精心预设,努力追求课堂的一气呵成、圆润顺畅。但有时却事与愿违,学生在课堂上也会发出一些预料之外的“杂音”,用闽语中常用的一个词叫“呛声”(意思是叫板、找茬)。对于这些课堂“呛声”,教师感到有些煞风景,影响教学,不是呵斥,就是搪塞而过,结果往往错过了亮丽的风景和不可预约的精彩。

回想笔者曾执教的《在大海中永生》一课,不由觉得课堂上之所以会出现尴尬,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一味地追求课堂的“顺畅”“圆满”,过多依赖课前预设,反让预设束缚住了手脚,不能发现“呛声’中潜在的教学价值,抑制了学生的思维,使本可精彩的课堂笼上了一层不该有的阴霾。正如一位特级教师在随笔中所写:“我年轻的时候,过分地看中自己的教学设计,上课时,竭力使设计成为‘艺术’,可是一些顽皮的孩子,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不珍视我精心设计的这份‘艺术’,并不‘默契配合’地去共同创造这份艺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一、对课堂“呛声”的呵斥打击,至少会带来以下三个负面影响

(一)剥夺了学生的表达机会

个性发端于尊重,作为素质发展主体的学生,理所当然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陪衬。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说过:“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 如果课堂成了教师展示的舞台,那么无形之中学生的一切发言都必须为教师的问题“服务”,这是本末倒置。课堂上,还是教师在“当家作主”,学生只是陪衬教师的绿叶,失去了自主思考、自由表达的机会,学生能力的发展也就受到了制约,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对小学生来讲,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心智的逐渐成熟,在表达方面会显得越来越羞涩。一方面想得到教师的肯定,另一方面又担心回答得不够恰当而遭到教师和同学的嘲笑,在这种矛盾中举手确实需要足够的勇气。而好不容易鼓起的信心遭到教师的呵斥打击,其学习的自信心受挫,更不利于以后的学习。

(三)阻碍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现实教学中,老师的提问常常是根据自己的预设提出的,往往只关注自己怎样教,而忽略学生学的实际,尤其是学生思维的实际。于是,所有或是合情合理或是有些异想天开的想法都随着一声“坐下”不幸夭折了,学生如“笼中小鸟”,折断了飞翔的翅膀。如此下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遭到了扼杀,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不用提灵动与创新了。学生不敢随意表达自己的思维,教师就无法获取课堂上的真实信息,很多没有暴露的问题都转移到了课后,课堂看似进展顺利,实则抹杀了学生的思维个性。

笔者认为,面对课堂出现的意外“呛声”,教者不应该惊慌失措,也无须搪塞回避,而要认真倾听,灵活应对,充分调动自己的课堂机智,使之成为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

二、应对课堂“呛声”的策略

(一)倾听甄别,“呛声”之中觅良机

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思想和高高在上的姿态,拥有容纳“呛声”的气度,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的成长,给他们提供自我创造、自由表达的空间和可能。课堂上,要通过倾听来进行有效甄别。日本学者佐藤学十分重视倾听,他认为“只有在一个相互协作、充满活力的对话式教室中才存在真正的教学,才有所谓的学习的快乐和教育的幸福”。教师在倾听过程中,对于一些无价值的“呛声”不妨一带而过;对于有价值的“呛声”,可以“小题大做”,从中捕捉教学契机,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

(二)因势利导,互动生成有方略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进行充分对话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的单向灌输。面对可能出现的课堂“呛声”,教师要因势利导,灵活应对。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纠正学生错误的观点和不足的认识。一般情况下,只要学生经过思考,即便“走偏”,其错误中也总是包含着某种合理的成分,有的甚至隐藏着一种超常、独特的智慧之光。错误的出现也说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曲折,暴露出学生学习中的障碍,为教师的教学指明方向。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并精于做一名探路的“向导”,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倾听,充分调动课堂机智,灵活生成教学策略,积极启发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在矛盾中碰撞并闪出智慧的火花,成为知识的生成点。这样,说不定就能让学生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中惊喜地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成就课堂的精彩。

(三)即时点评,积极鼓励添信心

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个性化阅读的根本,让学生张扬个性从而造就创造性的人才是目标。因而,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出自他们独立的思考,我们就要尽可能给予鼓励,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发现其中的教学价值,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要通过真诚、妥帖的表扬鼓励,让课堂“呛声”成为增强学生探究意识,激起学生主动思维,焕发课堂学习活力的助推剂。这样,师生间、生生间就会出现真正的心灵上的对话,才会呈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样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

总之,万马齐喑、众口一词不是理想的教学生态。课堂上的“呛声”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教学价值,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课堂“呛声”,采用灵活策略应对学生的“节外生枝”,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 “呛声”成为激活课堂思维,促进学生成长的良好契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勇,陈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朱作仁,祝新华.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5]窦桂梅.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